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注册
  • |
  • 登录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登录|注册

  •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 全网作品
  • 参赛作品
  • 封面文章
  • 海选入围
  • 决赛入围
  • 520周冠
  • 获奖作品
  • 赛事动态
  • 参赛须知
  • 大赛留言
  • 媒体报道

赛事动态

评委王国华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发布人:秘书处  发布时间:2014/10/21 17:17:35  点击:26179


1、 《悼念王怀扬》        曾楚桥

不知道读完这篇小说读者会有什么感觉,没看明白?但作者就是在讲故事啊,每一句话都通俗易懂;若隐若现?但人物都那么切实、突出;懵懵懂懂?也许吧。一篇让你能够回味且有回甘的小说,难得。


2、 《龙华诗章(组诗)》        阿翔

去年我做评委,没有推荐诗歌,原因有二:一是多年不再写诗,对诗歌有了陌生感;二是参赛的大多数诗歌情感充沛、内容接地气,但对文字的把握和锤炼不足。这当然是我个人的局限。如果把诗歌比作画,我个人不太欣赏徐悲鸿的马和黄胄的驴子,而是喜欢吴冠中的写意山水。诗歌同画一样,最好空灵一些,超越一些。阿翔的作品满足了我这方面的想象。在这组《龙华诗章》中,个人的感受与表达,并没因为抽象而削弱,反因此而升华。


3、《妈妈在房间里》        陈再见

从题材看,这样的人间?剧(问号应该是“悲”“惨”“哑”“冷”?一时难定。)在我们身边并非个案。而且作者写得较克制,角度新颖。作为网络社区,邻家应有其一席之地;从谋篇布局看,这也是最像小说的一篇小说。再见在题材和手法上的拓展让人感到鼓舞。


4、 《纪实《岗厦村文氏的前朝后代》(精简版)》        道长

写史需要基本的史观:尊重史实;价值观正确。此外要有完备的史料,适当的剪裁。若是浸润其间,有自己的亲历和亲眼所见就更好了。本篇作品从文氏族谱切入,一直写到最近几年的岗厦村变迁,既有剪裁又有亲历,可以说具备了史料的基本的元素。深圳变化太快,短短几十年翻天覆地,这些史料的价值将随着时光的推移日益重要。


5、 《继续深刻》        郭建勋

不谈立意、谋篇布局和情境设置,单说郭建勋的语言就是别人学不来的。生动、有趣、俏皮、调侃,举重若轻。让人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而没有任何负担,把语言运用(玩)到这个境界,应该算是高人了。


6、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        张华

这篇作品节奏明快,格调清新。像在深圳漂泊的其他女子一样,小说中的主人公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如果变换一种写法,各种阴郁用不尽。但钰涵写小说是另外一种腔调,让你不由自主被感染,心情轻松地跟着她笑——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7、 《门里门外》        徐建英

单身女人的难,独闯深圳的男人对爱与性的饥渴,失去儿子后无助的老人以及懵懵懂懂的孩子,凑成一台让人无法评判的情景剧。作为写小小说出身的徐建英,能把每个人的情绪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同时对每个人都怀着同情的基调,使得这个短篇趋于完美。


8、《晒布路25号》        清如许

这篇文章可以叫做《晒布路25号的早晨》。很喜欢这类平淡而内里温情脉脉的文字,也许是喜欢萧红、孙犁、汪曾祺的缘故。深圳不缺乏描述,这样速写式的描述算是一类。作者只告诉你,我看到的是这样,他们的内心什么样,你自己去问,自己去猜。如果懒得问和猜,你也可以像我一样,静静地,静静地打量他们……


9、 《迎香穴》        唐诗

《迎香穴》貌似一篇打工文学作品,龙华镇上的工厂、工厂里的质检员和保安员以及农民房里的铁架床都是打工文学必备的道具,但细读之下其实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情感小说。我为唐诗这种有意无意的尝试感到高兴,生活的多面在其笔下化作了作品的多面,打工作家脚下的道路自然也会越来越宽。


10、 《深圳学车记》        乘风无痕

琐碎的生活如果没人描述,就会随着时光悄然溜走,风过无痕。是文字,把这些痕迹刻下,把个人的感受记下。很多时候,我们读到一篇文字会连连点头,表示深有同感,甚至想:“这样的东西我也能写”。但最终还是没写。用最朴素的语言,记录最普通的生活,关键在于写或不写。本文作者给我们做了个示范。


