献媚
蓬蓬勃勃,大红大紫的簕杜鹃
是春季封面的主角
石斑木、紫风铃、禾雀花、火焰树等次第绽放
每一只蝴蝶都能遇见迷恋的花粉
每一位行人都会邂逅钟意的花朵
每一朵花蕊都呼应着夜空的星辰
它们盛放,佐证梦境并非虚幻
尘世的每一颗惆怅之心
氤氲着花香
它们踮起脚尖盛放
就是向春天献媚
书房
在大地上匍行的日子
忽略了银河璀璨的照耀
一张雪花白大理石剔透的桌面
逼视着浑浊不堪的灵魂
书房拥有多条阳光小径
通往天堂隐秘的斜坡
沉迷书房,寻觅着书页间
曾经失散的翅翼和童谣
别辞
深秋,在尘世的边界
踏上了一艘邮轮
在太平洋上,写下告别辞
把忧郁和纷扰抛入海中
化作一朵朵浪花
去咬啮那些暗礁吧
现在,请将一位男低音的歌吟
汇入大海交响曲
一粒小小的音符
也曾在虚幻的凡尘
谱写过生命的悲喜
看,浪脊上他的灵魂正在跃腾
坐骑
立足于大地之上
哪怕是一株向日葵
也要结满阳光的种籽
仰望浩瀚星空
就不要选择那颗
最黯淡的星辰为坐骑
时间简史
我是时间简史中
被忽略的微生物
尚有微弱之光闪烁
当时光的箭头,不可逆转
射向无边无际的虫洞
就翻完了它最后一页
灵魂过滤器
世界沦陷于欲望之丛林
名利虫爬满了头脑
附着于每一条血管
面容分裂又扭曲
假面舞会盛行
请速到书城、博物馆、音乐中心
配置一台灵魂过滤器
清洁身体中的河流
净化灵魂源头的泉水
让每一粒细胞像水母般透亮
大望桥
沙湾路的大望桥
一端是云蒸霞蔚的梧桐山
一端是热焰蒸腾的红尘
我在乾卦与坤卦中
来回切换
雪
我离故乡的雪约二千公里
久违故乡的雪已有二十余载
在南方,绕过了冬季
至少绕过了雪,洁白的熏陶
日落时分的吟唱
时光沿着生命的抛物线缓缓滑去
夕阳如花朵,凋谢于白昼的广场
夜空星光熠熠,若失眠的眼睛
探询苍茫无垠的星宇
黑洞里堆积着虚无的影像
银河中的流星,弧光四溢
每一颗星球,漂泊都是孤独的
旋转的行星,晨昏线浮现
如神明昭示,晚霞即朝霞
在焰火般闪耀的星际之旅
在日落时分,一起吟唱
每一颗星辰恒久燃烧的爱
宠物狗的耳语
养了一年多的宠物狗
时常会窜入厨房
昨夜居然窜入我的梦境
蹑手蹑脚伏在身边耳语
“我想吃红烧肉”
我说,你吃了会有泪痕
它执拗又撒娇地说
“我愿意,难得来人间一趟
也要尝尝舌尖上的美味。”
贞鸟
如果我不能够
栖息于你的岸边吟唱
便是一只殉情于
苦海的贞鸟
金毛狗蕨
遇见地球第一个春天的
金毛狗蕨,根苍叶秀
如今已濒临灭绝
时间的狂流在暗格中汹涌
我也是同类,伸展羽叶
触摸植物最后甜蜜的呼吸
爱恋
总把时光虚掷在花草间
询问一朵花的名字
在一株桫椤树下踟蹰
听身边的蜜蜂爱恋的蜜语
或者缱绻于山水气息中
与一块石头哑语
和一道溪流对唱
“我成为了大地,不再属于人类。”
写给孩子
你终于跨过了黄河
向着蓝色大海启程
英吉利海峡不过是
你远航的一片甲板
高高升起风帆
朝着启明星的指引
在颠簸之中追风逐浪
海的彼岸连接着
更辽阔的云海
瓷器
“雨过天青云破处
诸般颜色做将来”
迷上了瓷器
迷上这釉彩和温润之光
仿佛初夏依恋上
清晨阳光的瞳仁
那么明亮又清澈
生命一如这薄瓷
珍贵而脆弱
音节
四个音节的修辞
催生四季芬芳轮回
簇叶间晶莹的露珠
映衬着缤纷的花朵
变幻在你的眼眸
不给哀愁
一丝丝缝隙
黄昏中的温泉
初秋雨后的黄昏
琥珀色的天空
涂抹着莫奈长长的画板
斑鸠吟唱着梦幻色彩
流溢在树冠上的光与影
温泉中艾叶的清香
抚遍身体
每一粒细胞的慵懒
在这惬意时刻
奔赴时光的归宿
塘朗山
塘朗山翠绿的风景画
嵌入了晨曦中的卧室
落地窗完美的尺寸
树林中嬉戏的鹊鸲
歌唱着四季的欢喜
舒展身躯进入书房
准备邂逅袭来的诗意
鱼鹰
地铁停靠深圳湾
我像一个潜水者,浮出地表
大步流星跨入时间广场
抢夺一个订单,此刻
恰见一只鱼鹰展翅
向着海面俯冲,迅疾
捕获了一条弹涂鱼
候鸟
春节的鹏城,如被废弃的孤岛
人流潮水般退去
喧嚣的城市,终于熄灭了发动机
一群候鸟在红树林上空盘旋
它们叽叽喳喳,似乎也在抱怨
别离之苦
秋思
我忍住秋思,不再想你
轻轻摁着这探头探脑的思恋
将这浓稠的思恋,密封入罐
弃之心底,弃之梦中
日复一日,秋来秋往
且看这罐折磨人
又令人痴迷的思恋
会发酵成什么
延宕
孩子们的笑声在迪斯尼延宕
女人在美颜相机里延宕
男人在名利场延宕
阳光的尾巴在雨后的森林延宕
梦延宕在花苞萌发的身体里
时间的果实延宕在笔端
歌词
翻阅的诗集
丢弃庭院一旁
紫荆花的香气弥漫
嗅觉从诗句转移到花瓣
此时枝头的朱雀
翻阅春分节气的歌词
我支起耳朵聆听
时光的山坡
倏忽,己抵近夕照之途
乌桕树上鸟鸣声
溅起湖面短促的涟漪
曾经攥得紧紧的事物
渐渐松开手
满载回忆的马车
沿着时光的山坡远去
悲欣交集的日子
消融于苍茫月色
人生不过是一个虚词
海鸥和燕子
跨海大桥连接着陆地
仿佛世俗生活
连接着梦幻的边界
一只海鸥和一只燕子
在桥上相互打探着
彼此羡慕各自的幸福
栅栏和隧道
阻止不了它们交流的渴望
蓝花楹
清晨海湾栈道上
一个身影吹奏着萨克斯
吹奏出深圳湾一缕缕的蓝
孕育恬逸的梦
五月抒情的走廊
一排排风姿绰约的蓝花楹
诱导着海风温柔的手臂
迎接漫步者的遐思
天空越过云雾的弧桥
拥抱远处起伏的山峦
车水马龙的街区
消隐在蓝紫色的烟霭中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自有安排处。
一篇文章,这么多人阅读点评,在如今这年月,真让人感慨。
抱持守望的意义,远大于有些昙花一现的获奖者。为莲花汉子点赞。
向春风学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