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注册
  • |
  • 登录
  • |
  • 发布作品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登录|注册

  •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 全网作品
  • 参赛作品
  • 封面文章
  • 海选入围
  • 决赛入围
  • 520周冠
  • 获奖作品
  • 赛事动态
  • 参赛须知
  • 大赛留言
  • 媒体报道

赛事动态

2017年评委王元涛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发布人:秘书处  发布时间:2017/8/31 11:15:19  点击:51565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杨点墨

读到三分之一,觉得像纪实;读到三分之二,又觉得像非虚构;读完,长出一口气,是个不错的小说。人心人脸非红非白,也可以蓝,人情人性的丰富才能得到真实呈现。这样的创作意图,基本实现。而且叙述从容,节奏合拍,好看。鸡蛋里挑骨头的话,二号人物郝建滨有点抢戏,不是吗?放弃全知视角,用郝的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的张力或能得到进一步强化。然后,京剧相关内容,与整体故事游离,估计作者也曾冥思苦想,最后没有找到好办法。


《葡萄入榨》 江飞泉

私心喜欢这篇文字的理由是,给我补了一堂深圳生活史课,让我这种后来者,与这座城,更容易建立起亲密的对接关系。文字略芜杂。情绪流有剪裁的余裕。一些过渡与交代不必要。你一旦交代,考虑的就是自己,而不是读者。但它丰富,逼真,从阶层流动的角度,揭示了这座城基本气质的由来。尤其关于病痛的叙述,相当精彩。世界过于强悍,自感无力掌控时,病痛及对病痛的疑神疑鬼,就是生命在发挥伟大的自我保护本能。标题也是一个加分项。


《宿舍中的过客》 茨平

读茨平的文字,在想一个问题,刊物发表与网络发表区别何在?最要命的,恐怕是缺一道编辑环节。多好的故事啊,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是躲在书房里编不出来的。只是,行文确有一些小毛病,如到底是官生还是管生,如读来别扭的“二份”、“二个”,若能经编辑之手打磨,此文会更加光亮照人。“人力官生”一节中,对官生夫人的外貌描写有歧视性,不恰当。而第一节“绩效林生”中,对害人工作日记的理解,才是平正持中的健康立场,很宝贵。


《寡妇年》 青桐

比较遗憾的一点是,小说人物的名字,缺乏潮汕味。但故事好看,人物形象也立得住。在惨境甚至绝境下,一个人要么彻底委顿,要么去开掘杀伐决断的一面,天堂或地狱,往往只在一念间。尽管女主角的三拳两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可毕竟让人看了痛快。与养女佳佳的情感纠葛,应是重中之重,现在看,分量稍显不足。最喜欢吃螃蟹的细节,妹妹喜欢吃,我才抢着吃的!这种思念与牵挂,是实的,是活的,让哥哥原本平板的形象一下立体起来。


《被命运刺上鲸刑的人》 乘风无痕

女主角的个性设定稍显简单了,一味地不讲道理,就招人烦了。不是说,生活中没有这样不可理喻的人,比她更可厌的也有,我知道。但,把这样一个人直愣愣放在你面前,你会不会心生反感?小说也是一样的,再给她点理由,让她又可气,又有自己的不容易,形象就会更迷人。相比之下,男主人公的心理过程就完整丰富多了。尤其是拿学历反而被乡人看不起,这个视角,至少对我而言很新鲜,会促我重新思考这座城与这片土地之间的深层纠缠关系。


《遇见亡命之徒》 渐行渐远

读到第五节,猜到了宁古与宁古塔是同一个人,应该说,已经很不错了。这种平行叙述是相当有难度的,把一个人的个性与特点一分为二,互相映照,互相补充,又不能有质的游离,又不能贴得太近,其尺度掌控,精度要求太高,需要具备一定的天分,才能达到完美的程度。略感不过瘾的是,故事的基本元素,比较普通常见,尤其是最后跳塔的情节,恐怕连一般社会新闻版的编辑,都已经丧失新奇感了吧。当然,结构精巧,这是作者最大的成功之处。


《对一双黑色袜子的十二种解释》 木偶人

针对十二种解释中的第五种,我可以编出一个粗俗的情节来:这是发生在故乡的一次不成功的私通,始于来历不明的暧昧的黑袜子,终于被盯梢者狠狠砸碎的玻璃窗。当然,以上是玩笑,我真正想说的是,现代诗的多义性,也就是她的丰富性,让她立体多面,魅力无穷。貌似破碎的叙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阅读的进入,也可能影响阅读的快感,但说不定在哪一个点上,我们就会被或深或浅地打动,因为不得不说,我们的生活,在本质上与诗同构。


