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登录|注册 邻家币 290350000 奖金总计: 2013-2022年
洛夫,1928年出生于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现聘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山西中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加拿大漂木艺术家协会会长,香港当代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
代表作品有《洛夫诗歌全集》、《魔歌》、《汽车后视镜所见》、《时间之伤》等几十部诗集。
作品曾获首届孔子国际文学奖
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奖
入选《诗会中国2011中秋诗会》
《雨想说的》获得华侨文学奖
获首届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
获中国文艺协会终身成就荣誉奖
获台湾"国家文艺奖"
获吴三连文艺奖
《时间之伤》获中山文艺创作奖
《血的再版》获时报文学推荐奖
李敬泽,1964年生于天津,祖籍山西。少时随父母先后移居保定、石家庄,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84年毕业后在《小说选刊》工作,任《小说选刊》杂志编辑,1990年调至《人民文学》杂志,历任《人民文学》杂志编辑、第一编辑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90年代中期开始批评写作,著有《颜色的名字》、《纸现场》、《河边的日子》、《看来看去和秘密交流》、《冰凉的享乐》、《读无尽岁月》、《见证一千零一夜》等多部文集。
曾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等奖项
苏童,著名作家。1963年生于江苏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妻妾成群》、《伤心的舞蹈》、《妇女乐园》、《红粉》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武则天》、《城北地带》、《河岸》、《黄雀记》等。多部作品翻译成英、法、德、意等各种文字。
小说《米》、《红粉》先后被搬上银幕
《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
《妇女生活》改编为电影《茉莉花开》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奖
格非,著名作家。生于1964年,江苏丹徒人。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6年发表处女作《追忆乌攸先生》,著有长篇《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三部曲,中篇集《迷舟》、《唿哨》、《雨季的感觉》,理论专著《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散文集《格非散文》等。
他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
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
邓一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睦邻文学奖总顾问,主张“创意支撑城市文学的发展”。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郭沫若散文奖、郁达夫文学奖、林斤澜短篇小说杰出作家奖、人民文学奖、国家图书奖等;作品入选收获文学年度小说榜、十月文学榜、当代文学年度长篇小说榜、中国小说学会年度长篇小说榜、《亚洲周刊》全球华人十大中文小说榜等重要文学榜单。
小说作品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首届冯牧文学奖
第二届国家政府出版奖等国家级奖项
影视作品曾获电影华表奖
电影百花奖
电视剧飞天奖
"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
著有长篇小说《家在三峡》、《走出西草地》、《我是太阳》、《红雾》、《组织》、《想起草原》、《一朵花能不能不开放》、《亲爱的敌人》、《我是我的神》,小说集《红色贝雷帽》、《孽犬阿格龙》、《遍地菽麦》、《狼行成双》、《远离稼穑》、《怀念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她是他们的妻子》、《猜猜我的手指》、《深圳在北纬22°27′~22°52′》等,诗集《命运风》等
高叶梅,本名其其格。编审。1956年生。蒙古族。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在北京中学毕业后支边西藏,迄今从事编辑工作30余年。曾任西藏那曲地区《雪莲》杂志编辑、编委;八十年代历任中国作协《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杂志编辑、中华文学基会《环球企业家》杂志编辑部主任、《西藏文学》副主编、《小说选刊·长篇增刊》执行主编、《长篇小说选刊》杂志主编、《小说选刊》副主编、主编。茅盾文学奖评委、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委。
七十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等,小说《人,你在哪里》,散文《心灵的朝拜》《不散的筵席》《岁月如何改变了我的模样》等被选入全国及内蒙古十余种优秀作品选本。曾获过百花文艺社百花优秀编辑奖、《中国作家》全国优秀散文奖。独立担纲《20世纪百年百篇作品选·小说卷》主编。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美食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好儿女花》、《饥饿的女儿》、《K—英国情人》、《上海王》等旧上海小说系列、诗集《我也叫萨朗波》、幻想小说系列《奥当女孩》等。现居北京。
