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注册
  • |
  • 登录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登录|注册

  •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 全网作品
  • 参赛作品
  • 封面文章
  • 海选入围
  • 决赛入围
  • 520周冠
  • 获奖作品
  • 赛事动态
  • 参赛须知
  • 大赛留言
  • 媒体报道

赛事动态

2015年评委费新乾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发布人:秘书处  发布时间:2015/10/1 21:20:27  点击:37346

1、《星期二》     郑婉洁

诗歌可以如此感性,将身体的感受写得如此微妙:身体里雨下得沙沙响,阴时像蕨类,晴时像金属;赤脚贴在瓷砖上,皮肤的战栗通过脐带传到身体内部;睡着的脸色像中午的灰霾,安静得像条死鱼……女性作者的天然优势,就是比男性作者更敏感,更“神经质”,身体的每道闪电都能生成诗句。整首诗的调子生冷、潮湿、阴沉、压抑,诗稿仿佛被雨浇透,都能拧出水来,却又棉里收藏针,时不时冒出针尖般的句子,刺得你内心一缩,打个哆嗦。


2、《以舞入道》     刘菡萏

不妨将此文当悬疑的类型小说来看,就像庞贝老师的《无尽藏》,既可当纯文学作品,也可当武侠、悬疑作品,故事性和可读性强。一个小公务员的烦恼,生活不能承受之重,以至堕入邪道,求得身心的暂时解脱。以舞入道,母女俩的跳舞却有天壤之别,一明一暗,花开两枝,走的是一条分岔路,难免矛盾激化,如水溅热油,不可收拾,戏剧性也因此产生。在这里,体现了作者塑造人物的功力,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很鲜明,特别是静妈,简直写活了。


3、《烟,火》    郑婉洁

小说很短,但精致迷人。就像欣赏盆景,小而工,工而精,精而美。语言漂亮,情感细腻,用的是工笔手法,笔触密不透风、和风细雨,描摹了一个失聪者阶段性的内在和外在,肉与灵。情节隐在语言下面,如冰山一角,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递进。烟与火,抛开寓意与象征意义不谈,单靠文字的感性演绎,也足以让读者体内“萦绕着这低音的烟火声,呲呲的,正温着小火”。

这是文字的烟火与光芒。我得承认,对这样漂亮的文字我没有任何免疫力。


4、《祝你生个大胖小子》     清如海兰

散文化的小说,散淡,却有说不出的味道,如饮老茶,可供回味。故事是现代的,叙述是古典的,节奏舒缓,有点像在看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什么都没记住,只记住张曼玉换来换去的几身旗袍。看完这篇,什么都没记住,只记住了那几句:你等等我,以及那句流于套话的祝福:祝你生个大胖小子。错过的爱情,流逝的青春,埋在心底的那个人,像忧伤的底片,无法暴光,只能在心灵的暗室里,时隐时现,挥之不去,呼之不来。



5、《雨夜》     姚志勇    

故事充满了男性荷尔蒙,麻辣,生猛,呛人,男人间的对话尤其直接,一切都冲着下半身而去。三个女人一台戏,而三个男人的戏也不比女人差,何况是三个性饥渴的男人。天雷勾动地火,这把火已经烧到眼前了,故事如果这样写下去,也就是一个地摊艳情小说,故事的逆转发生在最后,女人被强奸了,激情之夜变成了悲剧之夜。中间还有个小逆转,就是用针刺破避孕套,将纯粹的滚床单升级为找媳妇。故事的节奏紧凑,多用短句,干净利落。好看!


6、《下等车厢》      陈雁

小说以车厢作为文学载体,突出其流动性和群体性,众声喧哗,你方唱罢我登台,热闹得紧。逃票的“法海”,看月的老头,都各有精彩的演绎,形成生动的对照。践踏规则的“法海”如鱼得水,精神高蹈的老头却遭人耻笑。现实如此,各安其命。文章有些精彩的细节,比如写半夜乘客睡觉的情形,“整个车厢像战乱的难民营“,各种奇葩睡姿,让人忍俊不禁之余,有点酸楚。写得实在,真诚,不虚,有料,贴近现实民生,当得起”接地气“三个字。


7、《龙华,短歌行》      蒋志武

一组纯熟的诗。操持诗歌多年,就像把玩一件可心的器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包浆。志武的诗是有包浆的,闪着经岁月沉淀而来的动人光泽,漂亮的诗句比比皆是:一朵花,开在七星岩的马蹄里/工地上的钢筋咬紧自己/一切以时间为据点的事物/都将简化成蝶……这样的诗句凝炼、含蓄、优美,经得起再三咀嚼与时间的反复淘洗。诗人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他自信而苛刻,对笔下的每个句子每个词每个字,都反复打磨,务求完美。


