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注册
  • |
  • 登录
  • |
  • 发布作品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登录|注册

  •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 全网作品
  • 参赛作品
  • 封面文章
  • 海选入围
  • 决赛入围
  • 520周冠
  • 获奖作品
  • 赛事动态
  • 参赛须知
  • 大赛留言
  • 媒体报道

赛事动态

评委费新乾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发布人:秘书处  发布时间:2014/10/20 9:44:56  点击:69112

 

1、天桥摇晃       庄昌平

《天桥摇晃》无疑是篇写实力作。“东方木”是深圳打工仔的缩影。他的蜕变、迷茫、阵痛,在时代大潮中,是种偶然中的必然。买房是“东方木”奋斗故事的主轴,从坚持到放弃,再到破釜沉舟,最后焦头烂额,房子和他个人感情、事业息息相关。有房者得天下,这不是笑话。在城市立足的标志,是拥有一套房子。“天桥摇晃”的意象反复出现,站上天桥,看车流涌动,晃得心都要跳出来。这是城市外来者的不适症,过于强烈的欲望让人眩晕。


2、南山雅集      李双鱼

看双鱼的诗,好像信手手拈来,不费力气,在他这里一切皆可入诗,就像绝顶高手,随手抓把叶子,也能变成致命武器。这境界不同了。飘逸、灵动,摘取的都是日常片断,但经作者“杀青,揉捻,烘焙”,就是一道好茶,沁人心脾,直抵人心。比如第一首,写清明友聚,俗世之俗景,现世之好种种,突然一转,由《一仆二主》之俗跳到《管锥篇》 之雅,带出哲思。全篇没有特别用力的地方,却淡而有味。我给其贴一标签:小品诗。


3、关不上的门      笑笑书生

这是一部令人惊叹的作品。我惊叹并折服于作者讲故事的方式、技巧,把一个爱情故事讲得如此纷繁、天花乱坠,甚至超出了我的阅读期待。他的叙事完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停地变换讲述的主体和视角,而又牢牢地控制着故事的脉络和节奏。形式上的突破,有赖于作者强大的文字能力,他精心构筑了一个叙事迷宫,在找到出口之前,读者只能紧跟在他的笔后迂回前行,欣赏沿途由连珠妙语构建的风景。如此佳作,值得细品!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这篇作品在形式上明显借鉴了奥尔罕·帕穆克《我的名字叫红》的叙事方式,也是以鬼魂始,以倒述进入,以游移的叙事主体来构造整个故事。另外就是比较西化的语言,读起来比较费力。当然这和整个故事的叙事风格是切合的。


4、我的名字叫叶星河     曾楚桥

文学,说到底还是“人学”,不管用任何标签,写人性应该是文学的不二法门。打工文学也好,底层叙事也好,那是文学批评家贴的标签,作家负责的还是去挖掘人性。挖得越深越好。至于怎么来挖掘,形式不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觉得楚桥的写作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的名字叫叶星河》书写一种“荒诞的真实”,来凸显人性。看似荒诞,实则真实;看似真实,实则荒诞。一个优秀的作家,就需要这种能力,“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5、冗长的夏日    陈彻

很有意思的小说,前半部分平淡、阳光;后半部分奇峰突起,阴冷,甚至残酷。这种转折,让人性的暴露、闯入者与本地人的隔阂、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思想观念的割裂,都得到了有力的支撑。其实人物的处理、情节的冲突还可以更极端一些,就像德国作家帕·聚斯金德的《香水》,只要有可靠扎实的细节支撑,极端化的处理,会让文章迸发出更迷人的火花,更震撼人心!此篇似受加缪影响,有《局外人》的影子。说一个不足,就是突然变换叙述角度,对阿刘浓墨重彩,这首先对阅读感觉是种伤害,我不得不从故事中抽离出来,流畅感大打折扣。另外这个旁枝,对故事主干并无多大助益,反而夺其养分,建议砍去。写文章不要写得太满,事事周全,交待人物背景,就像在一个无法完整表达意思的句子后面,加打了括号的说明,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通过情节的加强,足可让这种矛盾凸显。


