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注册
  • |
  • 登录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登录|注册

  • 首页
  • 排行
  • 赛事
  • 入深圳记
  • 资讯
  • 邻家
  • 520微咖大赛
  • 睦邻文学奖
  • 华文擂台
  • 作者文库
  • 城市文库
  • 类型文库
  • 全网作品
  • 参赛作品
  • 封面文章
  • 海选入围
  • 决赛入围
  • 520周冠
  • 获奖作品
  • 赛事动态
  • 参赛须知
  • 大赛留言
  • 媒体报道

赛事动态

2017年评委费新乾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发布人:秘书处  发布时间:2017/9/1 13:54:11  点击:47137

《孤独症》 无香

无香的《孤独症》让我想到憩园的《失眠诗》,孤独、失眠就像是深圳的表征。小说的开篇就将情节的弓弦拉满了,一个决心带着孩子自杀的母亲,在有条不紊地实施自己的计划,于无声处听惊雷,主人公表现得越是平静,所达到的效果越是惊心,也越能表明她赴死的专心。开弓没有回头箭,她出发了,她到了目的地,她寻找纵身一跃的窗口,读者的心揪起来,屏息等待着作者的致命一击。弓弦却突然崩断了,孩子的一声“妈妈”拯救了所有。峰回路转,从绝望到希望,这声呼喊可谓是石破天惊。虽然这个结局没有出人所料,但也算是水到渠成。无香将一个决心赴死的母亲的心理刻画得很细腻,突出了她的决绝,但如果能多一点犹豫与不舍,或许更接近普遍的人性,毕竟她是一个母亲。只需加一两个细节,就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还活着》 黄国晟

国晟是邻家的老作者了,他发在邻家的《深圳梦》(原名《吹尽狂沙》)入围了茅奖,足以证明他的实力。这篇《还活着》写的是他架轻就熟的外贸题材,但显然不是什么励志故事,而是写了一个失意者的无奈与挣扎,一个被城市和故乡同时抛弃的边缘人。他失去了祖屋,在城市里别说买房,连租房都成问题。他一直在勤恳地打拼,却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只能苟活于繁华的都市。虽然主人公混得无立锥之地,但基调并不灰暗,他还在前行与攀爬。这篇小说聚焦失意的小人物,而不是光鲜亮丽的成功者;写出了一代打工者的焦虑,无力在城市立足,又无法回到故乡。作者写作态度认真,文本处理得很干净,值得肯定。稍显遗憾的是,小说有些情节没有展开,比如说失去祖坟这个情节,应该是很震撼人心的,但写得过于匆促。


《湾厦旧村:2万个深圳活法》 萧相风

萧相风这些年与非虚构校上劲了,从2010年他以《词典:南方工业生活》获得人民文学奖,到去年他和小伙伴开设45厘米公众号,都是聚焦于非虚构写作。《湾厦旧村》抽取蛇口一个城中村,事无巨细地还原了外来打工者的工作与生活。没有故事核,也没有核心人物,作者贴着地面,描绘“清明上河图”式群像:渔民老谭、公司保洁罗姐、街道清洁工老许夫妇、磨刀师傅武大叔、庙祝董老伯等,三教九流,众声喧哗,总归是“深圳活法”。或许略显琐碎,但加以流年式的关注与梳理,放在一个急骤变化的特殊时间轴里,一年、两年、三年……它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它记载的是一段不可重现的民间史。其实文章完全可以多涉及一些层面,不要只是停留在底层和外来工上,可以正面写一下当地“土居”、土豪,那些“种房者”与收租者,先富起来的一批。


《雁字归时》 江飞泉

飞泉真的是有才,和李瑄一样,诗歌、散文、小说,无一不精。诗歌连续得奖,今年就主攻小说了。这个停留于暧昧层次的爱情故事,被作者写得百转千回。深圳文学大咖与草原诗人,一精致一粗犷,一天南一地北,却通过诗歌大赛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有情饮水饱,虽然两人差距甚大,但地位和物质优越的女主人公还是愿意放下身段,主动去接近草原诗人。眼看是花好月圆,却不料诗人另有隐情,只留下“鸿雁”的传奇与“鹿回头”的隐喻。

