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有罪》 隆焱
《时间有罪》有种突然而至的感伤。诗歌的叙述,自然,平静,细腻,敏感,成熟,戏谑,没有紧迫之感,即使嘲讽也是柔和的。从整体上看,语言不够简炼而稍显繁冗(比如题记完全是无聊闲笔),显然是诗中之意弥补了语言精炼的欠缺。此诗的风格有散文化倾向,少修饰和抒情,在叙述上追求平淡冷静,有铺陈,也有暗示,时有突兀的转折,使诗歌的阅读效果像智力游戏,使之具有可读性。
2、《从深圳到石节子村有多远》 婉君
这篇小说像是一部微电影,讲述了深圳都市人关于爱情,事业以及梦想的追求。更难得的是作者把视角放到了乡村,让我们看到了把艺术用于家乡建设,具有典型性,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画面切换自然,文字云淡风轻,以第一人称写,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感。虽然稍显清淡,但读起来不乏味。
3、《大浪,从羊台山走来的面孔》 子建
诗人写了一组我所熟悉的年轻人,他们爱诗歌,爱生活。诗歌手法质朴有诗意,这样热情抒写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体现了纯洁的友谊,相信在许多年以后将是一段珍贵的青春记忆。诗人习惯用排比句,充满激情。6个人的真实写照,也代表了大浪一群热爱诗歌的年轻人。有理想,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并一直在前进的路上。
4、《【系列散文】病区——始于疾病,止于思想》 张谋
“死”是生命命题,文学命题,也是哲学命题。木心说过,人在平时是不会想到死的,好像可以千年万年活下去。而当人一旦生病,就有种“向死而生”的欲望。而病中文字,更触及灵魂,叩问内心。所写所思,带着忧郁气质,病之痛,漂泊之痛,岁月之痛,生命之痛,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客观存在,而这一切,终会像断了线的风筝,杳无踪迹,变成尘埃,回归土地。读到这样有力度的散文,引人深思。文笔较成熟,可见功底。
5、《一切都会好起来》 黄国焕
亲情也会心痛。这篇散文讲亲情的故事,奶奶受伤住院,我回家探望。从奶奶再写到父亲,爷爷……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长辈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孙后代,一辈子操不完的心,而一旦自己生病了,不是也像个孩子需要人照顾么?除了奶奶对儿孙的呵护,我们也读到了孝道,如果说“我”对爷爷的逝去已是沉入心底的悲恸,那么珍惜奶奶,珍惜亲人,应是当下最该做的事。写亲情文字比较能讨好,而写好也难。此篇质朴感人,推荐!
6、《民工大鲁》 徐智敏
小说描写灰色地带的灰色人生。民工大鲁作为南下打工大潮中的一员,善良,实诚,努力,卑微。故事从救人开始,却救的那么倒霉,因此惹上祸根,东躲西蔵,让人好笑之余又觉心寒。人往往因贫穷而在世人眼里没了尊严。作者故意让大鲁有研究数学的偏好,似乎说精神上的一种富有,却也显得微乎其微。语言乡土味,有特色,时代感强,反映出生活的原味。在压抑的叙事最后,给了个戏剧性的结尾,却让人阳光不起来。小说再简洁些更好。
7、《深圳改革开放纪念物》 伟彬
写作须做有心人。这篇文章就是作者有心人的见证。92股潮、撰稿人证、工作证、BB机、边防证、加薪通知书、工会会员证、暂住证……深圳改革开放的纪念物,是的,只有深圳特区才有的物件,被作者一一收纳,记录在自己的记忆档案中。这种记录是有意义的,它在深圳这个前沿城市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同时也伴随着作者青春的成长记忆。岁月越老越好,当旧物件承载了岁月的痕迹又颇具标志性,就会显得有重量。
8、《沉默之诗》 笑笑书生
沉默,是诗人喜欢的词,也是所有写诗人情有独钟的内心情结,而诗人把沉默一口气写了14首,可见对沉默的热爱。诗歌意象纷呈,今人古人,天南地北,无不被诗人揽入诗歌的百宝箱。书中自有颜如玉,诗中自有黄金屋,诗人爱读诗,写诗,并寻找诗中真义,默,有时比说好。因为世界过于喧嚣,沉默是诗的防护服。万物静默如谜,诗亦应如是。这组诗的语言洒脱自如,知性饱满,信手拈来,不乏一些闪亮的诗句。
9、《舌尖上的诗》 李双鱼
“为了对应甜,就种下了苦瓜/为了对应酸,就种下了辣椒”,为了对应乡愁,就写下了舌尖上的诗。这组诗,取材别致。人没有哪一天离开过五谷杂粮,舌尖是最敏感的身体部位,它帮你记忆着父母的味道,亲人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土地的味道……诗歌语言节制淡雅,行云流水,看似波澜不惊,却能在冲淡中读到浓浓的诗味。“一辈子的人,一辈子的果实/无非是有枝可依,有根可抵”,越平实自然的诗越能立起来,因为它有根,可依。
10、《甘坑十吟》 骚风
读了一些骚风的诗,以为《甘坑十吟(组诗)》最佳。诗人的诗多为写实,这一组写的甘坑小镇,诗人细心地将其写入诗歌,其景其情先打动了诗人,情景入手,诗中描写的是被广东客家人熟知的古镇:碉楼、古巷、古井……穿越时光隧道,随诗人在古镇走了一趟,我们读到了宁静,日常,花香、湖光,山色,在作者主观的想象中,竟好比江南的风物。诗有古韵,寄甘坑小镇之景抒诗人山水情怀,亦正合此诗之题义。素朴的美,也正是我欣赏的。