6、深圳土特产    刘贵生

我留意到作者一系列诗歌,包括《深圳土特产》、《深圳诗歌地图》、《深圳本地宝》、《深圳记忆》、《深圳日记》等,都贴着深圳来写。就像命题作文,这种写作比自由写作还要难,因为先期就预设了一些条条框框。诗歌是灵感的产物,但也是可以经营的。经营诗歌,一样可以将诗歌写得摇曳生花,正如刘贵生的深圳系列诗歌,以及笑笑书生的《深圳调调》等。热情、技巧、野心,加上扎实的写作功底,才能烹调出“土特产”的味儿和“调调”。


7、借火    李蚌

这篇明显比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信骚扰》写得好。虽然是写老人的病痛、主人公不堪的爱情,但底色是温暖的,相似的处境让两颗心越走越近;胸中块磊,还有隐在暗处的情愫,通过“借火”来点燃。整个叙述是收着的,点到为止,男主以侧面描写为主,形象模糊,但并不妨碍女主对他的关注与牵挂,两个人在除夕烟火下的一吻,美好得让人心动。借火,深有意味,向意中人借一点温暖、光明、希望,驱走寒冷与阴郁。


8、遗失的白色耳环    肖谨君

一篇残酷青春物语。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扮演小三这样不光彩的角色,而不断闪回的破碎回忆也多是悲催的,其中有两个关于爱情的片断尤其“虐心”:一夜宿醉后走入雪地,可以想象那夜里激烈的欢爱与争执,对爱情的绝望与狂燥的欲望,甚至多年后还成为“我眼睛里的霾”;最后结尾部分,前恋人那几近无赖的嘴脸,冷血地要求“我”吃下堕胎药,读来悚然心惊。白色耳环暗合了“我”的命运,在肮脏的环境里遗失,就算找回来,也会留下污点。情绪化而又克制的文字,使文章层次丰富,细节饱满,却不致失控,显示了作者可贵的写作才华与贺驭文字的能力。


9、坟场    曾楚桥

楚桥愿意在写作上做多种尝试。他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大胆。拿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幸福咒》来比较,那时他在细节上狠下功夫,贴着现实来写,将人物和故事高度集中,文章最后冷不丁地让死人的遗像长出胡子,意味深长。到了这篇《坟场》,他处理得显然更激进,让故事一开始就处于悬空状态,以实写虚,以虚写实,死者与生者,人间与坟场,解读的方向趋于多元化。同《幸福咒》一样,最后结尾加把猛料,够劲、够味、够呛。


10、妈妈在房间里    陈再见

这篇作品涉及的题材比较敏感。这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在现实和文本之间找到平衡点,如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被拒之门外。对现实的遮蔽、对现实的回避、对现实的变形,是绝大数作家的处理。正如陈丹青所言:“现实主义”作品屈服于现实,中国所有艺术家,则早已学会一种伟大的“现实主义观”,即,回避现实。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事实:中国文学,反映不了当下的现实!再见的勇气可嘉,努力撕开一道口子,通过孩子的眼光来打量成人的世界,妓女妈妈的“房间”。这残忍、荒诞吗?而这是当下中国确切存在的底层人生活的样本。


11、迎香穴   唐诗

《迎香穴》很好的题目,有吸引力,因为一般人可能都不知道,只有看下来,才知道是治牙痛的一个按摩穴位。文章写得很老练,情节的展开不疾不徐。牙痛,成了男女主人公分手的导火索,躺着让别的女人按摩迎香穴,是有点暧昧,“取穴并不像你看起来那么难,感情呢,也不像你想象中那么容易维持。”误会加冷战,以分手收场。感情如此脆弱,生活如此折腾。文章最后安排两人相逢,给出一个光明的尾巴。老生常谈的打工题材,写出了新意。


12、花城连环套   水去先生

文章读多了,总想看到一些有意思,不一样的作品。这篇颇让我眼前一亮。文章还能这么“玩”,一个长镜头,各色小市民由蜜蜂的翅膀开始,开始登台亮相,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蜜蜂上,漂亮!非常有画面感,让市井生活随着镜头、随着文字流动起来,这是可以和“意识流”一校高下的“生活流”。文章第一部分妙笔生花,很好;到第二部分气短了不少,颇有画蛇添足之感。此文有第一部分足矣,不宜多,玩多了,意思反而坏了!


