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注册
  • |
  • 登录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登录|注册

  •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 全网作品
  • 参赛作品
  • 封面文章
  • 海选入围
  • 决赛入围
  • 520周冠
  • 获奖作品
  • 赛事动态
  • 参赛须知
  • 大赛留言
  • 媒体报道

赛事动态

评委江云飞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发布人:秘书处  发布时间:2014/10/10 11:31:33  点击:33745

1、黑色星期天         王盛菲

一篇关于弑夫的心理悬疑小说,然开篇的楔子安插的痕迹太过显现,使得悬疑变成了预先知道答案的证疑,阅读的冲动大打折扣。但好在文本对人心人性的掘进和探秘值得称道,其实,很多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座隐秘的幽暗的密室,它或来源于成长经历,或来源于瞬时雾霾,总之密室中既有野兽,亦有鲜花,是野兽复活还是鲜花绽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在世界的刺激和碰撞。六篇日记,涵盖数年,其间冷淡、冲突、家暴,层层推进,密不透风。直到那一晚,杀人肢解烹煮食尸,以及与邻居“我”的节外生枝的短暂交集,这一宗谋杀案由此呈现出了让人齿冷刺骨的寒!现代城市,人既是群居动物,精神上又离群索居。无论是亲人抑或邻里之间,很多时候声息相闻,内心却相隔千里。这篇小说折射出来的种种值得人们反思。

 

2、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         张华

纯写实风格的文本,塑造的几个人物,就像是住在我们隔壁的邻家女子,又或者是我们在地铁上、公交上多次遇到似曾相识的路人,她们就生活在我们周边,带着市井气、烟火味。而这三个三观不同的女子,守着不同色彩的梦想,过着相去甚远的生活,但这些都没能阻挡她们成为闺蜜和死党,这多像我们这座城市的特质,多元共存,兼容并包。

 

3、荔枝红了        郁小尘

这是一篇容易归类但又不容易说得清楚的作品,在意境、情绪、节奏的把控上,节制舒缓,孱孱溪流般,既像散文又似小说,透过租住小区的荔枝林,房东老太太对林子的坚守,荔枝红了的分享,展现人心的向善和温暖,邻里的亲近和接纳。俗话说:眼里有光亮,内心就敞亮。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结合体,邻里是最基本的细胞,邻里关系就像镜子,你对它微笑,它准会还你微笑。

 

4、旧文化大楼        郭建勋       

物是人非,兜兜转转,既是机缘,又是宿命。在我看来,散文如果写出了随性和适意,写出了时间滴答和人生景致,写出了白云苍狗和世事流转,怎么着都是好文章。不知什么原因,邻家入围的散文随笔极少,也许是少力作,也或许这原本就是邻家的取向。但无论怎样,我对这篇推崇备至。

 

5、遗失的白色耳环         肖谨君

一个光线昏暗的休闲会所,一对遗失的白色耳环,数个影影绰绰身份暧昧的角色,数个心理时空的转换,行文谋篇的跳跃腾挪,文字的精致闪转,这一切将人带进了一个幽暗隐秘脆弱挣扎的内化世界。青春的阴影,成长的残酷,自虐式的伤害,都映在成年以后的幽暗底片里,擦洗不掉。眼里有霾,内心就照不进光亮,人生有千万种图景,绝大多数在成年之初底片就已经定影。通篇以“我”的心理意识活动来结构,既是讲故事,又像是午夜的呓语。

 

6、迎香穴        唐诗

珠三角的打工文学有其特定的土壤,世界工厂、制造业基地,漫长冰冷理性的流水线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封闭的环境、局促的生存、生活的重负、人性的压抑、内在的挣扎,都是催生文学艺术表达冲动的酵母。走出了乡村,却走不进城市,这些散布在城市周边的工厂,某种程度上就像无数打工人群内心中的肖申克,逼仄、阴郁、冰冷、了无生气、充满了提防、似是而非晦暗不明的逢场作戏或者各取所需,但这篇小说中透露出的亮色和温情让人惊喜。       