六部长篇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出版。她的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曾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
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
2005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
2009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南翔,本名相南翔,教授,一级作家,原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长篇小说或结集中短小说《南方的爱》、《大学轶事》、《前尘》、《女人的葵花》、《1975年秋天的那片枫叶》等多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上海文学》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绿皮车》、《博士点》、《前尘》、《哭泣的白鹳》、《老桂家的鱼》等百余篇,作品为《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刊转载几十(部)篇,收入多种文学年鉴;作品在北京、广东、江西、安徽等地获奖20余个;短篇小说《绿皮车》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12年度排行榜;作品为《文学评论》、《读书》、《文艺报》、《文学报》等多家报刊评论。
作品在北京、广东、江西、安徽等地获奖20余个
短篇小说《绿皮车》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12年度排行榜
谢有顺,男,1972年8月生于福建长汀。文学博士。一级作家。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出版有《文学的常道》、《从密室到旷野》等著作十几部。
曾获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奖项
承担多个国家、省级社科基金项目
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中国青年领袖”
2010年被国际经济组织达沃斯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
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方方,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文集(3卷),中篇小说文集(7卷)以及文化随笔集《汉口的沧桑往事》、《到庐山看老别墅》等。已经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随笔集近百部,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日、意、葡、韩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1987年发表《风景》,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被批评界认为“拉开‘新写实主义’序幕”
并因此成为中国“新写实”派代表作家之一
贺绍俊,男,1951年9月16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曾任文艺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代表作有《文学批评学》、《文学中的性爱描写》、《鲁迅与读书》等著作多部;撰写理论评论文章近百万字,分别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研究》、《当代作家评论》等全国性刊物上。编辑有《知青小说》,这是全国第一本知青小说集,从学术角度总结了知青小说。
曾与潘凯雄合作进行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写作
被誉为重要的批评“双打”之一
参与了中国几项最权威的文学评奖工作
(由中国作协估主办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中的文学图书奖)
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居北京。著有《耶路撒冷》《午夜之门》《夜火车》《跑步穿过中关村》等。2009年赴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做驻校作家。2010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IWP)。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德、英、日、韩、意、蒙、荷、俄、西等多种语言。
《如果大雪封门》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耶路撒冷》被评为“《亚洲周刊》2014年度十大中文小说”第一名
“搜狐·中国文艺全球推介·年度小说”
“新浪读书年度十大好书”
获首届腾讯书院文学奖
第五届老舍文学奖
博库读书“春风榜”年度虚构类白银图书奖等
曾获第四届春天文学奖
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
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
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
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孟繁华,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辽宁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编委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