《求水山》 驿马

游记类随笔不好写,一山一石一水一桥,就摆在那里,你看我也看,谁还能看出花来写出果来?身边有无数来往的陌生人,却与你隔着肚皮,他们会有故事,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点,天然就拼不过小说。还有一招,可以钩沉古韵轶事,但一查百度,马上让你气馁。而驿马此篇,于草尖尖上寻阳光,于泥土深处寻种子,十分难能可贵,看得出来,他与求水山,有着恋人般的亲密关系。写树,写鸟,写蛇,写蛙,都好,只是对垃圾的批评,稍显人云亦云。


《透明的骨头》 黄奇超

有才气,不成熟。六个字,评论结束,以下是闲聊。就个人的阅读体验而论,诗中有很多好句子,可是,一旦出现“或许”、“抑或”一类的连接词,或出现不当的标点符号,或出现不必要的语词重复,原本很美好的情绪流就会被打断。因此斗胆猜测,作者受市面上流行诗的影响比较大。找些真挚深沉到吐血的经典来读吧,潜入其中,用心体悟,不以那种停留在意象表面的小技巧为自得,献出自己的真恨真爱,这样,很可能就不会辜负自己的才华了。


《皮影戏》 何子

不得不说,伪装怀孕骗婚,这是老掉牙的桥段。但,小说就是能读进去,读完也不后悔。秘密,就在于叙述。何子的叙述,有所知有所不知,几乎每个字后面,都有不可告人的小秘密,所谓人物形象,所谓环境气氛,自然而然就带出来了。不客气地讲,读过不少作品,这个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叙述得当,小说在气质上就逼近艺术真实,你读着,像那么回事,就像发生在你身边一样,没有斗鸡嘶吼,没有对咬拼杀,但暗流在地层汹涌,令人午夜心惊。


《开往春天的列车》 郁小尘

记得好多好多年前,关于何立伟的《白色鸟》算不算小说,曾引发争议。此篇也该有争议,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在最平凡的题材中,开掘出了动人的情怀。说平凡,其实都有点俗气不是吗?青梅竹马嫁港商,面海大宅八千万,什么年代了,还拿这个说事儿?但是,字里行间,作者对心底忧伤那么珍爱,搞得我们不知不觉间也跟着珍爱起来了。文字的魅力,就是这么强大。技巧性细节不够好,比如,怎么就知道火车上那个霸蛮的家伙叫雷哥呢?


《三指佛手》 七里老塞

来吧,我们看一下,如果从头开始的叙述者“我”是阿杰,那么罗仁是从哪一部分切入进来的?合理还是不合理?如果阿杰只担负了结尾部分“我”的工作,那么从第一个字起,就是张超的梦呓了?合宜还是不合宜?这种结构性探索,是允许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的。至于边界在哪里,游戏成分控制在什么比例,解释权的四成在作者,六成在读者。也就是说,千头万绪,只要能让人读得津津有味,就是胜利。我承认,这篇小说,还真让我读得兴致勃勃。


《背起所有的乡野》 狼箕涨啊涨

这是一部让我惊喜的作品。叙述从容,情感节制,文字有温度。主人公执意离开父母,回老家陪爷爷奶奶的遗像过年,这是一种寓意很深的姿态。在现代化进程中,有过不止一代人事实上遭到了遗弃,不知道历史什么时候会向他们道歉。但他们的乐观坚强,让人很心安。同学聚会为同学办婚礼一节,真真切切地打动了我,没看够。而关于故乡未来的追问,则让我忍不住感叹:真正关心乡村命运的,可能也就是这样一些少年了,这个世界,还真是残酷。


《吃烟》 老痴

尽管此篇故事题材远离深圳,但我还是愿意为作者叫一声好。至少,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可以让我们踱到高天流云下透一口气,别总在办公桌、拉长以及老婆的白眼之间兜兜转转。文字有特色,会让我想起李锐的《厚土》,福娃禄娃的故事发生在山西,对不对?一村即一国,这里的小算计,这里的小挣扎,才是真正的政治,真正的经济,真正的文化,总括起来,才是真正有根的生活。不过,对吃烟者的分类,我有不同意见,有火没烟,才是最末等。