 

7、工友李文        段作文

好一副现代《孔乙己》形象。酸、腐、倔,认死理、性良善、身落魄,自认为是个文化人,神神叨叨、云山雾罩又显得卑微可笑。中国自古就有“一命二运三风水”的说法,相对于“命”、“运”,“风水”是最可以人为加以变动的要素,又不要多少后天的勤奋辛劳,因此“风水”说大行其道,绵延不绝,民间风水大师层出不穷,有人藉此惑众敛财,信众如云,亦有人笃信此道,潦倒一生。李文显然属于后者。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文字也老辣精到。

 

8、门里门外        徐建英       

这是篇在邻家非常少见的短篇,文字优雅、干净、舒缓,传统中国、田园牧歌式的书写极有质感,那些一帧一帧类似镜头摇移的有画面感的描写,致使阅读像经历一个人的广场中正在放映的一场吱吱哑哑的黑白电影,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情感的纠结颠沛,世事的无常易变,生活的枯索润泽,都在这不长篇幅里交代得淋漓尽致。

 

9、天桥摇晃        庄昌平

一篇写实主义的力作,不矫情,不煽情,用近乎白描的文字和精准鲜活的细节客观、冷静地呈现自己熟悉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在摇晃的时代天桥上,我、东方木、薛晓梅、周丽等个体的奋斗、挣扎、苦痛、困惑、无力,构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所有普通人的命运样式。城市像个巨大的漩涡,所谓理想、奋斗、成功、失败、爱情,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最终都会不由自主走进一座由老套、常谈、掩饰,以及不加拷问地接受所构成的监牢,而无法逃脱。

 

10、出深圳记         破罐

这是一篇有着强烈现实照影的文本,连跳事件可以说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一道抹不去的暗伤,人与环境、人与机器、人与生存状态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F公司这个类似独立王国的小社会集中而泛滥地呈现了出来。后工业化时代,传统制造业的没落,会让这种紧张和矛盾进一步恶化,有着灵与肉的人,那些产业工人,在冰冷的机器和生产线面前越发地渺小无助。

 

11、有疾        陈再见

自始自终,作者的叙述都是平静的,即使那些纠结的性爱、零星的自惭、错位的情感、头埋进沙里的逃避,都隐忍得不露峥嵘。但通篇读下来,铅灰一样的沉重却一直漫漶其间,社会底层的挣扎和疼痛,人性现实的紧张和痉挛,都如影随形。身患乳腺癌为了省钱在家治疗最终死去的小晴的母亲,无奈被迫放弃耳聋治疗的幼儿,想忘掉乳疾的小晴,暗夜、死亡、村俗、葬礼,都让人压抑不堪,所幸一个母亲对聋儿的坚持让故事出现了亮色,摇曳动人。

 

12、去乡        叶耳

一首诗能让人读后心里一动,本身就有它的积极意义在了。这组诗看似平静简洁的表达中有着抑制不住的强悍力量,有着极强的内省意识和反思品质,“如一粒红尘揭穿了伤口 ∕ 为什么一只鸟要模仿灵魂的异乡”“能有几人可以抚摸这粗砾 ∕拐弯的经卷在这个早晨神情凝重”。组诗的大部分情节都在名词的切入之间展开,然后跳跃到自己的内心,外在和内在之间的转换和疏离,使得诗歌的节奏感有了呈现金属光泽的抒情意味。

 

13、精致的脸        王建荣

与其说这是场似是而非的情感戏,毋宁说是一场若真似幻的白日梦。一个男人,在转椅上、镜子前,做的一场疲软的缺钙的梦。山的那一头,城市的这一端,是欲望,是空幻,是虚弱,是找不到位置、悬在都市上空无处不在却无影无形的焦灼。都市是一方欲望滥觞的酒桌,大多数人都不胜酒力,但都把自己喝成了酒鬼。这样的都市人,他游走、生活在我们周边,或者他就是我们自己身体、灵魂里的某个部分。

