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岗厦村文氏的前朝后代
  • 点击:188735评论:1312014/10/01 07:55
  • 2014年福田区“睦邻文学奖”大奖
摘要:岗厦村文氏


—写在前面的话

作为一名南下打工者,我在岗厦村工作了22年,有幸见证了岗厦由农村向城市转变,见证了十五家集团股份公司成为福田区经济的“半壁江山”,见证了岗厦河园片旧村改造历史性变迁。我曾三次随岗厦文氏父老乡亲赴江西吉安,参观了文氏先祖文天祥纪念馆、文天祥故里、文氏大祠堂、文天祥陵墓,还参加了声势浩大的“世界文氏宗亲大会”,被新加坡华人郝知本先生“一片丹心”的演讲感动落泪。

2014年5月,我开始构思,想借助个人亲历、网络、书籍,写一篇历史纪实《岗厦村文氏前朝后代》。当我提起笔就遇到了难题:一、网上、书上关于南宋英雄文天祥的记载,大多经过加工,甚至不真实;二、除文天祥事迹外,文氏家族史料奇缺,岗厦村近百年历史更是空白;三、粤东、宝安文氏资料多源于近代资料,有明显错误。正为难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我看到《宝安日报》发表于2008年的一则新闻:“宝安惊现文氏族谱 有关争论有了定论 宝安文氏祖先是文应麟”。这则报道给我带来极大惊喜!沿着这条线索,我终于找到了岗厦村文氏前朝先祖最可靠的依据。

2008年8月,一位来自江西泰和乡的文先生找到松岗某村文书记,从提包里拿出一套破旧发黄的《文氏通谱》,希望以二十万元价格卖出,以便回家修宗祠。文书记不敢贸然买下,请来原江西文天祥纪念馆馆长、现粤港文氏宗亲会秘书长匡振华先生来村里鉴定。江西文先生说: 他所在村里虽只有几户文氏后裔,但有一座简陋的文氏宗祠,今年翻修宗祠时,在屋梁上发现了这套《文氏通谱》。估计是“ 文革”期间,村里“破四旧”要求烧毁旧文物,被某位老人家用油皮纸包好藏在这里,保守秘密直至去世。