13、晒布路25号   清如许

提到散文,大家都知道要写得“形散而神不散”,但真正能做到这点不容易。这篇作品显然做到了。在看似琐碎、流水账似的记叙当中,饱含着生活气息,将晒布路25号的居民写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有温度,有烟火气,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日子。作者的观察是细致的,触觉是敏锐的,行文从容,胸有成竹。最后一段,我觉得可以去掉。点到为止,倒然第二段已经“收”得很好,没必要再来这样一个典型的结尾(作者采纳了意见,已作修改)。


14、他们的珠宝世界   游利华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珠宝内刊,是社会的缩影,有其热闹,有其戏剧。“三个男人依次列坐其间,面前是电脑桌与层叠的资料,惨淡白朦的灯光下,他们像躲藏在地洞里的鼹鼠”,寥寥几笔,就写出了这个珠宝内刊编辑部的整体境况,这是一个不受重视的部门,这是一群不得志的家伙。有了这个开场,作者后面的讲述就顺理成章,“编辑部的故事”热闹上演。珠宝华贵,只能欣赏,不能拥有,就像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文笔细腻而老到。


15、女保安   张礼军

作者写了4个普通的女保安,不脸谱化、生活化的处理,让女保安的形象可感可亲,有人情味。把关员善意的隐瞒、漂亮女保安帮萍水相逢的老乡找工作、“官家婆”对醉鬼无赖的冲冠一怒,以及阿丽的爱情悲剧,作者择取一些典型事件,来表现和塑造人物,性格脾气、喜怒哀乐,立体化的描写,使人物形象趋于饱满。当然在这么短的文字里,要写得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只能突出其最光彩的部分。把女保安写出了人情味,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


16、鹊山   郭建勋

在喧嚣背后是寂寥,在看似一步步向上爬,离成功越来越近的时候,“我”却越来越厌倦。深圳是热的,“我”是冷的。生活的表面沸沸扬扬,深层却寂寥如冰。这种“寂寥”,是一种内在省视,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使“我”不致迷失。但同时,也阻碍“我”在世俗生活中的得意。人的体内如果没有几根类似“寂寥”这样警醒自己的“倒刺”,那就很容易迷失自己,特别是面对物质上的巨大成功时。


17、有疾   陈再见

这篇小说就像一条小溪,一直在不急不徐地流淌,“我”和小晴的婚外情、婚姻里压抑的性和婚外的放纵、一个耳闭的女儿、一窗台的绿色植物……如果只是这样写下去,可能就是一篇流水账了。就在这时路没了,断崖出现了,小溪一头扎下去变成了瀑布。小晴妈妈的死就是这样一个断崖。情节进行到这里一下子加速,水花四溅。人有疾,但我们还得活着。窃以为小睛最后的抒情有点多余,这种过于明显的煽情,反而冲淡了悲剧的力度。


18、风味狗羊馆   戴润来

这篇散文闲笔很多,但这是一篇有记忆、有感情、有触感、有味觉、有烟火的文字。它节奏缓慢,信笔由缰,这样的文字不受待见,没有一个评论。但我觉得一味追求节奏,是否失去了一份从容?静水流深,中国传统叙事注重闲笔,在“正笔”外往往还有“陪笔”,这种书写才显示出丰富的层次性。这篇散文由闲笔而来的琐碎凡事,打开了“味蕾”人生的酸甜苦辣咸。我觉得这种书写,是可贵的。尽管有些地方处理得还比较粗糙、随意。


19、般若波罗蜜  艾勤

艾勤是邻家平台升起的一颗新星,我对他的文章有所关注。整体感觉,这小伙子的文章有特点、有想法,但还欠点火候,就像这篇文章一样。首先得肯定,能把一个二房东写得如此鲜活、饱满、有血有肉,对现实生活也有所反映和揭露;情节很流畅,显示出一个写作者驾驭故事的能力。但这个人物缺少递进和层次,没有立体化地去展开,除了她的抠门、小气、爱占便宜,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中间一些故事甚至有重复之嫌。另外题目和内容关系不大。其实是可以设计一下的,比如将主人公设定为一个向佛之人,经常诵念心经,开口闭口阿弥陀佛等,然而在对待租客上却是另外一个样子,中间的对比、反差就很有意思。玩好了,还有黑色幽默和反讽的效果。


20、精致的脸    梅江

文字漂亮,但就像那张“精致的脸”,整篇文章也是雾里看花,让人无法看清。人物、情节、语言都有一种跳跃、恍惚感。女人的活色生香、诱惑的无所不能、男人的有心无力、生活的无聊窘迫……这些在一种暧昧的氛围里,奇怪地组合在一起,就像一杯精心勾兑的鸡尾酒,色彩艳丽,喝下去,怪怪的味道,但感觉不赖。不是写爱情,也不是写艳遇,写的只是一个男人的白日梦,一种模糊的迷茫的“白日焰火”,梦想与现实的交叠处,有那美人如花,开得正艳。


