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注册
  • |
  • 登录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登录|注册

  •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 全网作品
  • 参赛作品
  • 封面文章
  • 海选入围
  • 决赛入围
  • 520周冠
  • 获奖作品
  • 赛事动态
  • 参赛须知
  • 大赛留言
  • 媒体报道

赛事动态

2016年评委唐小林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发布人:秘书处  发布时间:2016/9/23 11:38:27  点击:53639


1、《漂鸟》     徐建英

读徐建英的《漂鸟》,真有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尤其是当读到结尾的时候,我的心便一阵阵隐隐作痛。生活的艰难,创业的艰辛,两个开小超市的平凡女人的故事,以小见大地折射出生活重压之下深圳女人的另类生活。


2、《冷焰》     马虹玫

黄婵、阿水和冷焰,三个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女性,却有着相同的不幸和悲惨的命运。小说娓娓道来,张弛有度的叙述,巧妙地揭示出我们这个社会女性的艰难生存和精神困境,同时彰显出作品的艺术魅力。阿水的热心、善良,让人想起了莫泊桑笔下美丽的羊脂球。即便是那些为生活所迫而卖身的女性,其灵魂深处也有着闪光的地方,这正是《冷焰》的最动人之处。作者对阿水的描写,尽管只有寥寥几笔,但却久久地长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3、《欧洲来电》     段作文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用来励志是很不错的,但关键是要看有什么样的“志”。志大才疏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抓一大把。《欧洲来电》颇具反讽的意味。一位在深圳打工的“草根画家”,连深圳都没有“冲出”去,却梦想冲出中国,抵达欧洲。耐人寻味的是,王春生曾获得的那个三等奖证书,一不小心就被扔进了垃圾堆。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说看似漫不经心,略显杂乱的日常叙述,终于将那些患有不切实际的白日梦患者,从睡梦中摇醒。


4、《深圳视角,日本细节》     笑笑书生

雷同化在当今的散文创作中,早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病。在我读到的众多的参赛散文中,这是一篇无论选材、文笔、还是思想性,都令人感佩不已的好文章。当今外出旅游的人,可说是多如牛毛,但大都仅仅局限于摆个剪刀手,或者故意装嫩卖萌的自拍。郦道元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部流传千古的《水经注》。作者去了一趟日本,一路观察比较,一路仔细思索,从而写出了一篇颇值得我们反复玩味和反省的好文章。


5、《相信爱》        阿北

如今的婚姻,就像是易碎品,小心还得轻放,稍不如意,就会碰伤。如今的婚姻就像是战场,动辄烽烟骤起,彼此都在设防。那种“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爱情,早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阿北的《相信爱》,描写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婚姻的苦闷和庸常的爱情,但却非常接地气,因而也就更加打动人。尤其是结尾信心满满的一句:“我准备带她回老家,结婚后也不会再出来打工了,毕竟哪里都不如家好。”


6、《深圳,深圳》       李双鱼

《深圳,深圳》,当读到这个标题之后,其文字后面的沧桑感便迅速扑面而来,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打工者的难言之痛:“2003年国庆节过后,我终于逃离了广东潮阳的一间印染厂……”而深圳对于众多的打工者来说,始终是一个爱与痛交织的地方。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文字,将所有的苦难都轻轻地略去,幸福终于就像花儿一样:“一年后,我多了一个取暖的人,我谈恋爱了。一个来自湖南的女孩向我发出了我人生中第一份关于爱情的邀请。”


7、《在六月,许多蝴蝶化作了彩虹(外四首)》      刘炜

在当今,诗歌大都被写成了呓语,或者分行的口水话。许多写诗的人,不是在跟风,就是在装疯,或者架秧子似的集体起哄。难怪他们写出的文字,就像过眼的烟云,总是随风而去。而刘炜的这一组诗,实在是让人喜欢。尽管在诗艺上参差不齐,但其中的《在六月,许多蝴蝶化作了彩虹》和《嫦娥,跟我是一个村的》两首,尤其让人喜欢。其标题本身就是诗意流淌,美不胜收的诗。这无疑是此次大赛诗歌作品可喜的收获!写诗的朋友看过来!