  • 1
  • 2
  • 3
这是VIP作品,后续内容需打赏才可继续阅读!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 关键词:岗厦村文氏历史纪实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1078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YEARNING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12-08
  • 寒塘听雨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8-16
  • 雨妆红尘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2-19
  • 王威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4-11-01
  • 唐兴林打赏10000,共计10000
  • 2014-10-30
  • 唐兴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29
  • 胡野秋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26
  • 胡野秋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4-10-26
  • 秦锦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25
  • 秦锦屏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4-10-25
  • 牛叉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21
  • 镜子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16
  • 柏亚利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16
  • 圆圈打赏1000,共计1000
  • 2014-10-16
  • 王国华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14
  • 王国华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4-10-14
  • 雅风打赏1000,共计1000
  • 2014-10-13
  • 王元涛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11
  • 王元涛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4-10-11
  • 池漾金麟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11
  • 梦晴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10
  • 晋东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9
  • 深沉打赏1000,共计1000
  • 2014-10-09
  • 呓白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9
  • 只因不才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7
  • 每文打赏1000,共计1000
  • 2014-10-05
  • 曾楚桥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3
  • 云相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2
  • 朱正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2
  • 隆焱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2
  • 骚风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2
  • 每文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2
  • 心灵拾贝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2
  • 深圳老亨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2
  • 十十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啤酒花花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半卷残简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道长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bestq1q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乘风无痕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杨点墨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方华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仪桐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珠珠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仪桐打赏1000,共计1000
  • 2014-10-01
  • 文渊阁主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海那边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雅风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王盛菲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李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4-10-01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这篇文字在目前的邻家还不多见,作为历史考据文章,作者承受的压力其实不小,因为深圳的历史虽然算不上太长久,但文本记录依然稀缺,而中华历史文本一直就处于断裂中,当代中国人上溯三代大都不知“我是谁?我从何而来?”这样的终极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中国人是浮萍民族。所以道长选取了一个姓氏(家族)进行深入的探究,用心良苦、用功精深,价值极大。这样的微观历史积累多了,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深圳。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26 22:44:41
    • 分享到:
  • 叩谢胡老师!上次听胡老师讲课时,我正在写这个纪实,当听到胡老师讲到希望大家能记录历史时,我激动不已。你的鼓励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过程非常艰苦,感觉很值,你的指导让我下决心写出岗厦村更细致的纪实。
  • 深圳太年轻了,几乎没有岁月的“痕迹”。 深圳太深藏不露了,那么丰富的故事,要等待有心人去钩沉。 22年的不动声色,三年五载的笔根不辍……深圳需要这样的有心人,深圳的历史需要补白。因此,岗厦村有福,读者亦有眼福——集腋成裘的史料,传神生动的细节,建构的不仅仅是纸上静默的文本,更是历史恢弘的精彩旁白。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25 09:46:45
