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场持续数年的努力,将希望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看似离成功越来越近了,最终却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放弃。接下来像是一场认错,首先否定了之前所有付出;又像是一场审判,不断强迫自己去分析错在何处。终于有一天厌倦了这样的自我惩罚,索性闭门不出,那些心力交瘁的疲惫和沮丧,乘势漫上来,垒成四面不透风的墙壁,冲不出,也逃不脱。身体和意志无力持续抵抗,节节败退,最后只剩一张床,是自己的领地。
总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光去调整,走出那段低谷,方能开启新的生活。
从此以后,关于那段痛苦的经历,是绝不会轻易提及的,如同蒙了灰的旧物,被锁在箱底深处。唯有失意之时或是苦闷之际,同样低落的心绪好似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木箱,那段往事才会被翻找出来。其实,我已经将回忆一些往事当成了一种自我激励的方法,回望来路一步一步走过的脚印,那些为之奋力拼搏的岁月,才是我要寻找的力量。然后告诉自己,必须要振作起来,继续走下去。
来到深圳打工前,曾在家乡建了一个小型的养鹅场,养殖食用肉鹅。前后维持了三年多时间,最终以亏损九千余元而收场。那个年月,花上三元钱可以在市面上买到一双非常新潮的拖鞋。如此折算起来,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况且多是找亲友借的。最怕亲友们在春耕来临之际或是学校开学之时到家中做客,即便亲友顾惜情义没有说明来意,从满脸愁苦的神情里我也能猜出个大概来。农家人经济都不宽裕,一分一厘早早做了规划,都是因为我的无能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拖累了亲友们过上了捉襟见肘的窘迫日子。那时候真的不知道跟亲友们说点什么。我也知道,无论说什么都没有太多意义,那是一种强烈的挫败感,羞于与亲友相见,如果有遁地之法,早就躲至某个山间或是溪边,颓然长坐,直到亲友离去后才回来。
我知道并不具备那样的本领,便一直待在房间里,其后几乎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第二年春天,跟随回乡过春节的乡亲去到深圳打工,才算真正从房间走了出来。
大概是运气较好,在坪山进了一家大型汽车公司。坪山工业园是公司总部,厂区面积之宽广,如同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小镇上。性格内向的人通常不会轻易开口问路,来来回回在厂区转了好久。搬进宿舍的那个上午,阴雨绵绵的天空突然放晴,早春的阳光带着毛茸茸的暖意,穿过稀薄的云层照射下来,前方那些浅浅的水洼和叶尖上的雨滴同时折射出闪亮的光芒,如同布了彩灯相迎;亮光晃眼,如临幻境。但我知道,眼前的一切是真实的。我行走在阳光里,为了寻找宿舍楼而晒出了一身大汗。可我一点也没感觉到累,怀着一种莫名的激动,向每一个迎面走过的人点头致意。在那天我便察觉到,南方城市的春天比家乡来得更早一些。
穿上天蓝色的工衣,佩戴上崭新的厂牌,仅有的那双皮鞋早已擦得锃亮,自觉唯有如此方能匹配第一天上班的特殊意义。走在厂区的路上,终于发现自己不再是孤单的,许许多多的人穿着跟我同色的工衣,浩浩荡荡向前走去,仿佛是一支奔赴前线的队伍。时不时看看走在左右两边的人,觉得他们的身姿和步伐特别威风。
车间也比想象中更为宽敞。两条长长的自动生产线呈“U”形布置,一眼望过去根本数不清有多少工位。长长的传送带上,等待装配的车架如潮水般接连不断涌过来,令人眼花缭乱。每个工位都有特属的装配任务,所使用的装配工具和配件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工位一个人在独自操作,有的工位则需要几个人协同合作。行至线尾时,崭新的轿车便完成了组装,试车员拧动电门钥匙一溜烟开走了——太神奇了,都不敢相信所见的一切。只是装配工位上都很忙碌,如果手脚太慢没有完成装配任务,只能追着去下一个岗位接着操作。若是耽误太久,有位老员工告诫我们刚来的几位新员工,将会造成停线——
“那时候你们就麻烦了,吃不完兜着走!”