飞泉的小说习惯剑走偏锋,像《地宫》、《小叔的葬礼》之类,写艾滋病和同性恋,压抑灰暗。这篇爱情小说,却从地底下到了地面,披上了温情的色调。换了一种风格,少了些尖锐,多了些圆融。


《社区公敌》 张夏

这可能是目前为止,本届大赛最有意思的小说了。张夏去年写了《全家公敌》,今年就鼓捣出《社区公敌》,从家庭矛盾上升到社区自治、维权。这篇”完成度很高”的小说,以生活之温度,探人性之深度。看似一本正经,实则诙谐荒诞;看似一派热闹,实则一地鸡毛。主人公的个人英雄主义,遇上大妈大爷的群体狂欢,合拍时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合拍时那是“墙倒众人推”。从社区英雄到社区公敌,是盲从对个体的颠覆,对时代的反讽。这种“后文革时代的群体狂欢”(作者语),值得关注和警惕。如果不对这种盲从和燥动的群体狂欢有清醒认识,并加以约束,就有可能演变为群体性破坏。


《红磷焰火》陈再见

这个题目很漂亮,有故事,有隐喻,红磷火柴被擦燃的一瞬间,爆发出美丽的焰火,是新生,也是毁灭。再见作为一个多产而高质的作家,这篇小说保持了他很高的叙事水准,故事松弛有度,前半部分平淡而美好,后半部分则怪诞而残忍,直至最后的杀戮与纵火,“我”与“疯子”合二为一。一个精神分裂者,一次似真似假的邂逅,一个悲剧的另类演绎。


《去暮色里》 无影

无影的小说,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细腻如针脚的心理描写、人性深处的探幽、冷静内敛的叙事、压抑灰暗的基调。看她的小说,就像在看一个高明而冷血的外科医生,在解剖一个个不堪生活的标本,而失败的婚姻,则成为她最感兴趣的解剖对象。《去暮色里》同样如此,她用手术刀似的精准叙述,指出这里坏了,那里腐败了,婚姻得了癌症,而出轨、偷情也不可能成为良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女主人公在暮色里静候一场战争。 无影的叙事看似冷血,有时甚至让人绝望,但还是有温度,有悲悯在里面,她还是在结尾时给予新生的希望,一片燃烧的晚霞与远处的灯火,而不是无尽的黑夜。


《深圳七十年》 水去先生

水去的《深圳七十年》不是写深圳过去的历史,而是写深圳的未来,严格来说,未来的深圳只是个幌子,他还是写的现在,只是透过未来写现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或者用故事结构更准确。这种时空的错位,将现在置于未来或过去来审视,肯定有不一样的发现。以未来的衰败来追寻当下的繁荣,那些在各个酒吧流连的日子,也变得珍贵起来。水去对于未来的描述还是轻描淡写,大写意的,就像窗外的风景,还没有真正深入未来人类的日常。这篇文章的价值不是对深圳未来的管窥与想象,而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叙事方法和结构,原来故事还可以这样讲。如果把它作为一个科幻或魔幻作品,显然是要失望了的。


《天堂不在别处》 张亚丽

这篇散文的信息量颇大,多哲思金句。写闭眼人,也写睁眼人。“我”的个人经历、宗教信仰是一条主线,肓人阿松按摩店的起伏发展是一条辅线,两线合一,时有交叉。再用思考和感悟,对日常生活进行过滤与提纯,使得内容丰富而立体,使人间烟火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语句的诗化,使文章有一般文章所不及的高度,只是高度提纯、抽象,有些生硬的语句读起来,似懂非懂,颇为费力,对读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看来这是个窄门,找着的人也少。

提名此文,是因为此类文章少见,物以稀为贵。文章虽然小众化,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但确是用心之作。


《我有一个岛》 王顺健

这篇《我有一个岛》让我眼前一亮。能将非虚构写得这般生动有趣,煽情不矫情,形式新颖,难得。我是把这篇非虚构当小说来看的,每个人物都那么生动,情节那么戏剧,真是生活比文学更精彩,“我的生活就是我最好的作品”。一个岛,一个文学奖,一群好玩的、有血有肉的人,构成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他们偶发、原生、感性、不可归类……”,他们都是“公岛诗歌奖”的候选者。每个人的生活就是一首诗。岛上的岁月,有酒,更有故事。文中有一段自述,可以作为全篇的一个注脚:我是一滴卤水,带着作家意识滴进生活,岛上所有的商铺、士多店、餐厅、酒店等等,有意无意地在这“做豆腐”的语境中成为作品。看见、被看见;书写、被书写;凝固、被凝固;命名、被命名,他们成了大文本,他们是作品也是作者。