《过港一日》 煜琳

读到这样一篇稍显另类的文章,在我是一个不小的收获。深圳人眼中的香港,与我的内地老家人眼中的香港,是不同的。每天清晨,你到各个口岸,去看看一脸稚气的娃娃们是怎样排队过关到香港上学的,就知道了。周末过港登个山,也不比到郊外野餐麻烦多少。只是,肯穿过这浮光掠影的水面,一猛子扎到海底礁石处看看世相另一面的人,能有多少呢?敏感不是借口,不糊涂才难能可贵。如果深圳真有心创立深圳学派,这样的思考,才算刚刚开始。


《南归北女》 杨兴

故事性这么强,怎么会没有人叫好?当然,可能是因为,初看起来,此文本更像是一条新闻。但实际上,从叙述角度的选择,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这都是一篇小说。如果是新闻,我们的着眼点当然是法律与道德;但作为小说,我们关心的,则是人性与命运。比如,孩子用开水烫伤自己,是不是妈妈安排下的苦肉计?此前在其他学校发生的事故,是不是妈妈一手策划出来的?如果借鄂小潜之口,给出再明晰一点的暗示,那么小说的悲剧性将进一步增强。


《石头想什么》(三部曲) 杜劲松

拟想一下诗人创作的场景,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他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比如表达一个世间的道理,或者讲述一个隐晦的故事。他只是突然动了一个念,念的主角,恰好是石头。于是他放纵自己,让思维失焦,在想象的最边沿,等待那些好句子自动涌现,这个过程,就让他十分美好了。石头,是造化的产物,又是造化的加工产品,其实也就是造化本身。一旦我们有心凝视石头,对话就自然发生了。石头想什么?不,是诗人想什么,也是我们想什么。


《我的龙华二手房东》 秋水含烟

这是一篇走心的文字。不止深圳,全国各地都一样,凡有过租房经历的人都会同意,在这一块领域,尔虞我诈,简直是自我保护的褒义词。因此,能遇上肯拿工资条给你看的人,近乎奇缘。其实不过是小插曲,其实也都是无奈的挣扎,却有足够暖人的底色。当然,从此篇看,作者的技巧还有待提高,比如“龙华哥”这种容易引发歧义的表述,稍加留意,即可改正。而且,最后一段是没有必要的,完全可以删掉,疼痛的目光就够了,不需要再人为拔高。


《众筹》 黄春燕

收笔仓促,显得虎头蛇尾,但整体感觉,是很不错的,刘敏的形象尤其立得住。在这种家族纠葛的故事中,不做隐形的道德讲师,对每个人的行为与选择,都给出充足的理由,即使可恨,也让他有理由,于是冲突才具有悲剧性,那种命运的沧桑感也就出来了。在这一点上,作者显示出了一定的功力。同时能够显示作者成熟把握能力的,是交代背景的部分,也处理得很自然。只是对标题,有保留意见。在我看来,此篇作品,重点还真未必要放到众筹上。


《漂在龙岗》 苏红卫

龙岗我是去过的,好像并没有诗里写的那么美好。这样说,是对诗人的褒扬。因为诗人眼里的世界,和我们不是一个世界。这一首诗,有很真的东西在里头,能真切感觉到一个人对一片土地半路出家式的依恋,反而更强烈。当然,是龙岗,还是龙华,可能并不重要,在哪里期待有人能当街喊出自己的乳名,哪里就可以是收留灵魂的不变故乡。“如一封平信/将自己寄给每一扇亮灯的窗口”,到这里结束刚刚好,余下的四行,像是诗人开了一个小玩笑。

相关

  • 2023年“睦邻文学奖”提名评委名单公布
  • 征稿延期至9月30日!“睦邻文学奖”期待你的参与
  • 2023年深圳“睦邻文学奖”征文公告
  • 2023年福田“睦邻文学奖”征文公告
  • 2022年度邻家币兑换须知
  • 打赏推荐入决作品(排名不分前后)
  • 2022年评委罗芳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22年评委王顺健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22年评委陈卫华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 2022年评委朱熳青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我要发表
大赛评委> 大赛作者>
2022“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21“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20“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9“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8“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7“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6“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5“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4“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3“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阅读分类

  • 小说
  • 诗歌
  • 散文/游记
  • 城市浮世绘
  • 长篇连载
  • 微创作
  • 纯虚构
  • 非虚构
  • 文论
  • 戏剧
  • 同题/征文
  • 非首发作品
  • 新类型