8、《浮生记》     李逸轩

“代孕“这个题材比较新鲜和敏感,敢于碰这个题材的还真不多。文章的开始部分,写得很好,叙述的节奏、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出场,都是一个好小说的架子。可惜后面跑偏了,只是借了“代孕”这个壳,来讲中产家庭的一地鸡毛,而且是没有什么新意的一地鸡毛。我本希望看到一篇正面强攻“代孕”题材的佳作,显然是落空了。但为了鼓励新人,也为了鼓励作者敢于写这个题材,我还是决定提名支持。期待作者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9、《所有关于植物的驱壳》     浅尘尘

浅尘尘的诗如其名,风淡云清,少雕琢,浑然天成,多年沉淀,才有这般从容淡定、润物无声,繁华过尽,回归本真。那些诗句看似不经意,随口吟出,却是用了心,动了情,甚至泣了血。鹰爪树、兰花附着的记忆与温情,午夜梦回,念念不忘,却无回响。两首诗的尾句都堪称点睛之笔,“心底的淤泥寂如无形”,“最好的事情 /该是顺其自然过完一生”,是收束,是升华,是留白,是无声胜有声。诗句没有绸缎的华丽,却有那纯棉的温暖与熨贴。


10、《【系列散文】病区——始于疾病,止于思想》     张谋

张谋的《病区》系列,在邻家这个平台上,是难得一见的有深度的作品。邻家有太多流于生活表层、沉迷于编造故事的文章,就像挖井,有的人挖了几锄就匆匆放弃;有的好一些,挖了将近一米;有的挖到离水源只有一箭之地,却成强驽之末;只有那些“偏执狂”,一直挖下去,跟文字死磕,终于挖出井水来。张谋挖得够深,他在不停地思考、回忆、反省、求索,对自己和读者都同样苛求,沉下去写,沉下去读。这是今年大赛绕不过去的一篇力作!


11、《历史纪实:皇岗公园今昔》      道长

这篇可以视作《岗厦村文氏的前朝后代》姐妹篇,只不过一篇写岗厦,一篇写皇岗公园。写非虚构不容易,写地方史的非虚构更是难上加难。一是需要做大量案头工作,查找、翻阅、筛选、整理各种资料;二是需要去实地考察、了解、寻访、考证,通过上门面对面的采访,取得宝贵的第一手素材。道长可以说是在抢救和发掘深圳历史,从民间叙事的角度,填补了深圳地方志的一些空白。大赛提倡这种“为社区立传”的作品。道长的自觉努力值得肯定!


12、《同肝共苦》     三色堇

看三色堇的小说,有种与老友把烛夜谈的感觉,娓娓道来,不急不徐,情节不夸张,更不狗血。一道菜,窥见人生悲欢。婚姻生活说出来全是家常,没什么稀奇,但总有一些分岔口和险滩急流,特别是在这样充满诱惑的时代。把握住了,回归平静;没把握住,婚姻可能就触礁了。作者的笔触内敛而温暖,同甘共苦的患难夫妻,生活诸般滋味,都在“同肝共苦”里面了。这道菜,不仅能忆苦思甜,更能清心明目,让人认清现实,拨开迷雾,适时回归。


13、《隔壁王叔叔》     杨晓霞

这篇小说还真的是写”邻家的焦锅味“,隔壁王叔同”我“家交往多年,情同一家,每日来串门吃饭都成习惯了。这样和谐的邻里关系,在大都市不多见了,邻居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虽抬头不见低头见,但见了也装作不认识,打个招呼那算是礼貌的了。文章着重写了两家的吃,一家主妇是厨神,一家主妇是菜鸟,成天从外面打包辣子鸡,害得口味清淡的王叔天天往邻居家跑,甚至还闹起了离婚。看来那句话没错,征服一个男人,首先得征服他的胃。


14、《铁皮屋》      非思

《铁皮屋》作为邻家少有的非虚构准长篇,早就应该提名了。当时分章节发时,我就断断续续地看过,第一稿完成后,又修改整理成现在的第二稿。”铁皮屋“这个题材没得说,有独特性,而且是正面强攻,大写特写。白描手法,笔法少有的冷静,写的好像是别人的事情,始终不动声色,好像所有艰难贫贱都是应该的。就算写生死,也是一派流水账的写法。作者真沉得住气呀。如果作者文笔再好一些,情节再紧凑些,有可能成为深圳版的《活着》。


15、《忙活深圳(第二部)---初为人师,我在美式学校系列》     王学君

学君的勤奋有目共睹,在邻家发了N个系列。她在深圳的美式学校任教,教育模式、方法都跟中式教育不同。前不久,BBC出了个纪录片,是讲在英国的中式教育。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其教育方式也各有所长。这个美式教育,对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的确比较新鲜。也许是教师的身份,写的东西都是四平八稳,有点新闻体的意思,比较硬,呆板,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知识性比较强,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为作者的勤奋,为非虚构点个赞吧!