《开盘》 马虹玫

小说围绕着房产项目“宝湖湾”的开盘而展开,重点塑造了项目总监曹木青职场女强人的形象。由曹这个主干,又生发出曹家三姐妹,曹的丈夫、姐夫等枝条,枝枝蔓蔓,盘根错节,蓬勃生长。这不是简单的职场故事,也不是家庭肥皂剧,而是将两者揉合起来,全方位展示一个中年女性的“深圳式”奋斗与生活。而切入点,则是当下社会最热的房地产。它让我想起王刚的《福布斯咒语》,虽然在广度和深度上难以企及,但的确写出房地产的行业特点。让我吃惊的是,为什么房地产这么热门的题材,普罗大众三句话不离的“房事”,竟然很少作品涉及?难怪有人感慨,写作与我们的生活是脱节的。写深圳,绕不开房地产。就像我去年评《回家》,写深圳,绕不开潮商。我们不能对当下生活的热点置之不理,还钻在十几二十年前的流水线出不来。文学也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


《卷柏》 薛丽娜

薛丽娜是邻家的新人,但所发三篇作品,质量都不俗。这篇《卷柏》有种华丽的忧伤,就像被撕裂的织锦、丝绸,女主人公“卷柏”背后有着不堪的经历与家庭。幸好她摆脱出来了,获得了重生。至此,“卷柏”的象征意义显现出来:生命力顽强,涅槃重生,就像《飘》里面的斯佳丽。文字老到,情节流畅,而且很好地融入了深圳元素。作者说,在深圳总有看不完的风景,讲不完的故事。每个人都有故事,于是,这座城便有意思了。诚哉,斯言。我总是忍不住对漂亮文字的偏爱。一篇文章没有很好的文字来支撑,再好的故事、再好的内容也是白瞎了。


《瞧,这些淘书人》 谢林涛

谢林涛擅写小小说,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一组小小说串成的。这组淘书人的人物素描,几笔勾画,方寸之间却各有千秋,每个淘书人的故事、性格都跃然纸上。林涛守着一个旧书店,既是营生,也是爱好,对于淘书人,既是顾客,也可作为朋友,因此下笔就有了温度,有了贴着人物的亲切感。“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旧书店这个小小的窗口,通过形形色色的淘书人,展现了遍布深圳的书香与文气,“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不是浪得虚名。 文章稍显平淡,“文似看山不喜平”,过于平淡就使文章没什么吸引力和嚼头。


《还泪》李双鱼

双鱼的散文和诗歌一样,都有古典雅致的韵味,都有一种通透、清澈的质地。就算写的是烟火红尘、市井生活,也不会油渍麻花、尘埃扑面。写作大抵如此,用力过猛,反而显得矫情做作;用力过浅,又是隔靴搔痒;只有力度适中,熟练掌握叙述的“平衡术”,才能不从那细如钢丝的高妙处跌下来,一直走到读者的心坎里去。恰到好处,为文之道。这篇正是如此,抒情的调子一直维持在可控的范围里,收放自如。文章写得略浅,蜻蜓点水,掠过往昔。


《听说我们厂要搬去松岗》 吴春丽

吴春丽真的是勤奋,微咖、小说、非虚构、诗歌近两百篇,加上数千条评论,她应该算是邻家发表文字最多的作者了。这篇小说有点像非虚构,“假作真时真亦假”,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没有亲历是写不出来的。深圳不仅有高楼大厦,还有铁皮屋的工厂和办公室,城市中心和边缘是两种绝然不同的风景。记得2015年有篇获奖作品《铁皮屋》,非思写的,也是事无巨细,针头线脑,而两者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失于琐碎,提炼不够。