 

14、南方的城市        笑笑书生

在中国,甚至在南方,深圳都好似一块飞地。她有着南方的山川地貌、水土气候,却不兼具岭南文化中的重商性、平民性的精神特质。她有着另一种气质,独属于年轻人的,自由、开放、宽容,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这里既可以黄钟大吕,又可以轻音曼妙,这里,凡是存在的,都不值得大惊小怪,只要不影响别人,不挑战法律,就没人说你另类,这里,成功的含义不似内地那般狭窄,在邻家写些文字就能拥有无数拥趸。书生的文字做到了这一点。

 

15、陈老师的爱情        十十

一个显得有些拖沓平常并不出彩的故事,到了结尾处有了小说的意味。一向隐忍、持重的赵老师,却在最不容易爆发的时候爆发了。那个出现在人群当中的被当做雪姨的女人是真实还是幻象,谁都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生活永远是复杂、万象甚至是残忍的,岂止是老年群体,好多时候,谁都有可能认不清自己是不是在局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局中,被置于什么样的角色?

 

16、借火        皮九花

病房隔壁的男人,面目模糊,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一个,但在除夕烟火的光亮中,他却是具体的真实的,有脾气,有温度;另一个叫乔的男人,虽一直未正式出场,但婚外情男人双面人的形象,通过潦草的问候,情人节前夜的花,一家三口的其乐融融,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徘徊在挣扎在混沌在懒惰在一段婚外情泥沼中的未婚女子,爱曾经是那么的晦暗不明欲罢不休,以致在日复一日的惯性中成了蛛网中的飞虫。借个火真的能让她的爱再次点燃吗?

 

17、一日之计        骚风       

城市疯长,乡村凋敝,城市化的脚步覆盖农耕时代的印记,精神上无法认同城市,躯体又无法还乡,所以很多人的灵魂一直在漂泊。虽然城市与乡土一直是文学创作的母体,但从古至今,二者从没有像当下一样尖锐对立。生态的恶化、人心的撕裂、传统的断裂,农业文明的衰落、城乡二元社会的对峙与疼痛,是此组诗歌表现中最有力量的部分。建议诗歌创作中尽量避免使用众多繁复的凌乱的意象,窃以为,表达上的精准和深邃是诗歌生命力的全部。

 

18、问君可曾念奴娇        柴火

眼前有路,心中有光。这是大多数深圳人的人生状态,包括这些居家女人。文字娴静朴素,几乎是白描,但其中透出的柔软的力量让人心动。这些淹没在芸芸众生中的普通女人,在城市光鲜和喧闹的表象底下,每个人都守着一簇簇属于自己的渺小、庸常但真实的烟火味,也许这才是城市真正的内里。

 

19、深圳日记(组诗)         刘振周

这组诗我读了好几遍。诗不清亮,但它有生活的原色,所有的意象都在视线之内,目及之处,诗人将它们组合起来,倾倒在一张白布之上,活蹦乱跳,像市场里的鱼,你从中去找寻身在其中的自己或者是旁观者的自己。所谓苦难、不安、隐痛、隔膜、孤独,这些属于人性深处的情绪,铺陈给了我们,就够了。如果子非鱼类,哪知道鱼之所累。

 

20、深圳小调(组诗)        莫寒

褒奖的言辞,唐老师都说完了。我说点小感受吧,我不知道莫寒兄年庚几何,我以为每个年龄段有属于每个年龄段的写诗维度和向度,写作上的人性化探掘如果仅仅定位在热爱生命、讴歌生活的美好这个层面,人性就显得太单一了些。社会肌理上的沟壑凹凸、人性上的复杂和丰富、意境意象上的斑斓与斑驳等等,都是诗歌表现中最有张力的部分,但我从这组诗中没有读出来。我只看到了青春诗歌的影子。

 