    • 分享到:
  • 多谢秦评委!有你们这些专业老师的指点与评论,让我受益匪浅,感动不已!写深圳本土历史虽然很辛苦,真心觉得很值!点评得真好!再谢!
  • 写史需要基本的史观:尊重史实;价值观正确。此外要有完备的史料,适当的剪裁。若是浸润其间,有自己的亲历和亲眼所见就更好了。本篇作品从文氏族谱切入,一直写到最近几年的岗厦村变迁,既有剪裁又有亲历,可以说具备了史料的基本的元素。深圳变化太快,短短几十年翻天覆地,这些史料的价值将随着时光的推移日益重要。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14 18:39:01
    • 分享到:
  • 叩谢王评委!历史纪实的确难写,〈文氏通谱〉为古文,仅翻阅就花了两个月时间,边读边查阅资料,我受益匪浅,也为本土文化作了些努力。感谢宝安日报那则报道,否则我完成不了。谢谢王老师!
  • 这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不由想起了春秋的史官,说齐君杀史官,史官弟接班,又被杀,史官子明知会被杀,依然前来接班……我们的先辈读书人,是有过风骨的。当然,写岗厦村文氏史,并没有什么风险,但其探幽索微的艰苦功夫,依然令人尊敬。尤其对于我这种一到深圳就扑奔所城访古的人来说,文氏信史,几乎就是“深圳学派”的起始原点。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12 06:39:21
    • 分享到:
  • 谢谢王元涛评委!我写散文几天就能完成,写历史纪实整整五个月,很辛苦,但很有意思,王老师一直致力于挖掘本土文化,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我是第一次尝试写纪实,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非常感动!
  • 道长道长果然道高一丈。佩服佩服!您的宏篇巨制又将令无数邻家兄弟姐妹尽折腰,一姐出手就是不凡。难得一姐费尽心血,多方考据、编撰、走访,探本求源终凝结成篇,让偶对这段“岗厦村文氏前朝后代”的历史大开眼界,长了见识。“记录社区,人文睦邻”一姐是个很好的践行者,岗厦村文氏的前世只能依赖文献资料编撰整理,它的今生一姐正好是见证人,这段历史何尝不是社会进程的发展史。通读之后,再次令偶对一姐的景仰之心滔滔不绝。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03 05:45:19
    • 分享到:
  • 多谢美女评委!我应该对岗厦村有所了解,否则辜负了村里乡亲父老22年来对我的关照。他们让我懂得了飘泊在外也会有双温暖的手牵引,如同你的关注一样!
    • 王威评委2014/11/01 12:11:16
    • 分享到:
  • 坦率地说,道长此文章虽然没有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高度,但实实在在地是在“为社区立传,为民生著史。”不失为社区文学大赛的精品佳作。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1/01 18:59:30
    • 分享到:
  • 多谢王威评委的点评!在各位评委老师的鼓励下,我一定努力,为记录本土文化做点实事!谢谢!谢谢!
    • YEARNING1布衣2016/12/08 01:49:27
    • 分享到:
  • 实在敬佩道长的坚持、毅力与感恩。作为一名50后竟可以保持充沛精力对历史的孜孜探索和对新事物的快速掌握,实在让人佩服。我是从岗厦文氏搜索到的文章,作为一名90后的文氏后人,道长所呈现的中国历史与宝安文氏的跌宕起伏跃然纸上。几万字的纪实文字不仅仅是您花费了几个月时间那么简单的描述,可能是您已经酝酿了二十几年的心血与风风雨雨走街串巷的践行佳果。最后对文氏的担忧也是我所担忧的,已经富裕的文氏应该人才辈出。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6/12/08 17:32:41
    • 分享到:
  • 谢谢!谢谢90后年轻人!
  •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从文氏族谱切入,一直写到最近几年的岗厦村变迁,从周成王“桐叶封弟”开始到改革开放结束,时光跨越两千多,其间既有文天祥的慷慨悲歌,也有文应麟的壮志难酬;既有东江纵队的铁血抗战,也有萧条时代的辛酸苦难,也有对今天美好生活的讴歌;同时作品里还揉入了岗厦民俗、服饰、建筑等元素,不只是一个文氏家族历史,也是一段深圳的历史,古人云: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这是本篇的寓意。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6/08/16 12:04:33
    • 分享到:
  • 谢谢这位文友!今年此书获福田区文化专项资金扶助,到时候送你一本,表示感谢!
  • 道长姐姐我看完文章又看评论,说说我心里的话,我感觉看了一部很长很长的历史电视剧,而你好似穿越古今的使者,上天仿佛赐于你一把神奇的钥匙,然后你用这把神奇的钥匙打开文氏的大门,打开历史的长河…一路狂奔到今天的深圳岗夏,堪称一部历史大戏!学到不少知识,对深圳,对文氏的历史更多了一分了解,对于您认真治学的态度表示尊敬,这才是真正为社区文学立传的典范!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2/19 11:06:37
    • 分享到:
  • 能为社区文学立传,为岗厦村文氏后代留下-些有价值的资料是我最大心愿.这是-笔精神财富,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多谢靓仔!
    • 唐兴林4举人2014/10/29 22:15:34
    • 分享到:
  • 道长的做事态度令人赞赏:在那浩淼的历史长河里,光是搜集、阅读、整理文史资料都是很费精力很劳累的事情。但是,道长却以严谨的态度,写了这篇洋洋洒洒几万言的文稿。一般写历史人物,会给人干涩乏味的感觉,但这篇东西也不失可读性。更重要的是,能让读者重温一段尘封的历史,给后人留下思考。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30 08:46:56
    • 分享到:
  • 感谢唐老师的点评!唐老师是一位专业作家、为人忠厚、才华横溢、工作勤奋,乐于助人,是我崇敬的老师之一。真诚祝福唐老师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 牛叉叉3秀才2014/10/21 10:04:36
    • 分享到:
  • 史是国家之大传,谱是家族之大传。国史之组成,乃由一个个家族之谱拼成。中国百家姓,其实何止区区百家?延续的,失传的,或是曾经延续后来失传的,林林总总,怕是有千家万家。正是这些千万家的家族图谱,造就了堂皇中华五千年之灿烂文明。道长曾经在文氏族人聚生地岗厦工作二十多年,耳闻和目睹了一些人一些事,甚至和他们在一起把文氏的来龙去脉进行延伸,这真的很难得也很有意义。追溯本源,是为了更好传承,传承才能得以发展。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21 10:55:49
    • 分享到:
  • 多谢叉叉!不说客气话了,拥抱!握手!
    • 镜子1布衣2014/10/16 08:58:35
    • 分享到:
  • 历史纪实文学是反映真实的历史变化的新兴文学,有人称它是报告文学形式的小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对虚构有严格限制。这篇历史纪实是作者借助个人亲历、采访、族谱、新闻等方式,以非虚构方式记录了岗厦村文氏的前朝人物,呈现了后代的真实生活的作品。没有浮夸、神化,以坚实的依据把跨越两千年历史写成了可读性强的故事。特别是在民俗、农耕、逃港等方面为深圳本地文化留下了真实史料,积累查阅走访撰写难度之大,可叹可赞!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16 09:49:01
    • 分享到:
