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选择作品
    • 你有悲怜情怀。人与大自然要和平相处,天人合一,盛世吉祥。那些蝴蝶、鱼.蟑螂、狗、虎等,各自都 有自己的世界。我在诗中读到了小猫,虎倒在了血泊之中,鱼在锅里受煎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各种压力,房贷、车贷、钱少、病痛等让人喘不过气来。作者应该生在长江边,对水中的鱼有深厚的情感,希望人像鱼一样自由穿行。当我们听到蝉鸣,鸟叫,仿佛是故乡的声音,我们生活在重重的压力之下,要想蜕变,就要化茧成蝶,才能美丽。
    • 感谢荣姐,化茧成蝶
    • 初看,无他。再看,好像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悯之心在诗句之间流淌,鱼、虎、斑鸠、蝉、蝴蝶、人与环境,自然界的链条逐一崩裂,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雪山融化、灾害横行,未来一切的一切可能只是个传说。我们从新兴智能化时代一夜回到初始时期,只是那时候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吗?生而为人,我们到底在做什么啊?
    • 感谢打赏,感谢解读!
    • 少华用雅致的语言去书写身边充满烟火味的物事,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喜欢这种小桥流水般的语言风格,恬淡随意。
    • 怎样从诗中写出生活的方式,恰恰是生活中的事物让自己更为诗歌所倾述,谢谢老师的评论
    • 人间处处,秋雨桂花急急落,车马春山慢慢行。 就让时间慢下来,听听风声,看看日落。 属于我们平凡人的智慧生活,即是放缓脚步,用心追寻,慢享生活,在日升月落里,再爱一次人间。 一夜梨云空有梦,二分明月已如烟。星辰月影窗间落,江海秋意笔上生。而那些我们终将无法抵达的角落,就让风与诗带着我们,乘着墨香与钢笔,去领略吧。
    • 还有绿的树叶,红的灯笼/恰好的光线,有时只注定了一个背影/立秋好些日子了,热度,一直没减//谢谢钟老师的评论
    • 作家汪雪英在广东成名很早。曾用笔名汪洋,出版了多部著作。那部《飘在东莞十八年》广为人知。而《她们的奋斗》,是她采写的各行各业的女强人。擅长写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而她还有个非常美丽有才华的女儿,十二岁还出版了长篇小说,而且诗歌写得也特别好,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潮》、《作品》等多家刊物发表。但她们母子诗风相反,一个偏向传统、写实,一个偏向现代派,以隐喻、象征为主要创作手法。
    • 乱了,一键排版,这个还是不行,几首诗挤在一块了。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第
    • 最新来访
    • 这篇层次非常丰富,沙哲学早已成为植物人,文中所有关于沙哲学职场的内容其实都是公公和姐姐替他想象出来的,公公和姐姐用替他虚拟职场的发展吊着他的一丝意识,让他不要放弃,而公公和姐姐想象出来的沙哲学的生活跟真实生活互相映照就别有意义。荒诞中格外现实,现实又比荒诞更荒诞。生犹如死、死又能重生,铅山壁虎断尾之喻直点主题,笔法老练、结构精致、寓意深远,佳作也。

      陈彻断尾

      2023/10/3 13:47:42
    • 人生无常,世道苍茫;当断则断,否极有光。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小说,虽短,但内涵丰厚。人啊人,困厄时要向壁虎学习。老板为生意断尾,提子为爱情断尾,公公为房子断尾,只为赌一个柳暗花明的求生。以变应变,适者生存。作者有哲学家的气质,文笔潇洒,驾驭起枝蔓繁多、彼此穿插的人物线、时间线、时间线来,游刃有余。一些机趣梗与知识贴用得恰当好处。难得的佳作!

      孙行者断尾

      2023/10/3 13:38:18
    • 提名一首旧体诗。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其实指的是旧体诗。胡适们废了文言,却废不了旧体诗。新诗兴起,虽不乏佳作,但论其对国人影响,似乎并未超越旧体诗。保守传承、革故鼎新的最佳状态,应是新旧并存,相得益彰。遗憾的是如今的旧体新作,要么是毫无诗意的老干体,要么诘屈聱牙,典故堆砌,难为读者接受。而这组旧体诗吟咏深圳,流畅清新,平易浅白中涵容诗美与哲理,深得旧体诗之意蕴与趣味。

      蔡德林歌咏深圳

      2023/10/3 11:52:14
    • 蛮欢喜的这样的小诗。城市民谣的搞法,撷起一个小意象进行一下小批判,还有点小酸楚。一个成熟而宽容的社会是需要些小反讽的。说起来,肇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场打工文学的文学运动有时候是对的,较之所谓精英文学的失守,它的现实精神和人文关怀使得它更接近所谓纯文学。

      郭建勋在深圳街头遇见一群蚂蚁(组诗)

      2023/10/3 11:19:37
    • 这是一篇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小说,将审美的主场融入到鸡零狗碎中,让读者获得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再是文学独享的方式。我欢喜这样的小说。作者甚至有意地进入到他的语言狂欢里,痛快淋漓而不管不顾。小说里的人物不是刻意塑造的文学人物,而是生活中的活蹦乱跳的你我,小说以导游的方式在拉我们进去,而不是对我们进行絮絮叨叨的训导。这样说的意思是,我们可能更需要这样的小说而不是那种刻意的小说。