16、《与龙华有关的四首诗》     阿翔


相对于阿翔去年获奖的《龙华诗章》,再远一点,前年的《上沙、下沙、银湖》,似乎他的灵气在慢慢消退,以前那种灵感迸发的火花少了,越来越沉到生活本身、肉体的层面,没有飞起来,只是作了一个飞的姿态,这也许是作者有意的尝试,但从诗歌的审美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损失。但就算如此,阿翔还是保持着他诗歌的特色,他的诗歌还是在邻家大多数诗人之上。有些句子还是能给人以触动和惊艳之感。我希望阿翔有更大的突破!鼓励之!


17、《我的深圳十二年——之妈咪学车》     鳄鱼小赖皮

小赖皮这个《我的深圳十二年》系列,我都看过。这篇颇给我惊喜。写得特别流畅,还玩了把小幽默。里面的人物形象也是个个鲜明。记得去年乘风无痕也写了一篇学车的纪实文章,两者比较来看,乘风就显得太老实了,绝对的三好学生,小赖皮就俏皮轻松许多。她做得比较成功的一点是,松弛有度,在拧得很紧的情节后面,总会适时地松一下,玩玩幽默,俏皮。这个有点像外国大片,不管打斗、剧情多么激烈,冷不丁的就来一个笑话或好玩的东西。


18、《搅和搅和》     柏亚利

作者这几天连发五篇小说,每篇都各有特色,都有相当水准。搅和搅和,有着双重意思,开始是寓意爱情的坚贞,死后骨灰还要搅和在一起;到后面却变成,丈夫沾染上嫖赌恶习,对家庭婚姻生活毁灭性的搅和,摧毁。小说主要是以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但却不枯燥,故事性很强,有很多细节支撑,使文本显得真实、饱满。所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美好的婚姻被赌、嫖毁于一旦,让人痛心之余,不能不警醒,远离黄赌毒。


19、《爱在起风时》     乘风无痕

邻家八仙,其他七仙都有作品入决了,乘风还没有入决,这有点说不过去呀。说实话,让这篇文章入决我有点犹豫,它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完全是网文的风格,小说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而且这个故事还比较俗套,都市爱情肥皂剧,淋点狗血,加点眼泪。但存在即合理,网文的受众远超所谓的纯文学,我们不应该站在一个文学的审美高地,对网文指手划脚,就像以前对通俗文学一样。谁能说金庸、古龙的文学价值一定就比茅盾、莫言低呢?


20、《冬至的电影》     许四多

我留着最后一票,其实有点小心思。我一定要把这票给一位新人,这位新人不受青睐,躲在角落里,门前冷落,孤芳自赏。徐四多就是!他的东西太特别了,另类,看一篇还看不大明白,回过头再看,咀嚼出味道来。这篇小说几乎要让我放弃,一个陌生人在电影院絮絮叨叨,讲一大堆个人悲痛史,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敢问兄弟,你是唐僧吗?但是结尾照亮了整篇,就像一个人走了长长黑暗的地道,突然阳光扑面而来,原来出口就在这里。

相关

  • 一个“坪山二代”记父辈经历
  • 我与坪山同频共振
  • 坪山给予我幸福生活
  • “我的家,在金沙”
  • 坑梓的美好
  • 红色力量与新时代
  • 风雨兼程坪山人
  • 2020年度邻家币兑换须知
  • 金碧路
  • 回忆在坪山碧岭的日子
我要发表
大赛评委> 大赛作者>
2020“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9“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8“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7“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6“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5“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4“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3“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阅读分类

  • 小说
  • 诗歌
  • 散文/游记
  • 城市浮世绘
  • 长篇连载
  • 微创作
  • 纯虚构
  • 非虚构
  • 文论
  • 戏剧
  • 同题/征文
  • 非首发作品
  • 新类型

