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学大赛,应是一个烟火味浓厚的基层文学大赛。我不想在这里看到,文坛高手,职业作家。能是普通人,扎扎实实地写普通的事,就好了。现在的问题是品种太多,相声都来了,它与诗歌在一个平台里评选,还有长篇小说,如果再有电影剧本就更乱了,有些体载,不应是社区文学大赛的内容,也许下次就好了。
梁二平评委推荐的2013年度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决赛入围作品及入选理由
《上班之路》 (作者 萧相风)
作者显然不是第一次坐公交,而是经常坐公交。上班路上,作者写了很多,像一幅风俗画,信息量很大,但所有的细节,又是不坐公交的人所不知道的,坐公交的所会心的。作者是文学青年,文章小有文采,但也还朴实。
《我与盐田一街》 (作者 杨晓霞)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那个一街,并不真叫一街,因作者与之感情深厚,遂自己命它为盐田一街。其实,这样的街,盐田应有很多,选出一个自己熟悉的街来写,写好一条街,就写好了所有街,写出了一条街与自己的互动,也就写出了自己与这个城市的互动。以社区而论,这作品,很社区了。
《入户,归乡》 (作者 蒋紫畦)
这个作品立意很好,深圳这个移民城市,就是进进出出的城市,有进有出,才是真实的。不是所有人都会留下,留下的也不代表就是成功的。文章有点流水账,但来找工的日子,也正是一本流水账。
《新桥的传说》 (作者 方华吉)
深圳这个城市并不古老,老故事与传说少之又少,所以,写这类东西的人,也少之又少。但这个题材,是这个城市故事的一部分,所以,我很看重这类的写作,好在,还有人写。而且,写得很认真,这个传说,已经不是传说那么简单,它已融入了作者很多创作,使故事更加丰富了。民间文学,改旧编新,一直是个传统,一边要继承,一边也要写入新的东西。
《解读深圳墟》 (作者 七荷)
这个作品的题,很像个论文,写作格式,也是论文式的,或者原本就是论文,又拿来参赛。不过,好的文化类的论文,也可以是篇好散文,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这个作品,也值得推介。作者从东门之墟写开来,由古而今,写了深圳,也写出了岭南,成为城市画卷的一种。
《诗意的栖居》 (作者 程鹏)
作者在北中写南,写对南方的向往,在城中写乡,写乡下人进城后的不适应,在大中写小,写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在乱世中写爱情……一切,都是为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的生存境界: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但这种诗意,在这个城市里,只是一个梦想。或者,诗意只在故乡存在。这是这个作品的意义。
《深圳,深圳(组诗)》 (作者 莫寒)
选这一首,是因为这一首,不像诗的诗,有了诗歌少有的趣味。所以,它是一首能让人记下来的诗。
《求职记》 (作者 王一宪)
相声这个品种,以前的各种文学大赛中,皆无此项目。本次大赛,既然设了,又有作品入围。看上去,作品本身也还可以。这个作品的笑料,取自深圳找工作,这一深圳的独特景观。以方言的误会,来推动喜剧发展。也算有地方特色,在本土表演,也会有市场。
《走过深圳的那些关》 (作者 子建)
深圳的关现在一点点消失了,如同它们突然间建立一样。大地也许会平静,但经历过关的人,心里会永远记住这些关。在历史的意义上,这个诗歌,有她的价值。
《深圳宅女》 (作者 王盛菲)
这算不上一个好小说,但好小说,也不是这个大赛的目的。所以,选择它,就是选择了这个故事。而选择这个故事,就是选择了这个城市里,女人的诱惑与困惑。正如,小说所说:我呐喊着“我要做自己,要做自己!!”梦中有个坚定的声音在说“你是你自己,一定是,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你是莫颜!独一无二的莫颜!”于是我变成了一只自由的鸟儿。
评委简介
梁二平,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海洋文化学者。著有散文集《花样生活》、《秀场与看客》、《肢体的游戏》、《身体的迷雾》、《一米阳光》等。著有海洋文史地理著作:《谁在地球的另一边——从古代海图看世界》、《谁在世界的中央——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中国古代海洋地图举要》、《中国古代海洋文献导读》、《败在海上——中国古代海战图解读》等。部分著作译介到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