11、 《那一天你拉着我的手 》        道长

深圳的原住民。理想主义者。严于律己者。在目前无法一言概括的社会风气中,文伙寿的经历和价值观,是一种标杆。我看重这种个人化的描述。不一定为榜样,却让人感慨。


12、 《鸟,飞过了深圳》        老痴

五个人物,既有死者又有生者,既有赌徒又有业务员……这种叙事方式倒也常见,但他们组合在一起,的确是一篇不错的深圳风景画。它体现的是深圳的庞杂、复杂、包容以及各种可能性。所谓管中窥豹,即是如此。


13、 《删除》        王盛菲

尽管背景设置在深圳,但这个故事更像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小女人故事。细腻、琐屑、煎熬、痛楚……我喜欢作者描述时的这种节奏感。同样是女人心思和细节,当初读张爱玲的作品,常常被细密的文字捂得透不过气来。王盛菲此文读着不累,恰如饮食时“甜而不腻”的感觉。


14、 《深圳式跳槽》         张礼军

深圳式跳槽是什么样?本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打工案例。挣扎、纠结、离开、寻找、再离开、再寻找,再期待。一个最底层的打工者在深圳还能有这么多的选择和机会,毋宁说这正是深圳有吸引力的地方。但如何让最底层的打工者生活有上升渠道和空间,也是主政者和企业家们要面对的问题。


15、 《天桥摇晃》         庄昌平

“你为什么来深圳”:这是个许多在深圳闯荡的人被问过,却不一定认真想过的问题。“点题”的两个字是什么,并非本篇作品的重点,重点是回答。这是深圳人的回答。庄昌平这篇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故事吸睛,强力推荐。


16、 《般若波罗蜜》         艾勤

这篇小说断断续续读了一天半。读完一遍,又读一遍。文字从容,不疾不徐。写最低微的底层生活,并无牢骚和痛心疾首,反而夹杂进星星点点的幽默,使得整篇小说读来有一种特殊的轻松。保持这样的冷静(旁观视角),再研究一下故事的递进(或结构),定有相对美好的写作前景。


17、 《城中杂记》        郭金牛

简短写实的词汇:“书记。”“街道。”“铁桥,工厂,街景,摩天轮”:……变换、富有弹性的意境:“我师从候鸟,练习搬迁,在出租屋内乘船/在床上流浪。” “左胸的痛,属木。/右肺的伤,属水。”,易读、耐读。杨炼评价郭金牛的诗作时说,郭金牛很警惕用底层题材讨巧,他要写出诗歌的“深与广”。读以上几首诗,信然。


18、 《去乡》        叶耳

只就文本谈文本。这组诗歌把悲伤、无奈、无助和承受都写出来了,我也读出来了。所以要推荐。


19、 《陈老师的爱情》        十十

跟报纸、电视上光怪陆离的新闻比,这个写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故事(或曰骗局)并不曲折和意外。关键是作者的写法。去年我曾评价十十的一篇小说是“细节的胜利”,今年依然给出这样的评价。如此琐碎而文字不散,收放自如,功底扎实。


20、 《爱着你的苦难》        张谋

把都市中脆弱的情感、坚固的自我意识描述得淋漓尽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自我意识”其实也是脆弱的。脆弱与坚固,是都市人与人关系的两极,互相抵触又常常互相转换。


21、 《问君可曾念奴娇》        柴火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深圳这个繁忙的城市中全职主妇反而比其他城市更多。她们的生活已经在各种文本中有过各种各样的描述。本篇纪实性文字在一定范围内再现了这一特定群体,谈不上多好,但叙述平静,文字干净,也算中规中矩。


22、《深圳六记之福田三记》        水去先生

如果把一幅《清明上河图》摆在你的面前,让你给别人讲,你会怎么讲?读完《深圳六记之福田三记》,我想,这就是一个范本。作者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深圳上河图”。购物公园、会展中心和中心书城可以说是整个深圳的标志性地域(建筑),作者如此全面而又不带强烈情绪地临摹出来,不容易。