8、《父亲与酒》        魏先和

关于“父亲与酒”,许多作家都写到过。汪曾祺的老伴管汪曾祺叫“酒仙”,不高兴时,就叫其“酒鬼”。贾平凹的《祭父》里,也写到过父亲如何爱酒。“酒”就像是酵母,使许多跟作家有关的人和事在文中发酵,从而浸透出一种人生的酸甜苦辣。在魏先和的文章里,父亲选择喝“酒”,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酒一样的人生。酒,水的外形,火的性格。酒后发脾气,骂人,甚至打人的父亲,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文章感情浓烈,细节感人而不乏温馨。


9、《夕阳以西》         许媛

小说在如今众多的写作者中,早已不是语言的艺术,而仅仅是另一种“说话”。正因如此,许多作者的小说语言,几乎就是一种直奔故事的“唠叨体”。《夕阳以西》,是一篇颇具文艺范和青春气息,凸显文字之美的上乘之作。爱情在小说中虽然被当做“主料”,但作者并没有将其当做味精,肆意挥洒,到处乱放。小说的结尾,如梦似幻,爱情的毁灭,居然是来自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作者用优雅的文字,将消逝的爱情永远定格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10、《全家公敌》       张夏

如今,慈善事业正在不断遭到非议。慈善并没有错,而是因为某些做慈善的人,本身就并不慈善,甚至别有所图。就像《全家公敌》中的柳正直,其做慈善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回击和摆脱家庭对自己生活的困扰。正因心术不正,对亲人和妻子不管不顾,柳正直一面做慈善,一面又陷入巨大的不善。一个彻底抛弃亲情的人,又能做出怎样的慈善?小说题材新颖,挖掘深刻,可说是一石二鸟地击中了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软肋,从而令人思索。


11、《三人行》        游利华

三个童年的伙伴,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着走着却逐渐分了岔。这是我们这个城市几个小女人平凡的人生和爱情的记录。在小说中,生活许多时候都像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有时更像是一杯苦酒,当事人品着苦,旁边的人看着更觉得苦。难怪江蓠妈会感叹:同人不同命,莲花的命怎么这么苦。这沉重的叹息,无疑是对人生的追问。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作者良好的文学天赋和写作才华。生活再苦,也要勇敢去面对,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12、《古桥遗梦》        木冰

游记类文章,很容易被写成走马观花似的流水账,或者掉书袋似的文献摘抄。文章有史有实,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时代气息。作者以古老的永兴桥为切入口,为我们打捞出众多散落在沙井,这个千年蚝乡古老的文化遗存。文章史料翔实,文采洋溢,字里行间始终充满着沉重的思考和浓郁的诗意。在作者的笔下,永兴桥作为反映深圳古代乡情的“活化石”,是古代深圳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深圳的文化底蕴,原来是如此丰厚!


13、《保姆袁姐的爱情》        王小鱼

爱情在叶芝的诗里,火热、执着、温馨、浪漫,但生活毕竟不是诗。在深圳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或许很少有人会想到,保姆也有爱情。这堪称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好作品。作者在讲述保姆袁姐的爱情时,首先宕开一笔,讲述袁姐对主人家孩子的关爱体贴,勤劳善良,然后再一波三折、催人泪下地讲述她与三个男人的婚姻和爱情。其中袁姐与丧妻的段师傅患难见真情的相互厮守,将人性的美好水到渠成地推向了高潮。文章的语言清新天成,味道好极了!


14、《在深圳,在尘世(组诗)》      钟平

《在深圳,在尘世》,是一组别具特色,诗意浓郁,且颇见个人思考和才情的好诗。如《寻 夜 》:“雾,轻轻地将夜托起 /当我孤独时 /喧嚣也不敢靠近 //偶遇一枚落叶在夜里转身 /让我想起 /当年你离别时的背影 ”又如《在尘世》:“天空中的乌云 /像一群狂躁的野马/ 被什么在追赶着 ”。现代人内心的孤独无助和狂躁,一切都在钟平的诗里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人久久回味。


15、《鲸落》       曾楚桥

写什么和怎样写,曾经是先锋作家反拨文坛的一次集体大突围。但突围之后,继而又面临新的困境,于是,许多先锋作家又迅速投向了现实主义的怀抱,从而修成正果。在深圳作家中,曾楚桥的小说,长期都很先锋,也较小众。先锋小说,虽不乏思想和技巧,但却因为缺乏情感,而难以感动人。《鲸落》回归到了现实,直抵人心,深深契合了我对好小说一如既往的理念:讲故事能以情动人;讲技巧而羚羊挂角。既温暖人心,又如同橄榄,耐人咀嚼。