11、《龙华组诗》 仪桐
这组诗歌诗意饱满,气场开阔,通古观今,一会儿把读者带入古龙华时代,车马驿站,一骑红尘妃子笑,一会儿把读者带入绿野仙踪高人出没的羊台山,一会儿又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世界,尤如一幅现代清明上河图:不同国籍的人潮势如破竹,涌进/他们的肺部缺氧/需要在后工业时代吐出废气……不得不说诗人想象力的丰富,舒展自如,诗歌仿佛成了诗人手中的利刃。这组诗让读者体会到了不一样的诗歌的魅力。
12、《在大浪》 憨憨老叟
诗歌简洁明快,干净玲珑,就像一曲曲山间小调,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虽是离乡漂泊打工,却悠然与山水,朦胧于爱情,快乐于生活(即使是五块钱的娱乐),诗歌的细节有画面感,情趣盎然。那些仍将不断延续的记忆——羊台山,大浪路口,石凹、虔贞女子学校……经年之后,待青年成长,曾经的疲惫无奈必会抖掉,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世界那么大,其实也不必走得太远,身边就有美的事物,随时可入诗。
13、《深圳老人》 老痴
作者以老人的口吻,写了十一组深圳老人的生活画面,文笔娴熟精到,故事如同生活实景,读来感同身受。作者对深圳老人的心理状态描述是准确细腻的,每篇小小说的结尾都有点题之意,又像喜欢追求场景的余外之音,随着作者笔触的戛然而止,似乎仍在读者脑海停留,颇有舞台效果。《夕阳》这一篇堪称最佳之作,构思精巧,真实凝炼,它不仅是深圳老人,应该是所有老人都在面临的尴尬处境,其辛酸怅然之感跃然纸上,而这就是人生滋味。
14、《龙华,短歌行》 蒋志武
组诗第一首,让我不知怎么想到了电影《等风来》,是否可以理解,诗人心里等的风唤醒了诗歌之梦,颇有灵动之妙,意外之获。这组诗中,很多句子是这样的,细读诗人在词句的组合上比较成熟、谨慎,没有华丽的词句,却颇有诗味,比如“风有一阵短暂的寂静”、“观澜,我的诗句/在悄声无息的等待中找到我”等。此组诗是有深度的,但《龙华,短歌行》这个题目,对于参赛作品来讲,不太抢眼,或有遗珠之憾,幸好未发生。
15、《尘封在诗歌里的红颜》 闲云
这一组诗小巧而雅致,灵动而闲散,吸收了古诗的营养而不依附于古诗,整体来说诗歌明快晓畅。朗朗上口,仿佛一组爱情咏叹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春年少谁没几个红颜知己,而诗人把美好的爱情一一珍藏,爱是诗人诗歌的源泉和力量。这种对爱情的诗意抒写,永远是诗歌重要的主题。当然诗歌还不成熟不厚重,就好像真正的铭心刻骨还没被抒写出来,但坚持写应该能写得更好。鼓励之。
16、《青蛙》 唐诗
一个因父母离异造成内心伤害、从小神经脆弱、但仍是在哥哥宠爱下长大的小女人,怀疑爱又渴望爱,在自恋、自负和自卑的心理状态下,患上了臆想症。小说以婚恋为主线,构思上虚虚实实,真假交替,符合一个患上臆想症病人的特点,在对话细节、心理描写上的把握是小说的优势,作者慢慢地写,像是精心完成一幅雕刻作品。节奏安排上略显拖沓,有些不必要的铺陈还是删繁就减为好。《青蛙》这个题目取的很有意思。总之,是一篇不错的小说。
17、《走在深圳的路上》 林畅野
读这组长诗,感觉诗人的诗句就像匹脱疆的野马,驰骋在深圳的大地上,徜徉着青春不言败的执着,诗意地抒写爱情、责任、文化、思考……涵盖的内容广泛,执拗且理性,看出诗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勇气与进取的力量,诗人敏感着,反思着,可窥视诗人生活与思想的全貌,诗句平实,洒脱,善于自省,许多现代词汇写入诗歌,自然贴切。诗人有颗活泼的心,全诗读下来,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
18、《草木有情》 杨祥军
草木有情,人有情。这组诗,用拟人手法,写莲花山、梧桐山上的凤凰木、木棉、梧桐树、菠萝蜜树等,犹如一组组花木素描,这些颇具南国特色的树木,在诗人笔下生情,而这么美丽的深圳,却抚慰不了浓浓的思乡情,当累了,靠着树干歇息/像靠在了母亲的臂弯/这一刻,我突然想大哭一场。好似诗的前面是铺垫,落笔在对母亲的思念上。也许我偏爱这种简洁晓畅的诗,诗句轻盈,诗情较饱满,虽内容单薄了些,但不失为清新佳作。
19、《以父亲之名:我的乡愁》 邻家三皮之魏先和
乡愁是深圳诗歌永远也说不够的主题。这组诗,以父亲之名,抒写了我的乡愁我的爱,我对父亲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歌语言运用娴熟,尤其是动词的运用,使诗句活脱起来,形成较好的视觉效果,读来有味儿。诗歌还有地道的农村味,细节上的把握也是特点。诗人也没有刻意美化父亲的形象,诚实抒写,使之真切自然。诗人匠心独运,此组诗的谋篇布局是诗人精心构思之作。
20、《生命之歌》 颜延
这一组诗,正如诗人所言:柳絮似的思绪/就像今夜的诗句/漫无边际地飞跃……诗人完成沉浸在这意识流般风中飞絮当中,自言自语,诗句随着漫无边际的情绪的波动而跳跃、流转。诗人敏感于现实,在孤独中反思,捕捉生命的乐章,就像生命中有唱不完的歌。组诗的旋律低沉,整体色彩似乎以黑色为主色调,但有光明的亮片时时闪烁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