23、《离开工厂的日子》        段作文

这些年来,段作文是很少坚持写传统意义上的“打工文学”的人之一。很多当年的打工作家处境发生变化,关注点发生变化,写作方向自然也发生了变化。据说段作文的处境也有些变化,但他的意识坚固地停留在某一个阶段,如同很多考生多年以后还被高考的梦魇惊醒。这于个人是悲剧,真的没什么好留恋的;但于写作,是个富矿,值得持续挖掘。他在邻家社区贴了好几篇作品,我最喜欢的是这一篇。


24、 《花城连环套》        水去先生

读《儒林外史》时,看到连续几十年的故事,主人公走马灯似得变换,却又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就想,这么好玩的写法,为什么后人没有借鉴?想来想去,原因归结为不好驾驭,作者容易写着写着就迷失方向。这篇《花城连环套》算是借鉴成功的作品。场景、主人公都极具深圳特色,保安、大夫、星巴克、东北女人……稍显不足的是“连环套”三个字有点“泄题”,其实换为“花城即景”、“花城一天”“花城365°”之类都可以。


25、 《日出印象·华强北》        游利华

乘飞机从深圳上空飞过,低头可见茂密的水泥丛林。如果是晚上,更能见到蜿蜒的街道,仿佛条条彩色的长龙。我们将之称为“繁华”。但繁华的“内里”是什么?本篇文字给了我们一种描述。当然,这只是“内里”的一部分,仿佛内脏中的某个部位。熟知并浸润于“内里”,又往往忽略了外在的“繁华”。殊不知,外在的繁华与低位黯淡的“内里”是一个整体,互为抵触,互相支撑,谁也离不开谁……


26、 《一只狗的冷暖生活》        安小橙

从这篇小说是看到人性还是看到狗的命运?读者大多会分析人性,我却看到狗的命运,并由此想到人的命运。一条狗被捡回来,安排好生活,接下来有悲有喜,恰如一个人在每个时段被安排到各个工种、位置上。貌似经过努力后的稳扎稳打,实则偶然性很强。命运对个体的安排,远比个体的挣扎更有效、有力。这也是生活的一种、生命的一端,而常被所谓人定胜天之类的大话掩盖……


27、 《假途灭虢》        黄国晟

推荐这篇作品,是看重它的题材。深圳作家的写作,多侧重于打工者的个体或群体感受,而打工者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走向市场?在市场上会遇到什么状况?这篇小说或能给我们提供一个侧影。


28、《出深圳记》        破罐

电影《有话好好说》是根据述平的小说《晚报新闻》改编的,而《晚报新闻》的灵感又真的来自于一篇晚报新闻。本篇作品从小角度解读曾经的新闻大事件,有自己的打量和理解,有深圳特有的厂房气息。


29、 《建筑工地往事》        憨憨老叟

活生生的人物,粗疏的打工生活,给你带来些许温暖的人。底层人的故事总是那么容易把我们打动。


30、 《我在考试中长大-记深圳教师职员招考》        王涛

或许是在新闻媒体工作的原因。在推荐的作品中,我偏爱这类纪实性的文字。它们从各个方面真实地再现深圳方方面面的发展。这篇作品亦然。通过报考教师类小学语文科职位的过程,见证了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相同和不同。

   

相关

  • 一个“坪山二代”记父辈经历
  • 我与坪山同频共振
  • 坪山给予我幸福生活
  • “我的家,在金沙”
  • 坑梓的美好
  • 红色力量与新时代
  • 风雨兼程坪山人
  • 2020年度邻家币兑换须知
  • 金碧路
  • 回忆在坪山碧岭的日子
我要发表
大赛评委> 大赛作者>
2020“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9“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8“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7“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6“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5“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4“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3“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阅读分类

  • 小说
  • 诗歌
  • 散文/游记
  • 城市浮世绘
  • 长篇连载
  • 微创作
  • 纯虚构
  • 非虚构
  • 文论
  • 戏剧
  • 同题/征文
  • 非首发作品
  • 新类型

阅读更多>>精彩评论

夜上阑珊新近发表的小散文《勒杜鹃》,弥漫着浓浓的春天气息,虽然这几天深圳正处于寒冬。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写勒杜鹃,而是用牡丹花作了一个小引子,喜欢她的大红大绿,雍容贵气。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重笔写了文章的主要花卉--勒杜鹃。从深圳的深南大道、公园、写字楼、小区、城中村、小巷里、老房子,到阳台上,都可以看到它火红的身影,最后直奔主旨:那开出一簇簇的花朵,就像深圳这座城市里的打工者,来了就是深圳人。