16、《青春骊歌》        杨点墨

只要在深圳呆上过十年八年的人,多少都会有点自己的故事。但长期以来,深圳人的故事,几乎都被外界“定格”成为了一种流水线上的汗血故事,而白领的职场生涯和他们的酸甜苦辣,却很少被提及。《青春骊歌》是一篇交织着青春与梦想,泪水与欢乐,奋斗与思考,对深圳不得不说的至情之文。我想,每一个在深圳打拼过的人,都会在杨点墨的这篇文章中引起共鸣。那些电影镜头般的一幕幕精彩回放,宛如一条记忆的长河,浪花飞溅,激情闪烁。


17、《七节棍》       项建标

甫读《七节棍》,我就被“小嘎用一根七节棍亲手把他的母亲给打死了。”这样一个开头深深地吸引了。好的开头,就像夏日的街头不期而遇的“丽人”,总想多看几眼。在小说中,“七节棍”关乎着小嘎一家的命运。这样的命运,又像是一种命中注定的轮回——小嘎的母亲为了减轻丈夫的病痛,用它打死了丈夫,小嘎又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母亲悲惨的人生。缺乏关爱,在孤独中长大的小嘎,一直被认为是傻子,而这样的傻,却是命运强加给他的。


18、《亲情如一脉温泉》       电击

写亲情的散文,是散文这个家族里的“望族”,大家都觉得对亲情有话要说,但说出的,却往往就像是一母所生,容貌相似的同胞兄妹。就像大家都在用同一种“食材”,熬制一锅心灵鸡汤。《亲情如一脉温泉》,有真情,更有出人意料的想象和温馨。生活的不幸和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总是那样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其中许多感人的细节,尤其是文章结尾处,母亲对父亲恍如隔世的失忆,不禁令人悲从中来,唏嘘不已!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活着。


19、《奔跑的垃圾》        茨平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书写深圳这个城市的痛感。但看多了流水线上雷同的故事,就会让人觉得不痛不痒,文学讲究的是“陌生化”的表现手法。《奔跑的垃圾》从标题到内容,都有着“陌生化”的效果,既吸引人,又非常打动人。老陈是一位成天与垃圾打交道的垃圾车司机,干活又脏又累,工资却少得可怜。老陈也曾幻想自己创业,但终因年龄大而不敢轻易辞工。别人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打工者内心纠结的痛,在文中独辟蹊径地表现得淋漓尽致。


20、《父亲(散文四篇)》        伟彬

写父亲的散文,车载斗量,但伟彬笔下的父亲,却因一个个生动的细节,鲜活地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父亲虽然瘫痪了,但头脑是清醒的,每次听到我们讲开心事,都会笑得像小孩子一样开心,经常笑得泪不能抑,脸涨得通红,母亲怕他笑过头,都会小声警告他不能再笑了。”面对病魔和死神的纠缠,父亲却总是坦然面对。这苦难和不幸中温馨的一幕,多么感人肺腑!尤其是母亲对父亲的小声“警告”,更是把母亲对父亲的体贴写活了。





相关

  • 一个“坪山二代”记父辈经历
  • 我与坪山同频共振
  • 坪山给予我幸福生活
  • “我的家,在金沙”
  • 坑梓的美好
  • 红色力量与新时代
  • 风雨兼程坪山人
  • 2020年度邻家币兑换须知
  • 金碧路
  • 回忆在坪山碧岭的日子
我要发表
大赛评委> 大赛作者>
2020“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9“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8“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7“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6“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5“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4“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3“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阅读分类

  • 小说
  • 诗歌
  • 散文/游记
  • 城市浮世绘
  • 长篇连载
  • 微创作
  • 纯虚构
  • 非虚构
  • 文论
  • 戏剧
  • 同题/征文
  • 非首发作品
  • 新类型

阅读更多>>精彩评论

夜上阑珊新近发表的小散文《勒杜鹃》,弥漫着浓浓的春天气息,虽然这几天深圳正处于寒冬。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写勒杜鹃,而是用牡丹花作了一个小引子,喜欢她的大红大绿,雍容贵气。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重笔写了文章的主要花卉--勒杜鹃。从深圳的深南大道、公园、写字楼、小区、城中村、小巷里、老房子,到阳台上,都可以看到它火红的身影,最后直奔主旨:那开出一簇簇的花朵,就像深圳这座城市里的打工者,来了就是深圳人。