      郭建勋陀螺

      2023/10/3 11:04:53
    • 像她的我之前读过的散文一样,赵静的这一篇仍然那么有力地打击着我,魂灵都开了裂。直接、勇猛、干脆、磅礡,像泥石流一样奔涌过来,令人血脉贲张,透不过气,赵静的文字有这种力量,有这种感染力。力量的背后是真实,很坦诚地打开她之所观她之所思。是的,如果你不愿意兜兜转转,写散文最好的办法就是真实,有一说一,质胜文则野。赵静的散文是野的,如松涛海浪,如电光石火。

      郭建勋血地寻梦

      2023/10/3 10:42:19
    • 朴实真诚的叙述,体现出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关心朋友,热心公益。也是对深圳这个城市的热爱。每个人可能都有面对的一地鸡毛和琐碎。心态和视野,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作者做到了。

      谢龙我在深圳来来往往

      2023/10/3 10:35:09
    • 短短几首诗歌,简述了作者前半生的坎坷,凄凉,不易,却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温暖,作者对家人对朋友是诚心诚意的付出自己所有的爱,像苦瓜藤一样充满生机与力量,像夜幕下的小白菜充满韧性与坚强,完美的诠释生活虐我千百次,我待生活如初恋,这样温情的女子,这样坚强的生命才是当下最值得我们尊重的灵魂。

      樊治月光 女人

      2023/10/2 18:39:57
    • 这篇非虚构堪称对于抑郁症少年的深度调查,全方位展现了原生家庭环境以及少年的症状表现,最后通过楠楠之口道出了心底的苦衷。我猜测,楠楠便是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亲戚或朋友,才有了这么丰富的切进观察与细节呈现。原生家庭是主要原因,当然也有基因遗传、校园霸凌、人生经历等其他原因。抑郁症是当今社会重大问题,也是热点问题,需要更多人关注与探讨。

      欧阳德彬隐秘的角落

      2023/10/2 16:57:56
    •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夫妻却渐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小说通过巨细靡遗的日常书写,铺陈了城市中产家庭的苦闷与隐痛。貌似轻浮的荤段子之后,潜藏着都市生活的压力与无奈。妻子通过写作寄托精神,丈夫沉迷游戏放大空虚,生活的矛盾无法调和。“没有陌生人的世界”这一简洁的广告语,“饱蘸着九十年代的深情与诗意,广告牌下,簕杜鹃恣意怒放,人潮汹涌,步履匆匆,空气中漫溢着一股青春之城的浓郁气息”,人到中年,却成了一种反讽。

      欧阳德彬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2023/10/2 16:10:48
    • 这一篇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深圳之所以是深圳,不仅仅因为这里有成千上万肯吃苦、肯付出的“荣哥”,更因为这众多的“荣哥”吃苦付出之后,可以得到相对丰厚的回报。这回报,又不仅仅是钱财的收益,同时更是人本身的成长。在我的家乡,在很多人的家乡,都有漫山遍野的纯朴“荣哥”,他们只有吃苦的机会,却没有成长的机会,因此,怎么可能拥有像“荣哥”那样的内生动力?这样看,深圳四十年,最大的成就,恰恰是造就了“深圳人”。

      王元涛荔香夜话

      2023/10/2 14:27:13
    • 四十年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不止一代对高速“晕车”的老年人。他们骤然被从落后的小乡村转移到繁华的大城市,对一切都眼花缭乱,消费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生活节奏不适应,由此生发的家庭矛盾、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深圳人在这些矛盾中已经纠结了好多年。解决这些矛盾光靠提倡回归传统道德观是不够的,年轻人不仅要引领老年人适应新时代,自己也要读懂他们苦苦思乡之后那怅然若失的精神世界。这篇作品对这个话题的讨论非常有意思。

      陈彻月光之下

      2023/10/2 13:19:20
    • 文学青年的理想主义在这个时代,说出来是很容易被人嘲笑的,这篇小说字里行间的愤懑几乎喷出纸面。光是几个主人公的名字就能看出作者的意图:“空理想”、“莫成功”、“吴抱负”。这种作者立场鲜明表达的写作方式有些冒险,一旦读者对这种立场稍有不认可便很容易弃卷不看。但本文作者勇气可嘉,并且将故事和精神内核表述得非常完整,起码让认可这种立场的我看得很爽。稍有不足是深度不够,对于设置得如此鲜明的人物来说有些可惜。

      陈彻雨夜

      2023/10/2 13:05:51
    • 改革开放的好,就在于它能让高学历的城市精英一飞冲天,低学历的农村娃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寻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得到幸福。深圳这四十年,让中国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激发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能量,只要努力就能过上幸福生活这种励志故事,在深圳每天都实现着,同时激励着全国人民。深圳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每个人手中的火炬,不要让它熄灭,一定要继续燃烧下去,照亮人民的未来之路。

      陈彻荔香夜话

      2023/10/2 12:56:20
    • 实际上一直隐隐担心,会出现女主人公丈夫偷偷摸摸出轨一类的狗血情节。感谢作者,没有陷入那种大路货的恶趣味叙述。那么,一个远在江西山村的母亲,居然稳稳卡在一个接一个的节点上,有力甚至决定性地促成了在深圳打拼的女儿的事业腾飞,这事儿可信不可信?生活,当然未必会如此精准,如此戏剧,但作者传递的信息是非常强有力的:真正的力量,一定来自于无条件的支持。这种支持,才是克服一切物质匮乏和不幸遭遇的终极秘密和法宝。

      王元涛奔跑吧,狐狸

      2023/10/2 1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