  • 黎才子说到我心里了!其中艰辛只有自已最清楚,五个月的日夜对我这年纪来说简直是煎熬,好在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我为之高兴!多谢老同学!
    • 柏亚利3秀才2014/10/16 01:16:36
    • 分享到:
  • 这是一篇有技术含量的历史纪实文本。作者22年植根于岗厦村的工作与生活积累,见证了岗厦村的“后代”,作者对“前朝”用严谨的治学精神,进行了大量的查阅史料和走访。这篇凝聚了作者大量心血的文字,段落采用了章回式小说的标题和独特韵味的语言结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深厚功底,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岗厦文氏的前朝后代,感慨于:岗厦文氏六百载,今非昔比两重天。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16 09:43:52
    • 分享到:
  • 听到邻家邮件声响,上来看到亚利妹妹评语加精,刚回深就忙着评论,感动,感谢!
  • 作者以《文氏通谱》为切入点,脉络清晰地梳理出了文氏一族的前世今生。但文章并不局限于记录。其中,还为我们精彩艺术地再现了周成王“桐叶封弟”,文氏名人的前世今生,萧条时代的辛酸苦难,以及对今天美好生活的讴歌。横跨两千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的写作,不仅是智力、体力的考验,更是对人毅力的检验(因为在写作时要多方查证),宪姐的这篇岗厦村史的出现,可以说是一部文家之史,一部深圳人民生活的变迁史。赞,赞!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11 12:09:14
    • 分享到:
  • 多谢宗平文友!你工作如此忙,还抽空看了这么长的文章,让我很感动,姐也祝贺你参赛文章入决!
    • 梦晴3秀才2014/10/10 17:02:48
    • 分享到:
  • 花了三个小时读完道长这篇大作,对道姐除了佩服还是佩服。别说要捋顺文氏宗族错综复杂的来龙去脉,就是写出洋洋洒洒的3万字,就需付出多少精力与心血?而道姐为了还原真相,锲而不舍的查阅资料、走访实地,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现在这个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她硬是将一堆生僻难懂的古文,整理成通俗易懂的纪实性文章,让我们对文氏宗族的发展史有了直观的认识,这将是一篇不可多得、价值无可限量的史料。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10 17:17:22
    • 分享到:
  • 谢谢梦梦!这篇纪实是我写得最长的文章了.足足花了五个月.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感谢每一位读了这篇纪实的文友和老师!
    • 晋东南3秀才2014/10/09 19:19:55
    • 分享到:
  • 道长威名,江湖远播。单看此文,名不虚传。让我想起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方流芳教授,不但是民法界的专家,对大学所在地昌平风土人情的了解也属专家级别。如果不了解你所生活的城市,那么呆的再久也不过是一个游客。了解现在,了解过去,了解这里的人,了解这里过去生活过的人。这是道长用自己的文字发出的号召。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09 23:13:40
    • 分享到:
  • 谢谢东南!看到你的打赏就一直在想办法回复你!感谢你!但未加好友,又不好在群里感谢。你又上来精彩点评,让我非常感动!握手!问好!
    • 呓白3秀才2014/10/09 13:38:38
    • 分享到:
  • 这篇纪实看了三四遍,今天才耐心看完。很多历代的年份和数字的描述作书是枯燥的,但就是这些对比和细化得以了解今昔的差别和丰富的历史。文氏家族的起源、文氏变迁、文士事迹、文氏主脉以及岗厦村的历代由来、战争年代、群体习俗、农村城市化进程......这些调查走访细节是需要某种精神完成。文天祥不屈的意志,为后人留下脍炙人口的《正气歌》,不但是文氏的荣耀,也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正像此篇给我们留下历史的传递和思考。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09 18:48:42
    • 分享到:
  • 多谢白白,看完一遍就很辛苦了!真心感谢精彩点评!
  • “题材决定论”是纪实文章的一个硬性指标。因写法、立意都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改,唯“题材”是客观的。道长姐这篇纪实。跨越了两千多年,从文氏起源、文氏迁徒、文天祥事迹、文应麟扶济贫困、宝安文氏延续、岗厦村的由来、战争年代、村民各年代的生产生活习俗、大逃港、改革开放、农村城市化一直写到旧村改造,作者下了多大多深的功夫可想而知。实属值得称赞学习。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07 11:33:52
    • 分享到:
  • 谢谢不才妹妹!姐会继续加油!
    • 曾楚桥3秀才2014/10/03 10:41:50
    • 分享到:
  •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固无以知兴衰,治乱之由族谱更无以识世系源流之别,则谱之功减于史。”(注:《文氏通谱》通篇为古文,无标点,为方便阅读,作者统一加注了标点。) 此次作者所加注的标点,或者有误?“国无史固无以知兴衰,治乱之由族谱更无以识世系源流之别,”一句应到治乱之由断句为好。也即是:国无史固无以知兴衰治乱之由,族谱更无以识世系源流之别。一孔之见,仅个人陋识。望方家指教。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03 10:59:18
    • 分享到:
  • 谢谢楚桥老师指点,极是!我是学理工科的,对古文了解甚少,这次读古文,加标点,费了很大气力,我一定仔细再看看,及时更正。多谢!多谢!
    • 道长2014/10/03 11:47:51
    • 分享到:
  • 多谢楚桥老师打赏!我已更正,待邻家上班后更换。能得到指点非常感动!
    • 隆焱5进士2014/10/02 22:22:15
    • 分享到:
  • 作者参阅大量资料并深入调查:作者在岗厦村生活22年,占尽了天时地利。历时数月,洋洋洒洒数万字,从历史、政治、文化、伦理等各个角度切入,进行纵深开掘,以散文的笔法,融讲述、抒情、思考于一体,表现了文天祥及后代与岗厦村的血缘关系。讲述世道、人道,文道及深圳的兴衰到开放和深圳未来的关系,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文字严谨,结构匠心独运,社区文化意蕴流溢其间,本文无疑是邻家2014年度“非虚构”写作的重要收获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2014/10/03 05:47:39
    • 分享到:
  • 谢谢隆隆!文友们发文的后面总有你善良之心陪伴,有你,真好!
    • 隆焱2014/10/11 22:06:47
    • 分享到:
  • 恭喜大姐的心血之作进入决赛!
上一页123下一页 第
  • 最近来访
  • 5进士
  • 4星
  • 1钻
  • 文学爱好者
  • 文学爱好者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89
  • 200
  • 41
  • 34860
  •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创·城

    2022/9/20 14:26:01
  •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残鸟

    2022/9/19 14:02:24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