阅读更多>>精彩评论

夜上阑珊新近发表的小散文《勒杜鹃》,弥漫着浓浓的春天气息,虽然这几天深圳正处于寒冬。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写勒杜鹃,而是用牡丹花作了一个小引子,喜欢她的大红大绿,雍容贵气。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重笔写了文章的主要花卉--勒杜鹃。从深圳的深南大道、公园、写字楼、小区、城中村、小巷里、老房子,到阳台上,都可以看到它火红的身影,最后直奔主旨:那开出一簇簇的花朵,就像深圳这座城市里的打工者,来了就是深圳人。

方华吉 评《勒杜鹃》

2021/1/11 20:34:49

非常感谢老亨和元罗君的抬爱与慷慨打赏。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非比寻常的2020,疫情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我们做不了时代的英雄,但是可以用天然真挚的文字见证时代历史,记录平凡生命的轨迹。感谢邻家,让我们的生命可以在这里相交相感 。年终感言记录我们这一年的欢喜悲忧,也让我们能够在岁月轮回,新旧交替之际,让匆匆的自己能够停足顿首片刻,回望来时的路, 远眺前方的景,在心里,为自己燃一盏灯,继续上路!

王学君 评《2020讲不出再见》

2021/1/5 6:44:07

阅读可以使人生更精彩,使生命更丰盈。阅读也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有修为的人,能多经典,也能把自己读成经典。但从古至今,阅读更多是个人的事,自己的事,能够从自己阅读出发,有对阅读的喜爱出发,把推广阅读作为自己的毕生的事业——纯公益的事业来做,实在是难得,实在是了不起。到了后期,推广活动不仅停留在做几次阅读分享,办几场阅读沙龙,还能调动社会力量,联系爱心企业参与,这样就把对于阅读的公益推广做强做大了!

老练之一 评《做快乐的公益领读人》

2020/12/29 21:23:54

这个小说,来自一句玩笑话。几个文友凑一起瞎聊,我指着某说,我要写你与某某私奔。他们起哄,我就真写了。我没写他们私奔过程,这样会掉进套里。初习写作时,我明白,把假故事编真了才算成功。现在明白,小说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来,越复杂可能越有味道。于是,在这里,我拼命往复杂里搞,横生枝节,摁在看似简单的过程中。最后说一句,写文有时真痛快,有时真痛苦。

茨平 评《闹药》

2020/12/22 11:16:09

诚如深圳老亨所言,作品的篇幅太短了,建议写成金融系列故事。那天陈彻老师讲到,写出自身行业的独特故事,让更多的人阅读与分享。我是股票爱好者,多次持有与操盘深发展,在股市风云际会中沉浮,感慨万千,期待多一些细节描写,加长篇幅,让读者看个痛快。

阮声 评《股票的魔力》

2020/12/3 21:43:18

那天一起坐地铁回家,聊起你的经历、你的行业,兴高竟不觉路短。我因前几年写物流行业的剧本,对这个行业了解了不少,发现这几乎是当代中国城市里最辛苦也最有希望的行业,百万物流人支撑起了整个中国的消费经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离不开快递、外卖,但并没有多少人了解物流人的工作原理、付出的辛苦。所有快递员一年只有春节休息3、5天,其他节假日永远无休,收入也远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高。这个行业值得大书特书,阮声,加油!

陈彻 评《遇见邻家,寻觅久违的文学梦》

2020/12/2 16:01:21

其实,在看到你文章之前,我都不知道深圳发展银行已经消失了。读了你的一系列文章之后,才了解到深圳银行业经历过如此波澜激荡的发展历程。看来任何一个行业外人只能了解到只鳞片爪,只有行内人才能深入、全面地讲出来因去果。希望能有更多行业的人都来说说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那天跟阮声一起坐地铁回家,跟他聊起他在快递业的经历,也是大开眼界。希望各行业的人来讲各行业的深圳故事,能成为2021年邻家写作的一个内容。

陈彻 评《股票的魔力》

2020/12/2 15:56:11

感谢各位倾情打赏,这或者就是写作的动力。文字搬运是个苦行僧,搬呀搬呀发现四周无一人,多孤苦,此时多么需要掌声。打赏就是。这篇小说,来自网上热传的不雅视频。都说小说是从新闻结束的地方开始,于是想哈想哈就有了这个故事。人生有很多岔道,我主观地让他们朝好的方向走。但尽管如此,人生乃然有很多条趟不过去的河。河只是一种象征,各位可以从伦理中跳出来,作另外的想象。