方华吉 评《勒杜鹃》

2021/1/11 20:34:49

非常感谢老亨和元罗君的抬爱与慷慨打赏。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非比寻常的2020,疫情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我们做不了时代的英雄,但是可以用天然真挚的文字见证时代历史,记录平凡生命的轨迹。感谢邻家,让我们的生命可以在这里相交相感 。年终感言记录我们这一年的欢喜悲忧,也让我们能够在岁月轮回,新旧交替之际,让匆匆的自己能够停足顿首片刻,回望来时的路, 远眺前方的景,在心里,为自己燃一盏灯,继续上路!

王学君 评《2020讲不出再见》

2021/1/5 6:44:07

阅读可以使人生更精彩,使生命更丰盈。阅读也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有修为的人,能多经典,也能把自己读成经典。但从古至今,阅读更多是个人的事,自己的事,能够从自己阅读出发,有对阅读的喜爱出发,把推广阅读作为自己的毕生的事业——纯公益的事业来做,实在是难得,实在是了不起。到了后期,推广活动不仅停留在做几次阅读分享,办几场阅读沙龙,还能调动社会力量,联系爱心企业参与,这样就把对于阅读的公益推广做强做大了!

老练之一 评《做快乐的公益领读人》

2020/12/29 21:23:54

这个小说,来自一句玩笑话。几个文友凑一起瞎聊,我指着某说,我要写你与某某私奔。他们起哄,我就真写了。我没写他们私奔过程,这样会掉进套里。初习写作时,我明白,把假故事编真了才算成功。现在明白,小说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来,越复杂可能越有味道。于是,在这里,我拼命往复杂里搞,横生枝节,摁在看似简单的过程中。最后说一句,写文有时真痛快,有时真痛苦。

茨平 评《闹药》

2020/12/22 11:16:09

诚如深圳老亨所言,作品的篇幅太短了,建议写成金融系列故事。那天陈彻老师讲到,写出自身行业的独特故事,让更多的人阅读与分享。我是股票爱好者,多次持有与操盘深发展,在股市风云际会中沉浮,感慨万千,期待多一些细节描写,加长篇幅,让读者看个痛快。

阮声 评《股票的魔力》

2020/12/3 21:43:18

那天一起坐地铁回家,聊起你的经历、你的行业,兴高竟不觉路短。我因前几年写物流行业的剧本,对这个行业了解了不少,发现这几乎是当代中国城市里最辛苦也最有希望的行业,百万物流人支撑起了整个中国的消费经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离不开快递、外卖,但并没有多少人了解物流人的工作原理、付出的辛苦。所有快递员一年只有春节休息3、5天,其他节假日永远无休,收入也远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高。这个行业值得大书特书,阮声,加油!

陈彻 评《遇见邻家,寻觅久违的文学梦》

2020/12/2 16:01:21

其实,在看到你文章之前,我都不知道深圳发展银行已经消失了。读了你的一系列文章之后,才了解到深圳银行业经历过如此波澜激荡的发展历程。看来任何一个行业外人只能了解到只鳞片爪,只有行内人才能深入、全面地讲出来因去果。希望能有更多行业的人都来说说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那天跟阮声一起坐地铁回家,跟他聊起他在快递业的经历,也是大开眼界。希望各行业的人来讲各行业的深圳故事,能成为2021年邻家写作的一个内容。

陈彻 评《股票的魔力》

2020/12/2 15:56:11

感谢各位倾情打赏,这或者就是写作的动力。文字搬运是个苦行僧,搬呀搬呀发现四周无一人,多孤苦,此时多么需要掌声。打赏就是。这篇小说,来自网上热传的不雅视频。都说小说是从新闻结束的地方开始,于是想哈想哈就有了这个故事。人生有很多岔道,我主观地让他们朝好的方向走。但尽管如此,人生乃然有很多条趟不过去的河。河只是一种象征,各位可以从伦理中跳出来,作另外的想象。

茨平 评《趟不过去的河》

2020/11/24 14:18:32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文学的热爱,这样的人会活得很带劲儿,有理想有追求且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着,这样的人生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邻家聚集了一大群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我们聚在一起单纯、热烈、美好,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艰难、变故,只要精神世界的理想还在前方,就总能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收拾好伤口再出发。用故事点亮的城市有万家灯火的热闹,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就不会孤独。