著有《众神狂欢》、《1978:激情岁月》、《梦幻与宿命》、《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卷)、《传媒与文化领导权》、《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与人合著)、《想象的盛宴》、《游牧的文学时代》、《坚韧的叙事》、《文化批评与知识左翼》、《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等20余部。主编文学书籍80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部分著作译为英文、日文、韩国文等,百余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转载、选编、收录。
2014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
201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批评家奖
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理论成果奖
中国文联优秀理论批评奖等
葛红兵,作家、教育家、出版人。著名畅销书作家、创意写作学学者;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理事长、华文创意写作网总编、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主席;华文创意写作大学创始人、华文写作公社创始人、上海大学文创中心主任。
学术代表作有:《文学史学》、《身体政治》、《小说类型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培训》、《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史论》等。创作代表作有:影视剧本《咖啡山》、《大变脸》、《报告老师》;长篇小说《我的N种生活》、《未来战士三部曲》、《沙床》、《财道》、《上海地王》、《书生情事》等。
邱华栋,小说家,诗人,评论家。文学博士。一九六九年生于新疆昌吉市。十六岁开始发表作品。十八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被武汉大学中文系免试破格录取。一九九二年大学毕业,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华工商时报》文化版副主编、《青年文学》杂志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现任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十多部,分为两个系列,一个系列是描写当代北京城市生活变化:《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与黎明》《教授》;另一个系列是历史小说:《中国屏风》《单筒望远镜》《骑飞鱼的人》《贾奈达之城》《时间的囚徒》《长生》。此外,还出版有中篇小说集、电影和建筑评论集、散文随笔集、游记、诗集等,共800多万字,结集为90多种版本。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法文和越南文发表和出版。
曾获得了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
《上海文学》小说奖
《山花》小说奖
北京老舍长篇小说奖提名奖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编辑奖
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
《小说月报》百花奖优秀编辑奖
萧红小说奖优秀责任编辑奖
郁达夫小说奖优秀编辑奖等十多次
杨争光,诗人、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深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57年生于陕西乾县,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诗歌、小说、影视剧写作。著有《蓝鱼儿》、《公羊串门》、《老旦是一棵树》、《黑风景》、《棺材铺》、《驴队来到奉先畤》、《越活越明白》、《从两个蛋开始》、《少年张冲六章》等小说;电影《双旗镇刀客》编剧,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编剧(与冉平合作),《激情燃烧的岁月》总策划。
作品曾获夏衍电影文学奖
庄重文文学奖
《人民文学》小说奖
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
“2015深圳读书月”首届年度作家
2015《时代人物》“中国绅士”
2016年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杨争光说”
杨庆祥,1980年生,文学博士,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诗人,批评家。
出版有思想随笔《80后,怎么办》,诗集《这些年,在人间》、《我选择哭泣和爱你》,评论集《社会问题和文学想象》等。
曾获中国年度青年批评家奖(2011年)
第十届上海文学奖(2013年)
首届《人民文学》诗歌奖(2014年)
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2014年)
第二届《十月》青年作家奖(2015年)
第四届冯牧文学奖(2016年)
2015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奖(2016年)等
曾担任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第五届老舍文学奖评委
梁鸿,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非虚构文学作品《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灵光”的消逝》等;学术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小说集《神圣家族》。2017年11月出版最新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
曾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
“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
“2010年度新京报文学类好书”