21、生命如涉    陈彻

这篇小说开始部分用的是传统叙事手法,工笔式描绘了主人公所住环境,将其穷困落魄展现出来。也许有人觉得这种行文方式有点落后了,现在的小说都是开门见山,一开始就处于奔跑,甚至是冲刺状态,读着快意过瘾。以前小说中经常出现的风景描写、环境烘托,似乎都是多余的,整个小说就是故事、情节,密不透风。我希望小说能快,也能慢,能让读者得到更多,有喘口气的机会,有慢读细品的空间,不奢望《红楼梦》这样百科全书式的小说,起码不全是奔跑状态的“爆米花”小说。


22、一只狗的冷暖生活    安小橙

小说的切入点很小,一只流浪狗,却通过这个切入点,写得很深,触及到人性的正反两面。流浪狗激起人们一时的怜悯与同情,因为这,它的命运被改写,它得到了温暖。而在它怀孕后,又起了戏剧性的转折,依然是那伙人,却将它逼入了绝境。似乎谁都没有做错。人们习惯施舍廉价的同情,展现道德上的优越感,而悲剧正在于此,也许这同情对他者是种摧毁。就像前几年的“犀利哥”。这篇小说探讨、管窥人性的复杂性,没有流于故事表层。


23、诗八首  憩园

憩园这组诗歌充满人间烟火,聚焦于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一个接一个的生活细节,好似作者沉湎其中。但作者无时不想穿越平庸,脱离世俗,跳出来。就像一把沙子,越是用力抓,从指缝漏得越多;越是事无巨细地描摹生活,作者的姿态越是疏离。日子已被庸常淹没,他用笔把日子重新打捞出来,做一座诗歌的孤岛。


24、沙井“片石留辉”的传奇故事  方华吉

方华吉自觉搜集、整理深圳的民间故事,这个做法值得提倡。作者对沙井社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情有独钟,无论是这篇描写曾氏后人分分合合、兄弟情深的“片石流辉”;还是反映修桥筑路、造福乡邻的《新桥的传说》;还是正在准备的《云林仙井的传说》,这些作品构成了当地的文化血脉,一种文化传承。当然作者的视角还可以再拓宽些,不止是拘限于沙井一地。期待作者以深圳的民间故事为蓝本,写出一系列精彩的作品。


25、梦圆龙华——我的买房纪实  兰馨

这篇是买房“干货”,没房、有房的人都可以读一下。大至国家层面的调控,小到选房拿号,都有涉及。写得很真实,房地产政策、房价变动,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以后谁想在深圳买房,可以找作者作“高参”。普通老百姓的中国梦,首先应该是安居梦,安居才能乐业。只是动辄上百万、几百万的高房价,让许多人只能望房兴叹。


26、爱情下山了  刘菡萏

《爱情下山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小说题目,为本文增色不少,有点诗意,够抢眼,切合文章内容。故事有一定戏剧性,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的灰色过往,爱情上的被骗与浩劫,多年后他以成功者的姿态来寻找女骗子“复仇”。作者处理得不温不火,这不是“杀死比尔”的快意恩仇,也不是“心花路放”的纵情声色,只是一个凤凰男的不堪过往。俗世故事,当用入世的笔触来写,贴着地面来写。小说略显粗糙、直白,让人回味的东西太少。情节处理上提供一建议,双线并行,分别以“吴意”与“孙凤”展开,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最后在一个点上重合,合二为一。突出其情节张力、冲突、对比与戏剧性。


27、较劲  谢忠荣

    作者写作功底比较扎实,把一个出租房管理员“独眼旺”塑造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他贫贱卑微,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精于算计、自私懦弱,甚至为了自己的小九九,不顾他人死活。但同时他又勤俭朴实、良知未泯,自责心中的“阴谋”,直至最后有险无惊,他如释重负,欢叫了一声“好”。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是写出了复杂的人性,比较立体、有层次地去刻画人物,没有扁平化、脸谱化处理。情节紧凑,人物冲突富有戏剧性。