茨平 评《趟不过去的河》

2020/11/24 14:18:32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文学的热爱,这样的人会活得很带劲儿,有理想有追求且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着,这样的人生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邻家聚集了一大群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我们聚在一起单纯、热烈、美好,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艰难、变故,只要精神世界的理想还在前方,就总能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收拾好伤口再出发。用故事点亮的城市有万家灯火的热闹,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就不会孤独。

陈彻 评《用故事,点亮城市》

2020/11/17 20:24:46

陈老师,当初阅读了你的《被房号串起的日子》以后,我就认为你这篇文章肯定会得奖,甚至可能是获得大奖。你的文字蕴含真情,在朴实无华中,娓娓道来。文章围绕房子这一主线,从初入深圳打工,到与丈夫结缘,一个又一个和房子有关的故事,以及你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教师,让我敬佩。获奖实至名归。希望在邻家看到陈老师更多的作品!

谢龙 评《与文字为伴》

2020/11/17 18:25:27

楚桥说得对,越是最痛切的亲情讲述,越是要收着写。把读者看哭的作品固然是出色的,但这一位母亲的人生应该不止令人难过,更应该有悲凉、愤怒、遗憾、思考的情绪,如果行文能把这些情绪都勾出来,那就更好了。推荐这次入决的一篇作品,赵俊的《父亲,我究竟该回忆什么》,这篇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可是不管怎么样,写自己的父母对我们来说都是异常艰难的事,因为可能要面对一个自己不愿面对的自己。让我写的话,肯定没你写得好。

陈彻 评《​关于母亲的一切》

2020/11/6 13:10:04

很精彩的故事呀,叙述的节奏很冷静,成功地牵引了读者的兴趣。只是前面铺垫的有点多,后面拆开“包袱”又有些仓促。由于这个“青龙”始终没有出现过,其实读到中段的时候我已经有些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加点疑似青龙的人稍微出现那么一下,会稍微打消读者的疑虑,按照作者的布局继续迷下去。其实这个“青龙”是胡伊格这个可怜的女人对爱情和生活近乎无望却执着的梦想,如果能在方面再深挖一下就更好了。拙见。

陈彻 评《后遗症》

2020/11/6 12:54:01

你太机智了,竟然想到了投资,真是块发财的好料啊!我太实在了,除了当评委推作品打赏,就是用这个普通账号打赏,两个号的邻家币都已经消耗殆尽。不过也是有收获的,这两个月读到了太多好作品,度过了美好的阅读时光。邻家是个温暖的所在,这里喧嚷热闹,其乐融融,很快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节日:颁奖礼,有邻家,所有文友都不孤独。

陈彻 评《写在2020年睦邻文学奖揭晓季》

2020/11/6 12:37:36

再说一句,深谢老亨多次打赏。这篇稿子的确花了点心思去写,三易其稿吧。正面强攻,侧翼包抄,最后采用此法写,觉得更好一点。你的痛苦来自于哪,你就会幻想于哪,不只是中国人,恐怕全世界人性都这样。所谓侠客,所谓清官,所谓明君,都来自于此。小说原名《臆症》《伤心洗马井》,最后才是此名,我也不知哪个好,望师友们赐教。 小说,小心谨慎地说。故事,多加点事。呵呵!

茨平 评《后遗症》

2020/11/5 19:26:02

身体弱,没文化,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少时从父,中年从夫,老来从子,是一位典型的老式传统弱势女性。这种文字,我觉得作者不必有太多的旁白和感慨,而是耐心地结合时代背景讲述母亲的一生。当然,作为儿子,在书写母亲的人生时,确实难以做到那么理性,或藏或露都有太多讲究。所以,写自己或者写至亲是技术难度很大的事儿。

海棠未眠 评《​关于母亲的一切》

2020/10/31 17:49:50

最新打赏阅读更多>>

妮子 点赞了 《双赢》10元(1000邻家币)。

张华 点赞了 《双赢》10元(1000邻家币)。

妮子 点赞了 《神秘的美女邻居》10元(1000邻家币)。

卿卿 🍀 点赞了 《双赢》10元(1000邻家币)。

涅槃中的狼 点赞了 《双赢》10元(1000邻家币)。

勿语。 点赞了 《读过》10元(1000邻家币)。

广东
深圳市
县区
街区
社区
小区
省区选择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华文擂台 子虚国
城市选择
县区选择
街区选择
社区选择
小区选择

分享到:

手机版 |  邻家公约 |  游客便利 |  联系我们 |  会员权利 |  帮助中心 |  建议留言

Copyright ©2016 邻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4]0415-115号 备案号:粤ICP备14014385-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