21、鸟,飞过了深圳        老痴

这是五个比较接深圳这个城市地气的故事。《天堂之门》在深圳有其故事原型,这样的猝死或过劳死在深圳早不是孤例;《醉生》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个嗜赌成性但极有才华的朋友,也因赌而不知所踪,彻底消失在朋友圈中;我更喜欢后三篇,结构和语言上更有小说的味道,简练、节制,起承转合间,有契科夫短篇的气质。

 

22、一只狗的冷暖生活         安小橙

城市和职场,因为无处不在的复杂的竞争关系,使得每个人内心都裹着一层厚厚的刺,很多时候,因为冲突、纠葛,刺伤别人也刺伤自己,每个人都害怕受伤,所以就更加拼命地包裹自己。而一只流浪狗不同,它没有刺,只有孱弱和被同情,对它,人类永远具有道德优势和人性怜悯。于是,一只流浪狗将原本各怀芥蒂的众人在如何对待狗的这件事上,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性。然人终归自利的,添丁进口的流浪狗一家又成了负累,原先的一致性迅速崩溃。一只流浪狗的介入,像晦暗不明的湖面上一只石子溅起的波纹,最终又复归原初。晦暗不明的人际、小心翼翼的生存、忐忑不定的未来,人其实真的比那只流浪狗优越不到哪里去。

 

23、鹊山        郭建勋

很是喜欢这种散文的调子,看似随意拉杂,但絮叨的都是流年沧桑和命运转换,其中更泛着鲜活的细节。作家很大程度上就是打捞细节的人,观察细节、还原细节、讲述细节,生不生动、逼不逼真,考验的是作家的功力。比如文中:“他枕头边的安全套日见其少,我的心里春草葳蕤。”这亮闪闪的细节讲述功夫,让人印象深刻。

 

24、花城连环套        水去先生

整个文本叙述就像一只蜻蜓用它的复眼,在同一个时空维度里,精准而清晰地摇移推拉,拍摄出的一幅幅市井人生百态,引车卖浆之流、贩夫走卒之辈,形形色色人等,其中透出的喧嚣斑杂契合了这个移民城市的气质。万事皆有因果,皆有链接契合,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复杂的连环套,人与人、人与事都是千千万万连环套中的结点。写法上的创新值得肯定,但弊端也显而易见,落点上的浅尝辄止水过荷叶,容易流于浅白,不耐读。

 

25、他们的珠宝世界         游利华

这是一篇以细节和文字取胜的作品,说是散文,其实也像小说,叙事的错落起伏之间,弥漫着一种散淡戏谑的气息,不做明显的立意,不抛任何的观点评说,不设花里胡哨的技巧,只单纯地忠实地记录细节以及细节与细节之间的关联。在珠宝的表象世界里,在熠熠生辉的光影褶皱中,人像浪头一样,被打来打去,而内心的困境和迷茫,如同暗礁不见天日,像极了这个大时代的生存。

 

 

26、删除         王盛菲

先说小说的意境和叙事方式,有些村上腔,行文上秉持简约、舒缓和有节制的抒情笔调,张弛有度,弥补了情节设置上的老套和单调。对人性人心的掘进,也带着手术刀般的锐利,猜疑、妒忌、怨怼、无中生有的树敌和痛到无力的距离感,都源于人性深处的孤独、绝望和张惶。因为这,越亲近的人越容易被伤害,越亲近的人越不待见对方的好。有句话说,技术越发达,人的内心就会越接近孤岛,这是现代人际关系中解不开的结。

 

27、知幻集        刘振周

一直觉得,文字本身也是现代诗的目的之一。评价一首现代诗,我们要看的是它是否首先能够给我们以自然的美感和内心的悸动,是否有形式上、文字上与内在审美、外在经验巧妙组合的东西,而且它并不是靠意义来支撑的。诗歌文本背后的各种价值和意义,交给人们自由的赋予就好了。来看这组诗,它的每个字每个词,都似乎在跳跃、在闪烁、在漫漶,就像语言的迷宫,你不要想着费心费力地破解它,你只要跟着它的节奏韵律,听自己的心跳节拍。