老员工随口说的几句话让心里陡然紧张起来,赶紧快步来到培训老师旁边,唯恐因为掉队而在他日成了那个造成停线的人。
所幸在技校里曾学习过汽车维修,虽然从来没有考取过一回理想成绩,但那几个学期里所学到的一些基础知识,还是在工作中派上了用场。第二天,一同进厂的几位新员工还在继续学习怎么使用装配工具,我已经可以独立上岗操作了。
其实线上的装配工艺并不复杂,只要记清楚装配零件的前后工序,操作其实挺简单的。真正的考验来自于刚更新作业指导书那会儿。每有配件更改设计,便会更新作业指导书。有些岗位的老员工没有认真听取现场讲解,作业指导书也瞧不明白,随后便胡乱操作,结果领班反而让我这名新员工成了示范员。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进厂刚满一个月,领班便直接推荐,让我免除考核成了一名正式员工。
成为正式员工时,会去办公室签署劳动合同,不但加了底薪,还有绩效奖。那天厂部文员对我说:
“从今天起,你就正式成为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了。”
就因为这句话,瞬间被感动了,觉得文员如亲人般亲切,之后常称呼她为姐姐。
随后不到半年,再次破格提升为技术员——不再定岗作业,而是负责处理分装线上的装配异常。工作岗位换了后,工衣也换成了蓝白色的,每周的生产例会必须准时参加……确实从来没敢想象,会在千余人的大车间里,得到这些待遇;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感受到周围羡慕的目光。
我也曾为了表达心中的感激,与同事们一起约请领班去饭馆吃饭,不过最后却是领班抢着付账的。领班常称呼我为小弟,似乎对年龄比较小的员工,他都喜欢这样称呼。可当他在线上呼喊一声“小弟”时,大家都知道他在找我了。
大概是进厂的第三年,领班辞职了,带着家人回到了贵州西南部山区,说是打算在县城开一家餐馆。与领班的家乡相距千余公里,因为未曾去拜访过,便再也没有相见。若不是来到深圳打工,也许与领班永远也不会相识,更不会相聚。领班爱喝酒,周末常组织大家聚餐,有好几回我喝醉了,都是他扶着我回宿舍的。深圳是一座非常神奇的城市,促成了天南海北的许多缘分,永结连理或者亲如兄弟。
我也曾在酒后将在家乡养鹅的经历告诉过领班,还有借款未还清的事情。领班安慰我说不必担心的。果然,升职为技术员后,工资涨了将近五百块。工资条发下来的那天晚上,尽管事先已经听到了一些消息,还是不敢相信会成为现实。手里紧紧攥着工资条,就像是握着发烫的电烙铁手柄,手心里热乎乎的。按照技术员的工资算下来,大概还有半年时间便能还清所有借款了。真的可以做到吗?实际上在进行第二遍心算的过程中,些微喜悦已经提前向我报到了。
美好的希望伴着每天清晨一起到来,似乎都不用闹钟,早上到点便自然醒了,整个人觉得特别精神。去食堂吃早餐时,刚刚开餐的饭堂总是显得有些冷清;可饭堂阿姨却非常热情,盛在餐盘中的炒粉总是高高堆起来,且乐意挑了较大的鸡蛋放在旁边,仿佛是对这批早去用餐员工的一种奖励。
也是在升职为技术员的那天,才真正感受到拥有知识的好处;同时,也意识到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多。好在把那几本汽修课本从家乡带过来了。其实厂里有阅览室,厂外不远有坪山图书馆,办理借书证便可以借阅到专业的书籍了。后来厂区安置了一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借还书更是方便了。那些下班后回到宿舍的时光,捧着书本静静阅读,将工作中没有弄清楚的问题,慢慢去书本中寻求答案,这个过程最能带给人成就感。窗外下着瓢泼大雨的夜里,靠在床柱上,床铺就是一个温暖的小窝。
我不是单单只看汽修方面的书,也会借阅一些文学名著,常为书中的人物命运所忧怀,回到宿舍靠在床柱上看几页,浑身的疲累早忘了。也许喜欢阅读的人会变得越来越木讷吧,即便是节假日也很少外出,基本上待在厂区的阅览室里。窗外那棵四季桂何时开花我是知道的,因为有淡淡的香气飘进来,可对季节的变换却没有在意,仿佛秋天刚过,春天便接着来了。
到了进厂第四年,工厂第一款纯电动轿车准备进行试装,为及时处理装配异常,车间开始选拔技术员成立试装小组。起初听说工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入选条件,若是如此,我是完全处于劣势的,可还是鼓起勇气报了名。没想到经过几轮考核,最终得以入选。记得其中的一次答题考试,我的成绩意外排在了前几名。分析起来,那些静静阅读的时光无疑给我带来了很大帮助。
当时两个班次一百六十余名技术员报名参加考试,最后只选用了十二名。能够幸运入选自然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不过最初的试装并不顺利,经常加班很晚,以至宿舍有几个人每天都不知道我是何时回宿舍的。起初觉得很累,放在枕头边的书好久没有翻过,不过慢慢也就习惯了。这款融合了很多项高新技术的纯电动轿车,使用了非常多的新式配件,装配工序必须要重新编排才能顺利完成试装。我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大家一起摸索。结果忙起来后,都忘记看时间。有时已经走出车间了,没解决好的问题却还留在心头。初夏的月色总是显得朦胧,大概只有执手同行的恋人才能看清彼此。我曾有过羡慕,也曾有过真诚的解释,却不能挽回,一段恋情便随风而去了。不过微微荡漾的晚风中,总是浮动着鸡蛋花浓郁的香气,一阵连着一阵飘过来,让人心旷神怡。有位知心的同事告诉我,说那就是恋爱的味道。
大家分住在几个宿舍区,临分别之际,组长总是不忘叮嘱:
“大家早点休息,明天继续战斗!”
那段时间确实非常忙。每个试装小分队每天必须要处理好一个问题点——这是大家开会讨论时一致举手通过的决议。若是加班时间内还是没能处理好,便是拖了后腿,所有试装小组的成员都会留下来帮忙。虽然听不到指责和埋怨,可心里还是过意不去。车间门口有饮料自动售卖机,那组心怀歉意的小分队总会主动请客。下班时一路走一路喝着饮料,也是一种潇洒的姿态。
公司给予大家达成任务的时间是一年。起初,工程院负责带队的几位研发工程师是硬着头皮接下“军令状”的,直言“但尽全力,莫问前程”。然而经过大家一起奋力拼搏半年之后,所有棘手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后来只用了不到八个月时间,第一辆样车便可以上生产线进行装配验证了。之后又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调整,第一辆样车便宣告下线了。对于这样的工作进度,有着二十余年总装经验的车间领导是完全不敢相信的。那天,几位领导全程察看了所有装配工序。当样车完成装配通过质检岗慢慢移动至线尾时,静静等候在一旁的试装人员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都不敢出声。可当样车缓缓启动向前行驶时,沉默的人群立刻爆发了,现场所有人都欢呼不已。我们跟随着紧步走,双手抚摸着草绿色的车身,就像牵着一位刚会走路的小朋友一样小心翼翼。样车在暂放区稳稳地停了下来,掌声仍未停歇。车间领导提议大家一起合影。起初我们都红了脸,有些害羞的样子,可最后围着样车或蹲或站的我们,脸上全是神采飞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