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条通菜街》 青桐
评委评语:深圳通菜街,菜味儿不一般。菜鸟的菜?韭菜的菜?面有菜色的菜?被猪拱的那棵白菜的菜?自己品呗。这篇作品重点探究了亲子教育、校外培训等社会焦点、痛点问题,以纪实的讲故事的手法予以呈现,述说生动,细节丰满,很有社会镜鉴意义——这当然也是文学的价值之一。“双减”新规会给教育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此,作者引而不发,留下伏笔,却道“天凉好个秋”,留下一个意味深长、意犹未尽的结尾。
《月亮睡在楼身上》 沛杨
评委评语:这部作品像是悬疑、侦探类小说,但也不太像,诸多线索与人生况味交织在一起,让它呈现出一种不太好简单归类的独特气质。作者追求有挑战性的叙事方式,在多维时空和多元人物场景中穿来跳去,语言兼有小说、散文与诗歌的风味。它的确是在炫技,但是炫得挺酷,同时制造出一种意境和氛围。像翻转飞舞在花式调酒师手中的鸡尾酒。很有天赋和潜质的写作者!是新人吗?赞,且鼓励。
《街坊N章》 江枫渔火
评委评语:这是一篇优秀的都市人物散文。亮点:写出了城市这个陌生人社会里,邻里之间那种半生不熟、点到为止的关系,有交往,也有距离,其间浮现淡淡的人情与温暖;几个邻居——人和动物——的选取,看似随意实则精心,构思意识挺好;文章不长,但容量不小,跨文化,跨地域,怀旧与迎新兼备;语言生动,有灵气,也有几分幽默感,读来抓人。
《坚硬的生活》 冰凌花
评委评语:普通人,构成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基座。这篇散文写“引车卖浆者流”,观察细致入微,善于从一大堆琐碎中遴选、捕捉价值细节与片段,行文平实,有共情同理心,写出了生活的坚硬,也写出了坚硬的生活中那动人的、柔软的部分。作者带着感情写此文,但下笔却很克制,想必作者相信:平实自然地去呈现,本身就是有力量的。事实正是如此。
《伊人行》 万千百
评委评语:这是一篇眉清目秀的作品。题目很柔丽,文笔小清新,叙事从容雅致,故事吸引人。主人公的职业与生活,很有深圳(现代都市那个维度上的)味儿,作者写出了这种味儿。结尾有点匆忙,急于拥抱主旋律正能量了,是个小瑕疵。闲话:我本人在中银大厦工作多年,看到这作品以此厦为故事发生场地之一,有亲切感。我曾想写篇《中银大厦第18层》,至今未动笔,读了这作品,乐哉、恍然间,意念迁移,仿佛作者代我完成,遂我心愿。哈哈。
《解封》 十十
评委评语:作者擅长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安插小机关。语言老练。把防疫题材嵌入三个女人的故事中,是一个不错的安排,体现了文学的社会关切。闺蜜交往、亲子教育、蓝颜知己、职场政治、防疫,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写,互相借力,腾挪自如,繁简得当,足见作者的功力不俗。“解封”这个题目也别有意味,解封的是悬念,是心结,是隔离的小区。以后会不会再封,从而盼再解?说不清楚。生活就像疫情之来去,永远要面对下一个未知。
《灵魂的邮筒》 高旗
评委评语:清新、澄明、自然,是高旗这组诗的风格。和以前的作品比,高旗诗作的语言更精粹了;常有妙手打造(或许是偶得)的灵句,这是我所喜欢的。诗可以是黑洞,神秘莫测;可以是魔镜,装神弄鬼;可以是万花筒,花样百出;可以是小溪,清澈见底。高旗的诗是小溪,看得清水质、波纹、鱼虾、鹅卵石......观之,养眼;饮之,润心。
《100个有意思的人》 欧阳静如
评委评语:这篇作品,动感与时尚感十足;记录了人生的平凡,也揭示了都市生活的光怪陆离。作者擅长用情节推动叙事并塑造人物,笔法干脆利落,如快刀斩乱麻:稳、准、狠。选取的人物都很有特点,开篇就不凡,写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婆婆,另类到令人发指,初读惊魂,再读惊叹,读完惊喜。“100个有意思的人”,这标题很有意思,彰显了作者的恒心与野心,赞!
《小美求学记之:早教之路》 兮爸爸
评委评语:非常好的一篇作品,关于亲子教育,关于夫妻沟通,关于家庭理财。作者细腻、真切、耐心地记录萌娃入读早教班的成长经历,并将自己为人父、为人夫的思考贯穿其中,读来有趣,也很有启发意义。顺带着,作者也写了自己的恋爱史和炒股、买房故事,丰富了作品的维度,让整部作品洋溢着酸甜交织、暖意盈盈的生活气息。叙事繁而不乱,多而不杂,从容有致,布局精心;行文平实而有弹性,语言简洁且富有表现力。诚意之作,值得推荐。
《一个金融人眼里的华为》 谢龙
评委评语:零距离,小视角,举重若轻。作者让我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却同样精彩的华为和任正非,是别人没有写出的华为和任正非。这是机缘的成全。这是一叶知秋的魅力。深圳需要这样的文章,中国需要这样的写作:关注新经济,关注大企业,共情而理性,着眼于宏大却不妨落笔于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