“第七届文津图书奖”
“2013年度中国好书”
“新浪网年度十大好书”(2011、2013)
“凤凰网2013年度十大好书”
“《亚洲周刊》非虚构类十大好书”(2010)
“广州势力榜”(2010、2016)等多个奖项
黄灿然: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63年生,福建泉州人,1978年移居香港。著有诗集《我的灵魂》《奇迹集》《发现集》等;评论集《必要的角度》《在两大传统的阴影下》等;近期译著有布罗茨基《小于一》、希尼《开垦地:诗选1966-1996》《希尼三十年文选》《一只狼在放哨:阿巴斯诗选》《致后代:布莱希诗选》等。现居深圳。
2011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
2018年获单项街·文学奖“年度致敬奖”。
湖南汨罗人。2002毕业武汉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七批客座研究员,爱故乡文学与文化研究小组组长。多年来关注乡村问题,曾写作《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引发2016年全国乡村话题大讨论。《我的二本学生》发表《人民文学》2019年第9期。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业余写作随笔。
非虚构作品《大地上的亲人》2017年2月由理想国出版,曾进入《收获》2017年度非虚构榜单
琦君散文奖
“第二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主奖
三毛散文奖
《当代作家评论》年度论文奖等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上海文化》编辑,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著有《诗经消息》《书到今生读已迟》《泥手赠来》《个人底本》《文学的末法时代或早期风格》《驯养生活》《若将飞而未翔》等。曾获“《南方文坛》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2015年度青年批评家奖”、第八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十七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文学评论家。
著有《诗经消息》《书到今生读已迟》《泥手赠来》《个人底本》《文学的末法时代或早期风格》《驯养生活》《若将飞而未翔》等
获“《南方文坛》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
“2015年度青年批评家奖”
第八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第十七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文学评论家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从事影视文化研究、基层传播研究、媒介文化批评、非虚构写作研究等,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北京文艺评论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出版《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主体魅影: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文化魅影: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等专著
张黎明,深圳坪山客家人。中国作协会员,文艺创作一级,1986年任深圳文联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猫低》《他人》。
出版长篇《我知道你很想哭》
《血脉中华》
《大转折 深圳1949》
《坪山女人》等20多部。
出版著作有《你不可改变我》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法兰西的烦恼,法兰西的美好》
《一支香颂,一个人》
熊育群,广东文学院院长、二级巡视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杰出校友。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第十三届冰心文学奖等,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批"人才、广东省文学领军人才、德艺双馨作家等。《己卯年雨雪》《西藏的感动》《无巢》《生命打开的窗口》《我的一生在我之外》等作品在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匈牙利、埃及、约旦、日本、英国等国翻译出版。
出版有诗集《三只眼睛》《我的一生在我之外》
长篇小说《连尔居》《己卯年雨雪》
散文集及长篇纪实作品《春天的十二条河流》《西藏的感动》《走不完的西藏》《罗马的时光游戏》《路上的祖先》《一寄河山一一大地上的迁徙》《钟南山∶苍生在上》等20余部。
著有《長輩的故事---滇池百年家族往事》
《家在云之南:忆双亲,记往事》
主要著作有
《冒犯文化》、《胡腔野调》、《六零派:文学对话录》、《触摸》、《作家曰》
谢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章善用资料,考证翔实,行文平淡朴实,但是藏着机锋,透着智慧。
曾任《黄河》杂志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和研究。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储安平与<观察>》《陈寅恪晚年诗笺证稿》等书
王威廉,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名誉教授。他是近年来颇受文坛关注的青年作家,以一系列作品体现了自己良好的文学与生活贮备。
曾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
十月文学奖
花城文学奖
茅盾文学新人奖
华语科幻文学大赛金奖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数十个文学奖项