《生之录》 黄春燕

这篇《生之录》是“我手写我心”之作,用文字记录生活,看似平凡琐碎,却也弥足珍贵。一花一世界,每个人的生活体验都是不同的,一千万的深圳人眼里,有一千万个不同的深圳。如都能呈现出来,那该是多么壮观。以个人的体验,以女性的细腻,以作家的才情,以工匠的精神来编织、雕塑文字,该作称得上是用心之作。只是读起来稍显费力,原因可能在于缺少结构的梳理和层次感,缺少起承转合的必要设计,对生活浓缩、提炼、升华得还不够。


《深游记》 管启富

深游记,我理解为“深圳的深度游”,一般的游玩,也就是走马观花,拍拍照,发发朋友圈,证明“到此一游”。这种游玩,其实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还没尝出滋味就结束了。要品出滋味,那得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要放慢脚步,把“当下快”调回到“从前慢”的频道,赏山品海探古城。这篇散文节奏舒缓,文字优美,有一定的深度,但选取的两个点大鹏、石岩湖明显用力不均,一重一轻。另外介绍稍多,个人体验少,可适当增加。


《深圳人》 李少红

“来了就是深圳人”,其实作为一个深圳人,可不像口号喊的那么容易。这篇《深圳人》就展现了一个来深20多年的深圳人的生活困境与焦虑。高房价、高物价,上有老下有小,加上事业不顺,炒股失败,让主人公萌生了退意。相比那些无房族,他应该庆幸自己在深圳还有一套房子。但就算如此,他也面临着无路可走的绝境。居深不易,生存的压力无处不在,能在深圳扎下根来的,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文章稍显粗糙,有些情节较为生硬,可改进。


《旧时光里的倒影》 徐建英

徐建英的这篇小说很有特点,我先讲讲形式:小说题目《旧时光里的倒影》,似乎更适合作为散文或诗歌的题目,用在小说这里,别有风味;而每个章节都用词牌名:定风波、小重山、如梦令等,取词牌字面的意思,倒也贴切,说明作者在构思上是下了功夫的。再来说一下内容,这篇小说表面讲的无非是爱情,往深里探究,它其实讲的是“原罪”。小说的主要人物都有原罪,高建军、吴月娥,甚至刘秀玲,都犯下各种错误,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旧时光投射到今日的倒影,演绎的是原罪与救赎,这就比一般爱情题材的小说明显深了一个层次。也许是篇幅限制,起承转合急了点,收尾也有点勉强。


《开工纪事》赵静

篇幅不长,但内容颇多,就像一个皮薄馅大的肉包子,经得起咀嚼,很有味道。作者用笔当摄影机,文字很有画面感,各路老总、员工,你方唱罢我登台,热闹得紧。最精彩的戏莫过于开年宴,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觥筹交错之下,老板们的发财经和暗中角力,通过酒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最后的一场拼酒,则凸显了小人物的辛酸,而归途则揭示了繁华背后的荒凉。以小见大,以热闹写寂寥,众声喧哗,你我皆入戏。

相关

  • 一个“坪山二代”记父辈经历
  • 我与坪山同频共振
  • 坪山给予我幸福生活
  • “我的家,在金沙”
  • 坑梓的美好
  • 红色力量与新时代
  • 风雨兼程坪山人
  • 2020年度邻家币兑换须知
  • 金碧路
  • 回忆在坪山碧岭的日子
我要发表
大赛评委> 大赛作者>
2020“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9“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8“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7“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6“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5“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4“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3“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

阅读分类

  • 小说
  • 诗歌
  • 散文/游记
  • 城市浮世绘
  • 长篇连载
  • 微创作
  • 纯虚构
  • 非虚构
  • 文论
  • 戏剧
  • 同题/征文
  • 非首发作品
  • 新类型

阅读更多>>精彩评论

夜上阑珊新近发表的小散文《勒杜鹃》,弥漫着浓浓的春天气息,虽然这几天深圳正处于寒冬。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写勒杜鹃,而是用牡丹花作了一个小引子,喜欢她的大红大绿,雍容贵气。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重笔写了文章的主要花卉--勒杜鹃。从深圳的深南大道、公园、写字楼、小区、城中村、小巷里、老房子,到阳台上,都可以看到它火红的身影,最后直奔主旨:那开出一簇簇的花朵,就像深圳这座城市里的打工者,来了就是深圳人。

方华吉 评《勒杜鹃》

2021/1/11 20:34:49

非常感谢老亨和元罗君的抬爱与慷慨打赏。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非比寻常的2020,疫情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我们做不了时代的英雄,但是可以用天然真挚的文字见证时代历史,记录平凡生命的轨迹。感谢邻家,让我们的生命可以在这里相交相感 。年终感言记录我们这一年的欢喜悲忧,也让我们能够在岁月轮回,新旧交替之际,让匆匆的自己能够停足顿首片刻,回望来时的路, 远眺前方的景,在心里,为自己燃一盏灯,继续上路!