阅读更多>>精彩评论

此文故事非常吸引人的眼球!杨健生是龙菊花的前夫,孙大炮是菊花曾经的情人,鲁子砚是菊花的暧昧对象也是她的画画老师,关系真够错综复杂的。突如其来的小区封控,三个男人跟菊花也就是现在叫龙华的女人被困在同一个屋里,来找孙大炮的老婆苟春柳也一并被禁闭。当年龙华被杨健生的两粒纸包糖感动,婚后随丈夫来到深圳龙华,一次无意撞见他和发小郎志鲲厮混在一起,那个情景把龙华惊蒙了,怪不得杨健生有个怪癖,同房前一定要看碟片

十十 评《两粒纸包糖》

2023/9/21 12:48:28

一个人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到底要凭借什么?我是在作者的文章中初识段作文先生的,所以知他缺了门牙、名气不高,勤于动笔,写作有老贾、老史的风格。但我点进来,却因标题,我对那个男人感到好奇,只因他能对标老贾。这是老段的处境,也是当下所有籍籍无名者的处境,我们被认识、被记住,似乎并不因我们是我们。老段的挣扎体现在他的文字里,那我们呢,如何自处?感谢作者的随笔而作,让我认识了老段,但认识自己,仍旧前路漫漫。

时知 评《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2:42:26

宠物、植物、阳光、餐饮、娱乐,本是人一生应当享受的资源,在城中村却成了最渴望又最难以触及、最廉价又最宝贵、最值得又最不堪的存在。写作生活琐碎细节的前提“情动于中”,明明最应当习以为常的事物,却总是反常,何处得来?是人被压抑、被扭曲后对生活残酷真相的洞察。我住过城中村,感受并不好,但何时逃离,何时能永远逃离,简单的问题,却成就了如我这般的漂泊者最无奈的沉默。

时知 评《高岭往事》

2023/9/21 11:39:38

你不知道你不在我有多孤独多寂寞多可怜吗?什么都得我一个人去面对!我得独自面对我的癌症,我得独自面对儿子的抑郁症,还得面对母亲的癌症,现在又要面对肿瘤的复发,你以为我是神吗? ======= 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下来了。俗世凡尘,人各有难。女人总是感性的,软弱的。殊不知人生的路,终归要自己走。每个人都一样,必须独立面对人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闯过去,再回首,便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青桐 评《天凉好个Q》

2023/9/21 11:31:31

“。。。。。。在老段不少散文作品里,其结构形式都是网状的,纵横交错,经纬相织,这种庞杂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考验着他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他经受住了这种考验,用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完成了一部出色的生活史,一部壮阔的家族史,一部触及人心的心灵史。这部具有“三史”特征的散文集,就像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那样,一幕幕演绎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人间悲喜与冷暖。” ——这也是我最想说的话。

biaoran 评《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1:30:53

三毛说:“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落下有朝阳。不要过于焦虑与着急,即使身处黑暗,抬头也可以看见漫天星辰。”这句话很适合用于这篇作品,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六六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人生浮浮沉沉经历过从有到无,只身前往深圳,工作换了又换,唯独那份对生活的炽热从未改变。不管是华强北还是观澜,她遇到的许多普通人,性格迥异,却不约而同的为生存而努力,在这一刻,我好像明白了:杀不死的终将使我变得坚强。

戴珍珠的难孩 评《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9/21 11:01:13

自然界太广博了,还有很多事物是不被人类所知晓的。甚至可以说有些现象人类根本就不可能弄清楚。但这并不能说明科学不对,更不能说明迷信的内容合理。无从理解也就无从解释。所以你说,它能解释得东西范畴才多大?所以很多人试图将科学当成丈量万物得尺子,其实它还短得很。科学本身的态度是:我能即我能,不能即不能,若到某些这给变成,我能即万能,不能即不存在。你这就是赤裸裸的zong教情怀了,是迷信的开始!

漫漫 评《感知》

2023/9/21 10:46:57

满屏的辛酸与无奈,满屏的忍耐与慰藉。一路读来,时时为作者揪心,又时时被她的达观、坚韧和无处不在的幽默逗笑,更为她优异的语言天赋而拍案叫好。丰赡的精神世界,残酷的底层生存,一群善良真诚、个性鲜明的同伴,组合成一幅当代占比最大的众生图景,让人感慨万千。自身的努力和坚持、蔑视苦难的勇气,这些自然重要,自然能给人鼓舞,催人奋进,但生存境遇如此荒谬却不得不引人沉思。这样,作品就具备了震撼人心的批判力量。