出版小说《野未来》《内脸》《非法入住》《听盐生长的声音》《倒立生活》等
文论随笔集《无法游牧的悲伤》等
部分作品译为英、韩、日、意、匈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南兆旭,出版人,纪录片监制,已出版《中国全记录》、《解密深圳档案》、《深圳自然笔记》等图书作品,《深圳民间记忆》、《岁月山河》、《迁徙》等纪录片作品。
梁二平,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19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旅行写作,著有《关东风情》《中国风情》《旅游摄影》等。足迹走遍全国各地,走入世界四大洲。2000年起,研究古代海上交往史,先后进行了“重走郑和路”、“寻访哥伦布”、“寻访麦哲伦”、“从好望角到火地岛”等“大航海系列”报道。参与策划制作“海洋三部曲”系列电视专题片。
另著有散文集《肢体的游戏》《身体的迷雾》《花样生活》《秀场与看客》等。
曾获中国新闻奖
中国晚报新闻奖
深圳青年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王绍培,资深媒体人,知名时评专栏作者,后院读书会创始人。曾担任《青年论坛》杂志编辑、《南山报》记者,参与创办《街道》杂志。2003年,进入《深圳特区报》,写专栏与评论。出版随笔集《用梦想化妆》。现居深圳。
胡野秋,福田区政协委员、文化学者、自由作家。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香港卫视《东边西边》主持人。他时而把自己关在书斋潜心读书,时而走出大世界去触摸生活、了解苍生。他是个怀疑者,对一切现存的结论都保有自己的质疑,因此他经常在孤独地行走。主要著作有:《冒犯文化》、《胡腔野调》、《六零派:文学对话录》、《触摸》、《作家曰》。
曾数次获国家级新闻奖
包括“中国新闻奖”
“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等新闻界最高奖
2013推选入围作品
2014推选入围作品
2015推选入围作品
2016推选入围作品
2017推选入围作品
2018推选入围作品
2019推选入围作品
2020推选入围作品
从容,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剧、诗人。曾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金牛奖”及第七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贡献奖”等;深圳首届“创意剧场”组织者、策划、制作人、荣获“中国文化产业英才”称号。出版文集《从容时光》、诗集《我心从容》、《从容剧作选》、《从容诗集》等。被中国戏剧家协会选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2009年选入《中国文艺界名人库》,被授予“新中国文艺界突出贡献奖”。
王国华,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城愁”散文的倡导者和书写者。曾获第五届广东省有为文学奖散文金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八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六届深圳十大佳著奖。已出版《街巷志:行走与书写》、《街巷志:深圳已然是故乡》等二十余部作品。
2021推选入围作品
2022推选入围作品
王威,深圳青年杂志社副总编,从事编辑工作二十多年。曾获活力深圳征文比赛特等奖等,在《青年报刊研究》、《咬文嚼字》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编发过毕淑敏、从维熙、李元洛、麦家等知名作家文章,所编发的文章曾获百花奖中篇小说奖、中华全国散文学会年度百篇优秀散文奖、第十届全国青年报刊“好新闻好作品好活动好论文”三等奖、第四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评选一等奖等。
廖令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在《文艺报》《文学报》《中国文艺评论》《文学评论》《大家》等发表文学批评作品100多篇,曾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文学评论奖,《文学报》和《上海文化》主办的第二届“禾都林杯”文学大赛优秀奖,《人民文学》和《诗刊》主办第三届“观音山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首届深圳文艺评论大赛三等奖、首届深圳原创诗歌大赛金奖。出版批评专著《新城市文学的新语言》《慢慢看》。有作品收录《文学报》主编的《新批评文丛》,《文艺报》社主编的《聚焦文学新力量——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
费新乾,男,1980年生,现任《特区文学》副总编、深圳市龙华区作协副主席、“睦邻文学奖”常驻评委。主要作品有诗集《金木水火土》《野孩子》《深圳纪》《不惑之年》,以及长篇小说《猜谜女》、短篇小说集《天耳》、中篇小说集《锦衣夜行》等。有诗歌、小说散见于《诗刊》《汉诗》《诗潮》《扬子江诗刊》《红豆》《黄河文学》《山东文学》《湖南文学》《福建文学》《山西文学》《香港文学》等刊物。先后获得第十九届樱花诗赛一等奖,第十七届“一二·九”诗赛一等奖,第十一届深圳青年文学奖,以及《小说月报》第十三届百花奖(优秀编辑)等奖项。
2021推荐入围作品
唐兴林,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深圳龙华新区草根文学艺术协会会长 。出版小说集《蹲点干部》、《白云深处》。创作长篇小说《深圳爱情》、《仰望天空那朵玫瑰》、《早安,深圳》和《陈二狗的桃花大运》四部。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具唯美和理想主义色彩。
唐成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深圳市宝安区作协秘书长。中国诗歌学会副总干事,中外散文诗学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中国年度诗人作品精选》执行主编,《中国散文诗年选》编委,吉林省文化厅参花文学月刊《中国诗刊》、《中国散文选刊》执行主编、《合澜海》执行副主编。在《十月》、《诗刊》、《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世界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数百万字。连载过数部长篇。已出版10部文学专著。