王学君 评《2020讲不出再见》

2021/1/5 6:44:07

阅读可以使人生更精彩,使生命更丰盈。阅读也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有修为的人,能多经典,也能把自己读成经典。但从古至今,阅读更多是个人的事,自己的事,能够从自己阅读出发,有对阅读的喜爱出发,把推广阅读作为自己的毕生的事业——纯公益的事业来做,实在是难得,实在是了不起。到了后期,推广活动不仅停留在做几次阅读分享,办几场阅读沙龙,还能调动社会力量,联系爱心企业参与,这样就把对于阅读的公益推广做强做大了!

老练之一 评《做快乐的公益领读人》

2020/12/29 21:23:54

这个小说,来自一句玩笑话。几个文友凑一起瞎聊,我指着某说,我要写你与某某私奔。他们起哄,我就真写了。我没写他们私奔过程,这样会掉进套里。初习写作时,我明白,把假故事编真了才算成功。现在明白,小说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来,越复杂可能越有味道。于是,在这里,我拼命往复杂里搞,横生枝节,摁在看似简单的过程中。最后说一句,写文有时真痛快,有时真痛苦。

茨平 评《闹药》

2020/12/22 11:16:09

诚如深圳老亨所言,作品的篇幅太短了,建议写成金融系列故事。那天陈彻老师讲到,写出自身行业的独特故事,让更多的人阅读与分享。我是股票爱好者,多次持有与操盘深发展,在股市风云际会中沉浮,感慨万千,期待多一些细节描写,加长篇幅,让读者看个痛快。

阮声 评《股票的魔力》

2020/12/3 21:43:18

那天一起坐地铁回家,聊起你的经历、你的行业,兴高竟不觉路短。我因前几年写物流行业的剧本,对这个行业了解了不少,发现这几乎是当代中国城市里最辛苦也最有希望的行业,百万物流人支撑起了整个中国的消费经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离不开快递、外卖,但并没有多少人了解物流人的工作原理、付出的辛苦。所有快递员一年只有春节休息3、5天,其他节假日永远无休,收入也远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高。这个行业值得大书特书,阮声,加油!

陈彻 评《遇见邻家,寻觅久违的文学梦》

2020/12/2 16:01:21

其实,在看到你文章之前,我都不知道深圳发展银行已经消失了。读了你的一系列文章之后,才了解到深圳银行业经历过如此波澜激荡的发展历程。看来任何一个行业外人只能了解到只鳞片爪,只有行内人才能深入、全面地讲出来因去果。希望能有更多行业的人都来说说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那天跟阮声一起坐地铁回家,跟他聊起他在快递业的经历,也是大开眼界。希望各行业的人来讲各行业的深圳故事,能成为2021年邻家写作的一个内容。

陈彻 评《股票的魔力》

2020/12/2 15:56:11

感谢各位倾情打赏,这或者就是写作的动力。文字搬运是个苦行僧,搬呀搬呀发现四周无一人,多孤苦,此时多么需要掌声。打赏就是。这篇小说,来自网上热传的不雅视频。都说小说是从新闻结束的地方开始,于是想哈想哈就有了这个故事。人生有很多岔道,我主观地让他们朝好的方向走。但尽管如此,人生乃然有很多条趟不过去的河。河只是一种象征,各位可以从伦理中跳出来,作另外的想象。

茨平 评《趟不过去的河》

2020/11/24 14:18:32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文学的热爱,这样的人会活得很带劲儿,有理想有追求且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着,这样的人生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邻家聚集了一大群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我们聚在一起单纯、热烈、美好,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艰难、变故,只要精神世界的理想还在前方,就总能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收拾好伤口再出发。用故事点亮的城市有万家灯火的热闹,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就不会孤独。

陈彻 评《用故事,点亮城市》

2020/11/17 20:24:46

陈老师,当初阅读了你的《被房号串起的日子》以后,我就认为你这篇文章肯定会得奖,甚至可能是获得大奖。你的文字蕴含真情,在朴实无华中,娓娓道来。文章围绕房子这一主线,从初入深圳打工,到与丈夫结缘,一个又一个和房子有关的故事,以及你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教师,让我敬佩。获奖实至名归。希望在邻家看到陈老师更多的作品!