28、华强北,我的流金岁月  何意体

本篇可归入非虚构类作品。以华强北为切入点,通过亲身经历,讲述自己开店的点点滴滴,付出与收获,其个中滋味,非亲历者,不足以体会。作者选材得当,内容聚焦华强北,作为深圳的一个商业标签,要写出深圳特色,华强北无疑是书写的最佳对象。在细节处理上比较用心,写得生动感人,不枯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小店,甚至一个柜台的经营,涉及到方方面面。文章以小见大,借以管窥整个华强北,甚至深圳的商圈生态与个性。


29、苏麻离青  杨晓霞

文字漂亮唯美,就像题目“苏麻离青”一样精致。故事和情节隐在语言背后,许多精彩的句子抽取出来就是诗。幸好作者对文字不是那种炫技式的堆砌与运用,所以即使情节很弱,还是把人物鲜活地刻画了出来:特立独行的小林、热心肠的大姐以及厨艺高超、爱狗如命的肥哥……作者还写出了本地人和外来者的隔阂,人与人相处的微妙心理。作品基本固定在一个场景里,人物和情节得以集中展现,作者对这种“室内剧”的把控与安排,匠心独运,颇为老到。


30、福地  廖东平

    作者以小小说见长,但操持起长篇也是有模有样。作者用饱满的热情描绘了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写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者与弄潮儿的独特经历。《福地》的语言,特别是一些俗语、俚语的运用,非常鲜活接地气,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且富有时代特色。另外,文章在细节刻画、人物塑造、情节架构与推进上,都可圈可点。可贵的是,作者没有一味强化苦难与黑暗,而是用幽默的笔触来化解,泪中带笑,笑中有泪,比如一个喷嚏就能打飞的纸片肉,等等。

相关

  • 2022年度邻家币兑换须知
  • 打赏推荐入决作品(排名不分前后)
  • 2022年评委罗芳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22年评委王顺健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22年评委陈卫华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22年评委朱熳青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22年评委欧阳德彬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22年评委钟芳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22年评委孙勇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22年评委廖令鹏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我要发表
大赛评委> 大赛作者>
2021“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20“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9“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8“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7“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6“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5“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4“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3“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阅读分类

  • 小说
  • 诗歌
  • 散文/游记
  • 城市浮世绘
  • 长篇连载
  • 微创作
  • 纯虚构
  • 非虚构
  • 文论
  • 戏剧
  • 同题/征文
  • 非首发作品
  • 新类型

阅读更多>>精彩评论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廖令鹏 评《橘子站在樱桃旁边》

2022/9/21 11:01:52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廖令鹏 评《一加一不等于二》

2022/9/21 10:47:59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胡帝 评《我在深圳这些年》

2022/9/21 9:57:44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文夕 评《​月在东山上》

2022/9/21 0:09:36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文夕 评《​一场生活》

2022/9/20 23:31:41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文夕 评《去深圳》

2022/9/20 21:51:42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秦锦屏 评《跨境直播: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2022/9/20 14:57:27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秦锦屏 评《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拓荒牛》

2022/9/20 14:51:58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秦锦屏 评《羁爱的脚本》

2022/9/20 14:34:22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秦锦屏 评《王福田的双城生活》

2022/9/20 14:31:39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秦锦屏 评《创·城》

2022/9/20 14:26:01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健字号 评《跳广场舞的女人》

2022/9/20 14:25:46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秦锦屏 评《飞往回南天》

2022/9/20 11:49:32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 ​​​​

陈彻 评《维修杂记》

2022/9/19 17:56:50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孙行者 评《残鸟》

2022/9/19 14:02:24

最新打赏阅读更多>>

秋歌 点赞了 《母亲的手》50元(5000邻家币)。

Inna 打赏了 《母亲的手》1000邻家币。

砜叶 打赏了 《母亲的手》2000邻家币。

洪云 打赏了 《母亲的手》5000邻家币。

黄元罗 打赏了 《母亲的手》1000邻家币。

渲染 打赏了 《淡淡的爱》1000邻家币。

广东
深圳市
县区
街区
社区
小区
省区选择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华文擂台 子虚国
城市选择
县区选择
街区选择
社区选择
小区选择

分享到:

手机版 |  邻家公约 |  游客便利 |  联系我们 |  会员权利 |  帮助中心 |  建议留言

Copyright ©2016 邻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4041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7]2756-412号 备案号:粤ICP备14014385-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