朱熳青,本名朱正安,曾用笔名朱蔓青。诗人、画家、艺术评论家,资深文学编辑、出版人、策划人。现为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望鹏山》杂志执行主编、中外散文诗学会深圳分会副主席、中美国际易经学会理事;担任诸多文学及艺术赛事评委,曾任《莲花山》《南国艺术》《盐田文艺》《特区湘商》等杂志的创刊主编;大量散文、诗歌、评论、美术作品发表于海内外文艺刊物,并获诸多奖项,作品收录众多年选和专集,个人事迹被电视台及杂志报社众多媒体宣传报道。“弘言文化”品牌创始人,专业策划主持承办多类文化艺术活动。
江云飞,杂志主编,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曾在各大报刊发表作品数十万字,出版诗集《静止的飞翔》,散文随笔集《遇见自己》将于近期出版。
王元涛,吉林人,1967年生。曾任吉林省《青年月刊》杂志主编、《巷报》主笔,后赴韩国,曾任韩国《中文周报》编辑局长,《亚洲经济》中文版总编辑。现为《时代商家》执行总编辑。小说及专栏作品见于《作家》、《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经济观察报》、《国际先驱导报》、《新商报》等。著有长篇小说《我的朋友孔丘》、随笔集《汉城汉城》、《我要带你去韩国》、《中国文化常识》(韩国出版)等。
胡帝,一九八O年生,湖北洪湖人,曾在《芳草》《美文》《百花园》等近百家文学期刊发表文字。有作品入选《广东近30年小小说精选》、《感动你一生的微型小说全集》等选本。部分作品研究收录于《中国小小说地图?广东卷》等,出版长篇小说《九里十八岗》。某杂志编辑,坪山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秦锦屏,福田区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广东省文化厅特邀剧作家、“岭南文学新实力·十佳”之一、政府“杰出人才奖”获得者。有7件作品入选语文辅导教材,成为江苏、福建、广东、安徽等地的高考试题。
戏剧作品曾获曾获中国戏剧奖
中国戏剧文化奖
文化部全国戏剧小品大赛奖
文学作品曾获《北京文学》新作奖
《人民文学》全国征文奖
广东首届青年文学奖
老舍散文奖
冰心散文奖
朱自清散文奖
广东首届小说奖
中国人口文化奖等
朱铁军,生于七十年代,深圳《特区文学》杂志总编辑,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十多年,曾获百花奖优秀责任编辑奖、广东省期刊行业优秀编辑奖等奖项。个人创作以小说为主,迄今已发表小说作品逾二百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两部,中短篇小说集一部。另创作有微电影剧本多部,主编并策划出版过十余部图书。
张樯,来自江苏苏州,现为深圳特区报副刊编辑。曾任苏州诗歌学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编辑工作,曾在多家媒体供职。也坚持写作不辍,有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类作品约百万字散见《萌芽》《雨花》《飞天》《温故》《读者》等各地报刊,并在多家报纸开设专栏,部分作品收入众多选本及获奖。主要作品有《仿佛在将谁寻找》《夜晚的语言》等。
王素霞,祖籍山东。博士,深圳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交流学院任职。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与史论研究。出版《新颖的“NOVEL”——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文体论》等专著。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1届优秀成果表彰奖、深圳大学2008年度学术创新三等奖、第六届深圳青年文学奖。
陈彻,女,70后,90年代中期来到深圳,现居南山。首届“睦邻文学大奖”得主。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1998年开始在报刊杂志发表文字,先后在《特区文学》、《花溪》、《山花》、《年轻人》、《希望》、《青年文摘》、《读者》、《家庭》、《南方都市报》、《广州信息时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等五十多万字。曾出版长篇小说《在南方》。
范明,女,笔名兰浅。出版过散文随笔集《休息日》、诗集《听雨集》,有作品散见《文艺报》、《芳草》、《朔方》、《雪花》、《诗歌月刊》、《花溪文学》、《西部开发报》、《深圳特区报》、《打工文学》等各报刊,有作品入编《以热爱这座城市的名义》、《文心录动》、《深圳作家访谈录》、《面朝大海2012年深圳诗歌大展》、《深圳30年新诗选》、《深圳文学双年选诗歌卷2013—2014》等书籍。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羊台山》文学杂志主编。
孙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写作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出版诗集《我需要的七》《新地址》。深圳市龙华新区作家协会主席。
郭建勋,宝安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长篇小说《桃符》《天堂凹》,中短篇小说集《鸡鸭小心》、散文集《梅花盐》等10余部。获广东省首届“大沥杯”小说奖、深圳青年文学奖、广东省优秀剧本奖等。
2020推选围巾作品
虞霄,笔名虞宵,广东省和深圳市作协会员,深圳市龙岗区作协主席;《红棉》杂志执行主编。2015年鲁迅文学院广东中青年深圳作家班学员;有散文、诗歌和文化论文发表在《大鹏湾》《深圳风采》《中国作家》《中华辞赋》《作品》《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澳门月刊》《散文百家》《北方文学》等;出版散文集《浮萍上的蜻蜓》《越人城记》等4部;有作品获文学比赛奖项,部分作品被收入文本和选集。