方华吉 评《勒杜鹃》

2021/1/11 20:34:49

非常感谢老亨和元罗君的抬爱与慷慨打赏。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非比寻常的2020,疫情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我们做不了时代的英雄,但是可以用天然真挚的文字见证时代历史,记录平凡生命的轨迹。感谢邻家,让我们的生命可以在这里相交相感 。年终感言记录我们这一年的欢喜悲忧,也让我们能够在岁月轮回,新旧交替之际,让匆匆的自己能够停足顿首片刻,回望来时的路, 远眺前方的景,在心里,为自己燃一盏灯,继续上路!

王学君 评《2020讲不出再见》

2021/1/5 6:44:07

阅读可以使人生更精彩,使生命更丰盈。阅读也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有修为的人,能多经典,也能把自己读成经典。但从古至今,阅读更多是个人的事,自己的事,能够从自己阅读出发,有对阅读的喜爱出发,把推广阅读作为自己的毕生的事业——纯公益的事业来做,实在是难得,实在是了不起。到了后期,推广活动不仅停留在做几次阅读分享,办几场阅读沙龙,还能调动社会力量,联系爱心企业参与,这样就把对于阅读的公益推广做强做大了!

老练之一 评《做快乐的公益领读人》

2020/12/29 21:23:54

这个小说,来自一句玩笑话。几个文友凑一起瞎聊,我指着某说,我要写你与某某私奔。他们起哄,我就真写了。我没写他们私奔过程,这样会掉进套里。初习写作时,我明白,把假故事编真了才算成功。现在明白,小说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来,越复杂可能越有味道。于是,在这里,我拼命往复杂里搞,横生枝节,摁在看似简单的过程中。最后说一句,写文有时真痛快,有时真痛苦。

茨平 评《闹药》

2020/12/22 11:16:09

诚如深圳老亨所言,作品的篇幅太短了,建议写成金融系列故事。那天陈彻老师讲到,写出自身行业的独特故事,让更多的人阅读与分享。我是股票爱好者,多次持有与操盘深发展,在股市风云际会中沉浮,感慨万千,期待多一些细节描写,加长篇幅,让读者看个痛快。

阮声 评《股票的魔力》

2020/12/3 21:43:18

那天一起坐地铁回家,聊起你的经历、你的行业,兴高竟不觉路短。我因前几年写物流行业的剧本,对这个行业了解了不少,发现这几乎是当代中国城市里最辛苦也最有希望的行业,百万物流人支撑起了整个中国的消费经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离不开快递、外卖,但并没有多少人了解物流人的工作原理、付出的辛苦。所有快递员一年只有春节休息3、5天,其他节假日永远无休,收入也远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高。这个行业值得大书特书,阮声,加油!

陈彻 评《遇见邻家,寻觅久违的文学梦》

2020/12/2 16:01:21

其实,在看到你文章之前,我都不知道深圳发展银行已经消失了。读了你的一系列文章之后,才了解到深圳银行业经历过如此波澜激荡的发展历程。看来任何一个行业外人只能了解到只鳞片爪,只有行内人才能深入、全面地讲出来因去果。希望能有更多行业的人都来说说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那天跟阮声一起坐地铁回家,跟他聊起他在快递业的经历,也是大开眼界。希望各行业的人来讲各行业的深圳故事,能成为2021年邻家写作的一个内容。

陈彻 评《股票的魔力》

2020/12/2 15:56:11

感谢各位倾情打赏,这或者就是写作的动力。文字搬运是个苦行僧,搬呀搬呀发现四周无一人,多孤苦,此时多么需要掌声。打赏就是。这篇小说,来自网上热传的不雅视频。都说小说是从新闻结束的地方开始,于是想哈想哈就有了这个故事。人生有很多岔道,我主观地让他们朝好的方向走。但尽管如此,人生乃然有很多条趟不过去的河。河只是一种象征,各位可以从伦理中跳出来,作另外的想象。

茨平 评《趟不过去的河》

2020/11/24 14:18:32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文学的热爱,这样的人会活得很带劲儿,有理想有追求且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着,这样的人生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邻家聚集了一大群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我们聚在一起单纯、热烈、美好,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艰难、变故,只要精神世界的理想还在前方,就总能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收拾好伤口再出发。用故事点亮的城市有万家灯火的热闹,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就不会孤独。

陈彻 评《用故事,点亮城市》

2020/11/17 20:24:46

陈老师,当初阅读了你的《被房号串起的日子》以后,我就认为你这篇文章肯定会得奖,甚至可能是获得大奖。你的文字蕴含真情,在朴实无华中,娓娓道来。文章围绕房子这一主线,从初入深圳打工,到与丈夫结缘,一个又一个和房子有关的故事,以及你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教师,让我敬佩。获奖实至名归。希望在邻家看到陈老师更多的作品!