蔡德林 评《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9/21 10:41:16

生活中麻木的群体比比皆是,人生的轨迹是一成不变的进行,现在不管做什么事都很难,物价在涨油价在涨房价在涨,唯独我们的工资没有涨,所以有的人为了生活颠沛流离,身在底层的穷人,因为认知能力有限,即便取得了一点成就也很难保持长久,缺少成功的经验,只是靠自己不断的摸索、试错,在遇见困难时,下意识就凭着自己主观意识而做决定,光成长起来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即便如此也只能靠打工赚死工资。

欣欣 评《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2023/9/21 10:35:18

这三年来我们一直处于战斗中,“青春才几年,病毒占三年”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和泪点,对于初三、高三学子来说尤其如此,病毒可以限制住我们行动的自由,却限制不住万物生长的希望,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处处是考场,一次中考经历远不止升学那么简单,这个奋斗过程将受益终身,年寒窗苦读,1000多个日日夜夜,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劳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欣欣 评《深圳中考的那些事》

2023/9/21 10:24:16

从孕育生命那刻起,教育这个话题就开始围绕在父母身边。作者是位很优秀的妈妈,照顾大的,还是顾着小的。给孩子辅导功课、抢义工名额获取积分、分析评估各大学校师资水平、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爱这个词语,在这里成了生动而具体的动词。家长们盼望着教育系统得以完善,盼望着孩子们注重学业同时要具备一定抗压能力。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戴珍珠的难孩 评《深圳中考的那些事》

2023/9/21 10:08:55

从农村出来的禾小苗和他的大哥大嫂,皆因邻居大头薯那个穿着喇叭裤、带着墨镜,醉酒模样旁若无人地疯狂扭动的表哥“街痞佬”的“众目睽睽下嘣嚓嚓”而决定来到深圳的。不同的是,大哥大嫂是光明正大来深圳的,而禾小苗是拿着父亲给的读书钱偷偷溜走的。成为“新时代手袋厂”员工的禾小苗,热爱这里的每一台机器,每一个人,甚至是每一件废料。在他的努力下,成为部门的先进工作者。脚勤手快肯吃苦的禾小苗,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奖励。

十十 评《我们“嘣嚓嚓”》

2023/9/21 8:05:37

莫成功、吴抱负、空理想、韦奋斗和他儿子韦文学,这些所谓的曾经或现在的文学青年,他们历尽了生活的沧桑,受尽了社会的毒打,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不禁让人怀疑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个啥?曾经的梦想曾经的抱负是否还值得坚持和坚守?“五百二十万字!十个长篇!没有一个出版!这对莫成功来说,该是多么绝望的一件事!”莫成功不仅为文学贡献了一切,也因此一直未能成家孤独终老,最终得肺癌而走。

iris 评《雨夜》

2023/9/21 7:11:55

女孩是悲哀的,自小父母离异,不管在父亲还是母亲重组的家庭里,她都过得非常不如意过得非常憋屈。女孩又是幸运的,成年后的她,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碰上了她真正的白马王子。年少的经历让女孩有了恐婚之想,温暖的男孩土豆爱上了女孩最终拯救了女孩。作者在文中还非常幽默、风趣地调侃了现在很多所谓的作家,读了让人不免会心一笑。好文!

iris 评《探照灯》

2023/9/21 4:10:13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听说豆腐圆,不知道作者老家是哪的?妈妈牌豆腐圆无法超越,妈妈的味道永远是第一的。此文也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她做的我们客家酿豆腐绝对一流,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味道,也是我一直怀念的味道。文中做豆腐的过程和场景,跟我小时经历的差不太多,满满都是回忆。文中的母亲于2019年去世,而我的母亲于2012年离开,她们都才七十多岁,非常遗憾和悲伤。

十十 评《妈妈牌豆腐圆》

2023/9/21 3:11:14

最新打赏阅读更多>>

游客 点赞了 《​跂踵之年》50元(5000邻家币)。

西西里梦 点赞了 《生命如涉》10元(1000邻家币)。

段作文评委 提名了 《养鸟人家》10000邻家币。

黄勉 打赏了 《​跂踵之年》1000邻家币。

十十在《两粒纸包糖》 的评论被加精,获得1000邻家币的奖励!

时知在《说说那个长得像贾平凹的男人》 的评论被加精,获得1000邻家币的奖励!

广东
深圳市
县区
街区
社区
小区
省区选择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华文擂台 子虚国
城市选择
县区选择
街区选择
社区选择
小区选择

分享到:

手机版 |  邻家公约 |  游客便利 |  联系我们 |  会员权利 |  帮助中心 |  建议留言

Copyright ©2016 邻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4041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7]2756-412号 备案号:粤ICP备14014385-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