 

28、孩子丢了        张华

岂止是城中村里的那些女人,在这样一个现代都市里,靠孩子来维系的婚姻数不胜数,女人一方面要承受职场上的竞争和压力,一方面要兼着家庭和孩子。即使无奈做了全职妈妈,还得不忘充电,不敢懈怠,色艺双修,免得被奔跑的时代抛弃,被当年的穷小子但如今逐渐小有成就的男人抛弃。现代都市女性很累,付出更多,小说中的三个女人,既要绕指柔,又揽瓷器活,一直嚷嚷着养家糊口的男人们也该思量思量了!

 

29、我的名字叫叶星河        曾楚桥

无处不在的荒诞、夸张、谐趣,但这一切的背面,却是钉子一样深入骨头的尖锐和真实。小说刚开始,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诗人叶星河,穷困潦倒,做着阳春白雪的诗歌梦,干的是下里巴人屠狗辈的活,这本来就是一个夸张的错位。良善中带着些苦逼的狡黠,情义里暗含屌丝的智慧,四菜一汤的爱情没了,却迎来人生第一次小小的逆袭,开了工作室,当了治安员,又来了一次夸张的错位。正是这些荒诞到骨胳的错位,让小说有了奔腾的张力。

 

 

30、继续深刻        郭建勋

这是俏皮滑稽到蛋疼的小说,土话、脏话、混帐话,俚语、雅词、无厘头,泥沙珍珠齐下,蝴蝶苍蝇共飞,男的不正经,女的不矜持,不修边幅,信手而来,率性而为。小说小说,千模百样,千姿万态,古来就不那么爱上大雅之堂,市井小说,要的就是这么一股子打诨的痞味儿。当然,打诨的文字并不排斥人性人学,并不拒绝真善美,并不影响深刻和严肃。

相关

  • 一个“坪山二代”记父辈经历
  • 我与坪山同频共振
  • 坪山给予我幸福生活
  • “我的家,在金沙”
  • 坑梓的美好
  • 红色力量与新时代
  • 风雨兼程坪山人
  • 2020年度邻家币兑换须知
  • 金碧路
  • 回忆在坪山碧岭的日子
我要发表
大赛评委> 大赛作者>
2020“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9“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8“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7“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6“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5“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4“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3“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阅读分类

  • 小说
  • 诗歌
  • 散文/游记
  • 城市浮世绘
  • 长篇连载
  • 微创作
  • 纯虚构
  • 非虚构
  • 文论
  • 戏剧
  • 同题/征文
  • 非首发作品
  • 新类型

阅读更多>>精彩评论

夜上阑珊新近发表的小散文《勒杜鹃》,弥漫着浓浓的春天气息,虽然这几天深圳正处于寒冬。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写勒杜鹃,而是用牡丹花作了一个小引子,喜欢她的大红大绿,雍容贵气。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重笔写了文章的主要花卉--勒杜鹃。从深圳的深南大道、公园、写字楼、小区、城中村、小巷里、老房子,到阳台上,都可以看到它火红的身影,最后直奔主旨:那开出一簇簇的花朵,就像深圳这座城市里的打工者,来了就是深圳人。

方华吉 评《勒杜鹃》

2021/1/11 20:34:49

非常感谢老亨和元罗君的抬爱与慷慨打赏。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非比寻常的2020,疫情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我们做不了时代的英雄,但是可以用天然真挚的文字见证时代历史,记录平凡生命的轨迹。感谢邻家,让我们的生命可以在这里相交相感 。年终感言记录我们这一年的欢喜悲忧,也让我们能够在岁月轮回,新旧交替之际,让匆匆的自己能够停足顿首片刻,回望来时的路, 远眺前方的景,在心里,为自己燃一盏灯,继续上路!