刘洪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文学评论家,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当代文学与城市文化,中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个人学术著作《争鸣的场景一一七、八十年代之交文学争鸣研究》《深圳摩登一一一种新都市文学的崛起》,获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评论一等奖。
唐小林,出生于1959年,四川省宜宾市人。在《作品与争鸣》《当代文坛》《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自由谈》《文学报》《文艺报》等多种报刊发表过文学评论。
2012年6月获《文学报》新批评新人奖
2015年9月获《文学自由谈》创刊30周年重要作者奖
欧阳德彬,深圳大学文学博士在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小说评论》《东吴学术》《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在《中国作家》《钟山》《青年文学》等发表小说数十篇。曾获中国高校文学比赛小说首奖,深圳青年文学奖,《青春》杂志文本奖等,著有小说集《我想去趟布拉格》,散文集《城市边缘的漫步》。
曾获2015中国高校征文小说组首奖
海内外散文奖提名奖
万松浦书院文学新人奖等
发表于“睦邻文学”的小说《春梦》签约上海陆愚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张军,笔名(网名)——金呼哨,湖北省襄阳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毕业,历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员。还担任深圳市华文文学学会会长,深圳市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社会职务。主笔、参与了多项国家、省、市、院级重点研究课题,发表文化(文学)论文百余篇;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诗集三种:《飘香的晨雾》(1988年),《空门》(1993年),《叙事英雄》(1997年);著有诗歌理论专著:《基础诗学》(1998年),诗歌理论专著:《中国当代诗潮:写作群体论》(2009年),2013年出版诗、论合集《方言的故乡》。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报》、《中国社会导刊》、《文艺报》、《北京文学》、《广州文艺》、《长江文艺》、《青春》等发表文化(文学)作品,在《诗刊》、《星星》诗刊、《绿风》、《大河》诗刊,香港《文学报》、《诗网络》等报刊发表诗歌,诗、文共计200多万字,多项成果获奖。
张尔,《飞地》丛刊及飞地APP主编。他的诗歌作品发表在诸多刊物及选本,并被译介为英语、法语及瑞典语等,曾受邀前往瑞典和法国等地参加国际诗歌交流活动。著有诗集《乌有栈》《壮游图》。
他发起过“新诗实验课”、“飞地之声”、“诗公社计划”等多项诗歌及跨界艺术活动。曾策划“词场-诗歌计划”中国当代艺术与诗歌第一回展、聚会-刘锋个展、图像与修辞:吕德安、王艾双个展。
曾嵘,现任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2000年留学日本攻读比较文学。本科就读于日本爱媛大学,之后的硕士博士转为日本大阪大学,并于2012年获得该校的文学博士学位。
文夕,1962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83年夏毕业于常州工学院,分配至常州电子仪器厂工作。1991年夏南下深圳工作,就职于金融期货证券业和房地产行业。1994年秋从事文学创作,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4年后移居北京。出版了《野兰花》等四部长篇小说。
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野兰花》上下册,43万字
1997年出版长篇小说《罂粟花》,42万字
1997年出版《野兰花》单行本
1998年出版长篇小说《海棠花》,40万字
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姐妹花》,22万字
曾获湖北青年诗人优秀创作奖、深圳睦邻文学奖等
有《蔡德林作品选》被各种读书平台收集整理
钟芳,盐田区作协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朗协演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协会员,现任《盐田文艺》执行副主编。2000年起开始写作,先后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等800多篇,出版个人散文集《流淌的岁月》、《风从故乡来》,作品散见于《华夏》、《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深圳文学》、《宝安日报》等报刊杂志。曾策划举办多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并长期开办“盐田之声”诗歌鉴赏及朗诵推广公益活动。
段作文,2015年深圳“睦邻文学大奖”年度大奖得主。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长江文艺》、《作品》、《四川文学》等。曾获工业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深圳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佳作奖、海峡两岸短小说大赛提名等文学奖项。广东省作协会员,现居深圳。
王顺健,2017年深圳“睦邻文学大奖”年度大奖得主。诗人,作家,现常住旧金山。在《小说月报》、《人民文学》、《诗刊》、《花城》等刊物上发表诗歌和小说。出版过个人诗集《皮肤上的海》、合集《开始》,文集《我做调解员的日子》、《王顺健中短篇小说集》,著有长篇小说两部。多次获得如广东省首届小说奖、网络文学拉力赛、深圳十大佳著等文学奖项。
陈卫华,曾获两届深圳“睦邻文学奖”年度大奖。199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3年辞职来深圳打工,2014年重新开始小说创作。中篇小说《回家》、《乌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