陈彻 评《用故事,点亮城市》

2020/11/17 20:24:46

陈老师,当初阅读了你的《被房号串起的日子》以后,我就认为你这篇文章肯定会得奖,甚至可能是获得大奖。你的文字蕴含真情,在朴实无华中,娓娓道来。文章围绕房子这一主线,从初入深圳打工,到与丈夫结缘,一个又一个和房子有关的故事,以及你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教师,让我敬佩。获奖实至名归。希望在邻家看到陈老师更多的作品!

谢龙 评《与文字为伴》

2020/11/17 18:25:27

楚桥说得对,越是最痛切的亲情讲述,越是要收着写。把读者看哭的作品固然是出色的,但这一位母亲的人生应该不止令人难过,更应该有悲凉、愤怒、遗憾、思考的情绪,如果行文能把这些情绪都勾出来,那就更好了。推荐这次入决的一篇作品,赵俊的《父亲,我究竟该回忆什么》,这篇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可是不管怎么样,写自己的父母对我们来说都是异常艰难的事,因为可能要面对一个自己不愿面对的自己。让我写的话,肯定没你写得好。

陈彻 评《​关于母亲的一切》

2020/11/6 13:10:04

很精彩的故事呀,叙述的节奏很冷静,成功地牵引了读者的兴趣。只是前面铺垫的有点多,后面拆开“包袱”又有些仓促。由于这个“青龙”始终没有出现过,其实读到中段的时候我已经有些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加点疑似青龙的人稍微出现那么一下,会稍微打消读者的疑虑,按照作者的布局继续迷下去。其实这个“青龙”是胡伊格这个可怜的女人对爱情和生活近乎无望却执着的梦想,如果能在方面再深挖一下就更好了。拙见。

陈彻 评《后遗症》

2020/11/6 12:54:01

你太机智了,竟然想到了投资,真是块发财的好料啊!我太实在了,除了当评委推作品打赏,就是用这个普通账号打赏,两个号的邻家币都已经消耗殆尽。不过也是有收获的,这两个月读到了太多好作品,度过了美好的阅读时光。邻家是个温暖的所在,这里喧嚷热闹,其乐融融,很快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节日:颁奖礼,有邻家,所有文友都不孤独。

陈彻 评《写在2020年睦邻文学奖揭晓季》

2020/11/6 12:37:36

再说一句,深谢老亨多次打赏。这篇稿子的确花了点心思去写,三易其稿吧。正面强攻,侧翼包抄,最后采用此法写,觉得更好一点。你的痛苦来自于哪,你就会幻想于哪,不只是中国人,恐怕全世界人性都这样。所谓侠客,所谓清官,所谓明君,都来自于此。小说原名《臆症》《伤心洗马井》,最后才是此名,我也不知哪个好,望师友们赐教。 小说,小心谨慎地说。故事,多加点事。呵呵!

茨平 评《后遗症》

2020/11/5 19:26:02

身体弱,没文化,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少时从父,中年从夫,老来从子,是一位典型的老式传统弱势女性。这种文字,我觉得作者不必有太多的旁白和感慨,而是耐心地结合时代背景讲述母亲的一生。当然,作为儿子,在书写母亲的人生时,确实难以做到那么理性,或藏或露都有太多讲究。所以,写自己或者写至亲是技术难度很大的事儿。

海棠未眠 评《​关于母亲的一切》

2020/10/31 17:49:50

最新打赏阅读更多>>

风居住的街道 打赏了 《阳光的宠儿(组诗)》2000邻家币。

520周冠 打赏了 《夜莺》36000邻家币。

Inna 打赏了 《夜莺》10000邻家币。

阮声 打赏了 《摆酒记》1000邻家币。

别看了 打赏了 《夜莺》5000邻家币。

江飞泉 打赏了 《夜莺》1000邻家币。

广东
深圳市
县区
街区
社区
小区
省区选择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华文擂台 子虚国
城市选择
县区选择
街区选择
社区选择
小区选择

分享到:

手机版 |  邻家公约 |  游客便利 |  联系我们 |  会员权利 |  帮助中心 |  建议留言

Copyright ©2016 邻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4]0415-115号 备案号:粤ICP备14014385-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