王学君 评《2020讲不出再见》

2021/1/5 6:44:07

阅读可以使人生更精彩,使生命更丰盈。阅读也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有修为的人,能多经典,也能把自己读成经典。但从古至今,阅读更多是个人的事,自己的事,能够从自己阅读出发,有对阅读的喜爱出发,把推广阅读作为自己的毕生的事业——纯公益的事业来做,实在是难得,实在是了不起。到了后期,推广活动不仅停留在做几次阅读分享,办几场阅读沙龙,还能调动社会力量,联系爱心企业参与,这样就把对于阅读的公益推广做强做大了!

老练之一 评《做快乐的公益领读人》

2020/12/29 21:23:54

这个小说,来自一句玩笑话。几个文友凑一起瞎聊,我指着某说,我要写你与某某私奔。他们起哄,我就真写了。我没写他们私奔过程,这样会掉进套里。初习写作时,我明白,把假故事编真了才算成功。现在明白,小说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来,越复杂可能越有味道。于是,在这里,我拼命往复杂里搞,横生枝节,摁在看似简单的过程中。最后说一句,写文有时真痛快,有时真痛苦。

茨平 评《闹药》

2020/12/22 11:16:09

诚如深圳老亨所言,作品的篇幅太短了,建议写成金融系列故事。那天陈彻老师讲到,写出自身行业的独特故事,让更多的人阅读与分享。我是股票爱好者,多次持有与操盘深发展,在股市风云际会中沉浮,感慨万千,期待多一些细节描写,加长篇幅,让读者看个痛快。

阮声 评《股票的魔力》

2020/12/3 21:43:18

那天一起坐地铁回家,聊起你的经历、你的行业,兴高竟不觉路短。我因前几年写物流行业的剧本,对这个行业了解了不少,发现这几乎是当代中国城市里最辛苦也最有希望的行业,百万物流人支撑起了整个中国的消费经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离不开快递、外卖,但并没有多少人了解物流人的工作原理、付出的辛苦。所有快递员一年只有春节休息3、5天,其他节假日永远无休,收入也远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高。这个行业值得大书特书,阮声,加油!

陈彻 评《遇见邻家,寻觅久违的文学梦》

2020/12/2 16:01:21

其实,在看到你文章之前,我都不知道深圳发展银行已经消失了。读了你的一系列文章之后,才了解到深圳银行业经历过如此波澜激荡的发展历程。看来任何一个行业外人只能了解到只鳞片爪,只有行内人才能深入、全面地讲出来因去果。希望能有更多行业的人都来说说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那天跟阮声一起坐地铁回家,跟他聊起他在快递业的经历,也是大开眼界。希望各行业的人来讲各行业的深圳故事,能成为2021年邻家写作的一个内容。

陈彻 评《股票的魔力》

2020/12/2 15:56:11

感谢各位倾情打赏,这或者就是写作的动力。文字搬运是个苦行僧,搬呀搬呀发现四周无一人,多孤苦,此时多么需要掌声。打赏就是。这篇小说,来自网上热传的不雅视频。都说小说是从新闻结束的地方开始,于是想哈想哈就有了这个故事。人生有很多岔道,我主观地让他们朝好的方向走。但尽管如此,人生乃然有很多条趟不过去的河。河只是一种象征,各位可以从伦理中跳出来,作另外的想象。

茨平 评《趟不过去的河》

2020/11/24 14:18:32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文学的热爱,这样的人会活得很带劲儿,有理想有追求且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着,这样的人生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邻家聚集了一大群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我们聚在一起单纯、热烈、美好,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艰难、变故,只要精神世界的理想还在前方,就总能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收拾好伤口再出发。用故事点亮的城市有万家灯火的热闹,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就不会孤独。

陈彻 评《用故事,点亮城市》

2020/11/17 20:24:46

陈老师,当初阅读了你的《被房号串起的日子》以后,我就认为你这篇文章肯定会得奖,甚至可能是获得大奖。你的文字蕴含真情,在朴实无华中,娓娓道来。文章围绕房子这一主线,从初入深圳打工,到与丈夫结缘,一个又一个和房子有关的故事,以及你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教师,让我敬佩。获奖实至名归。希望在邻家看到陈老师更多的作品!