谢龙 评《与文字为伴》

2020/11/17 18:25:27

楚桥说得对,越是最痛切的亲情讲述,越是要收着写。把读者看哭的作品固然是出色的,但这一位母亲的人生应该不止令人难过,更应该有悲凉、愤怒、遗憾、思考的情绪,如果行文能把这些情绪都勾出来,那就更好了。推荐这次入决的一篇作品,赵俊的《父亲,我究竟该回忆什么》,这篇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可是不管怎么样,写自己的父母对我们来说都是异常艰难的事,因为可能要面对一个自己不愿面对的自己。让我写的话,肯定没你写得好。

陈彻 评《​关于母亲的一切》

2020/11/6 13:10:04

很精彩的故事呀,叙述的节奏很冷静,成功地牵引了读者的兴趣。只是前面铺垫的有点多,后面拆开“包袱”又有些仓促。由于这个“青龙”始终没有出现过,其实读到中段的时候我已经有些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加点疑似青龙的人稍微出现那么一下,会稍微打消读者的疑虑,按照作者的布局继续迷下去。其实这个“青龙”是胡伊格这个可怜的女人对爱情和生活近乎无望却执着的梦想,如果能在方面再深挖一下就更好了。拙见。

陈彻 评《后遗症》

2020/11/6 12:54:01

你太机智了,竟然想到了投资,真是块发财的好料啊!我太实在了,除了当评委推作品打赏,就是用这个普通账号打赏,两个号的邻家币都已经消耗殆尽。不过也是有收获的,这两个月读到了太多好作品,度过了美好的阅读时光。邻家是个温暖的所在,这里喧嚷热闹,其乐融融,很快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节日:颁奖礼,有邻家,所有文友都不孤独。

陈彻 评《写在2020年睦邻文学奖揭晓季》

2020/11/6 12:37:36

再说一句,深谢老亨多次打赏。这篇稿子的确花了点心思去写,三易其稿吧。正面强攻,侧翼包抄,最后采用此法写,觉得更好一点。你的痛苦来自于哪,你就会幻想于哪,不只是中国人,恐怕全世界人性都这样。所谓侠客,所谓清官,所谓明君,都来自于此。小说原名《臆症》《伤心洗马井》,最后才是此名,我也不知哪个好,望师友们赐教。 小说,小心谨慎地说。故事,多加点事。呵呵!

茨平 评《后遗症》

2020/11/5 19:26:02

身体弱,没文化,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少时从父,中年从夫,老来从子,是一位典型的老式传统弱势女性。这种文字,我觉得作者不必有太多的旁白和感慨,而是耐心地结合时代背景讲述母亲的一生。当然,作为儿子,在书写母亲的人生时,确实难以做到那么理性,或藏或露都有太多讲究。所以,写自己或者写至亲是技术难度很大的事儿。

海棠未眠 评《​关于母亲的一切》

2020/10/31 17:49:50

最新打赏阅读更多>>

白水煮茶 点赞了 《双赢》10元(1000邻家币)。

520周冠 打赏了 《双赢》44000邻家币。

李逍遥 点赞了 《双赢》10元(1000邻家币)。

暁霞囡 打赏了 《双赢》1000邻家币。

暁霞囡 打赏了 《驳“任性管教”》1000邻家币。

深圳老亨 打赏了 《驳“任性管教”》1000邻家币。

广东
深圳市
县区
街区
社区
小区
省区选择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华文擂台 子虚国
城市选择
县区选择
街区选择
社区选择
小区选择

分享到:

手机版 |  邻家公约 |  游客便利 |  联系我们 |  会员权利 |  帮助中心 |  建议留言

Copyright ©2016 邻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4]0415-115号 备案号:粤ICP备14014385-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