谢龙 评《与文字为伴》

2020/11/17 18:25:27

楚桥说得对,越是最痛切的亲情讲述,越是要收着写。把读者看哭的作品固然是出色的,但这一位母亲的人生应该不止令人难过,更应该有悲凉、愤怒、遗憾、思考的情绪,如果行文能把这些情绪都勾出来,那就更好了。推荐这次入决的一篇作品,赵俊的《父亲,我究竟该回忆什么》,这篇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可是不管怎么样,写自己的父母对我们来说都是异常艰难的事,因为可能要面对一个自己不愿面对的自己。让我写的话,肯定没你写得好。

陈彻 评《​关于母亲的一切》

2020/11/6 13:10:04

很精彩的故事呀,叙述的节奏很冷静,成功地牵引了读者的兴趣。只是前面铺垫的有点多,后面拆开“包袱”又有些仓促。由于这个“青龙”始终没有出现过,其实读到中段的时候我已经有些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加点疑似青龙的人稍微出现那么一下,会稍微打消读者的疑虑,按照作者的布局继续迷下去。其实这个“青龙”是胡伊格这个可怜的女人对爱情和生活近乎无望却执着的梦想,如果能在方面再深挖一下就更好了。拙见。

陈彻 评《后遗症》

2020/11/6 12:54:01

你太机智了,竟然想到了投资,真是块发财的好料啊!我太实在了,除了当评委推作品打赏,就是用这个普通账号打赏,两个号的邻家币都已经消耗殆尽。不过也是有收获的,这两个月读到了太多好作品,度过了美好的阅读时光。邻家是个温暖的所在,这里喧嚷热闹,其乐融融,很快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节日:颁奖礼,有邻家,所有文友都不孤独。

陈彻 评《写在2020年睦邻文学奖揭晓季》

2020/11/6 12:37:36

再说一句,深谢老亨多次打赏。这篇稿子的确花了点心思去写,三易其稿吧。正面强攻,侧翼包抄,最后采用此法写,觉得更好一点。你的痛苦来自于哪,你就会幻想于哪,不只是中国人,恐怕全世界人性都这样。所谓侠客,所谓清官,所谓明君,都来自于此。小说原名《臆症》《伤心洗马井》,最后才是此名,我也不知哪个好,望师友们赐教。 小说,小心谨慎地说。故事,多加点事。呵呵!

茨平 评《后遗症》

2020/11/5 19:26:02

身体弱,没文化,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少时从父,中年从夫,老来从子,是一位典型的老式传统弱势女性。这种文字,我觉得作者不必有太多的旁白和感慨,而是耐心地结合时代背景讲述母亲的一生。当然,作为儿子,在书写母亲的人生时,确实难以做到那么理性,或藏或露都有太多讲究。所以,写自己或者写至亲是技术难度很大的事儿。

海棠未眠 评《​关于母亲的一切》

2020/10/31 17:49:50

最新打赏阅读更多>>

停云阁 点赞了 《再见,固戍》10元(1000邻家币)。

ོ俊 ོ 点赞了 《再见,固戍》10元(1000邻家币)。

黄元罗 打赏了 《亲子文学•莲花山》1000邻家币。

放学别走 打赏了 《亲子文学•莲花山》1000邻家币。

深圳老亨 打赏了 《遇见深圳义工》5000邻家币。

深圳老亨 打赏了 《亲子文学•莲花山》2000邻家币。

广东
深圳市
县区
街区
社区
小区
省区选择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华文擂台 子虚国
城市选择
县区选择
街区选择
社区选择
小区选择

分享到:

手机版 |  邻家公约 |  游客便利 |  联系我们 |  会员权利 |  帮助中心 |  建议留言

Copyright ©2016 邻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4041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7]2756-412号 备案号:粤ICP备14014385-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