谢龙 评《与文字为伴》

2020/11/17 18:25:27

楚桥说得对,越是最痛切的亲情讲述,越是要收着写。把读者看哭的作品固然是出色的,但这一位母亲的人生应该不止令人难过,更应该有悲凉、愤怒、遗憾、思考的情绪,如果行文能把这些情绪都勾出来,那就更好了。推荐这次入决的一篇作品,赵俊的《父亲,我究竟该回忆什么》,这篇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可是不管怎么样,写自己的父母对我们来说都是异常艰难的事,因为可能要面对一个自己不愿面对的自己。让我写的话,肯定没你写得好。

陈彻 评《​关于母亲的一切》

2020/11/6 13:10:04

很精彩的故事呀,叙述的节奏很冷静,成功地牵引了读者的兴趣。只是前面铺垫的有点多,后面拆开“包袱”又有些仓促。由于这个“青龙”始终没有出现过,其实读到中段的时候我已经有些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加点疑似青龙的人稍微出现那么一下,会稍微打消读者的疑虑,按照作者的布局继续迷下去。其实这个“青龙”是胡伊格这个可怜的女人对爱情和生活近乎无望却执着的梦想,如果能在方面再深挖一下就更好了。拙见。

陈彻 评《后遗症》

2020/11/6 12:54:01

你太机智了,竟然想到了投资,真是块发财的好料啊!我太实在了,除了当评委推作品打赏,就是用这个普通账号打赏,两个号的邻家币都已经消耗殆尽。不过也是有收获的,这两个月读到了太多好作品,度过了美好的阅读时光。邻家是个温暖的所在,这里喧嚷热闹,其乐融融,很快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节日:颁奖礼,有邻家,所有文友都不孤独。

陈彻 评《写在2020年睦邻文学奖揭晓季》

2020/11/6 12:37:36

再说一句,深谢老亨多次打赏。这篇稿子的确花了点心思去写,三易其稿吧。正面强攻,侧翼包抄,最后采用此法写,觉得更好一点。你的痛苦来自于哪,你就会幻想于哪,不只是中国人,恐怕全世界人性都这样。所谓侠客,所谓清官,所谓明君,都来自于此。小说原名《臆症》《伤心洗马井》,最后才是此名,我也不知哪个好,望师友们赐教。 小说,小心谨慎地说。故事,多加点事。呵呵!

茨平 评《后遗症》

2020/11/5 19:26:02

身体弱,没文化,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少时从父,中年从夫,老来从子,是一位典型的老式传统弱势女性。这种文字,我觉得作者不必有太多的旁白和感慨,而是耐心地结合时代背景讲述母亲的一生。当然,作为儿子,在书写母亲的人生时,确实难以做到那么理性,或藏或露都有太多讲究。所以,写自己或者写至亲是技术难度很大的事儿。

海棠未眠 评《​关于母亲的一切》

2020/10/31 17:49:50

最新打赏阅读更多>>

停云阁 点赞了 《再见,固戍》10元(1000邻家币)。

ོ俊 ོ 点赞了 《再见,固戍》10元(1000邻家币)。

黄元罗 打赏了 《亲子文学•莲花山》1000邻家币。

放学别走 打赏了 《亲子文学•莲花山》1000邻家币。

深圳老亨 打赏了 《遇见深圳义工》5000邻家币。

深圳老亨 打赏了 《亲子文学•莲花山》2000邻家币。

广东
深圳市
县区
街区
社区
小区
省区选择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华文擂台 子虚国
城市选择
县区选择
街区选择
社区选择
小区选择

分享到:

手机版 |  邻家公约 |  游客便利 |  联系我们 |  会员权利 |  帮助中心 |  建议留言

Copyright ©2016 邻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4041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7]2756-412号 备案号:粤ICP备14014385-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