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我看了天气预报,过年期间天气很好”
2020年1月18日,店长给我打电话,“李总,马上过年了,供货商要放假了,我们是不是要多进一些原材料囤着?不然,过年卖断货,没地方进原材料啊!”
“去年过年的生意怎么样?”我恍惚记得去年过年生意好像一般。
“去年过年因为连续下雨,生意是一般,但是今年中秋节,我们一天营业额有8万多,一天就卖断货了……我看了天气预报,过年期间天气很好!”
“那就多进一些,不超过5万块食材吧,你记得安排好食材管理。”挂了电话,我想起新年的餐厅布置问题,又回拨了一下,告诉店长安排买些饰品来布置一下餐厅,“除了两大盆年桔外,还要买一些气球、鲜花、年画之类的,好好布置一下,要让客人一进来,就感受到过年的气氛。”
2月22号,店长拍了店里的视频给我看,“李总,您看,挺好的吧?”
“挺好,挺好,你安排好员工的作息,注意安全。”那是2020年农历新年前两天,新冠疫情在深圳还只是一个个新闻头条。
我们还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里。
但没有想到的是,短短两天,武汉封城的影响就到达了深圳。尤其是“病毒”来自三文鱼的传言,更让日料餐厅的生意雪上加霜。
2、决定关停这家日式料理店
我是这家餐厅法律意义上的老板。
在和投资人确定之后,我决定关停这家位于深圳某著名景点的日式料理店。
在这之前,餐厅每个月25万的商铺租金和15万元的人工,已经让经营举步维艰。也曾一次一次尝试调整,从品类到定位,但始终不尽人意。我也不止一次向老板提议,关上这家餐厅算了。
“没事儿,我们集团公司这么多的招待需求,每年亏个几百万,没问题的, 养得起!”几乎每一次,老板都这样回复我。然后再加上一句,“你加强一下管理,采购控制好一点,少亏一点,就好啦!”
所以,这些年的经营,少亏一些,就是我们的目标。不出安全事故,完成集团招待,做好外来客户的生意,就算完美了。
如果不是疫情,不对,好像也不全是疫情的原因。近年来,集团的几家香港上市公司股价都跌到了地板上了,集团的招待骤减,每月赤字越来越大。让本来就举步维艰的餐厅经营,变得更加困难。如今又遇上疫情,日料店的生意更加难以为继了。
餐厅关门很简单,门上贴出一纸停业公告就可以了。但善后工作,却没那么简单。比如,员工要解散,解散要赔偿;物业合作要解除,解除要结算;还有多家供应商的货款没结完……但没有办法,明知善后很麻烦,还得硬顶上。
谁让我是这家餐厅的法律意义上的老板。
3、群里的几十名员工爆炸了
在工作群里公布餐厅停业的消息之后,群里的几十名员工爆炸了。关停是早晚的事,谈补偿也是早晚要面对的事情。
即使没有这场疫情,8个月后,商铺合同到期一样面临解散。
如果这是一场灾难,于我来说,就是早晚都要落到身上的。
首先安排店长和他们谈,我把补偿的大概标准告诉他。店长是广东河源人,姓张。在提他做店长的时候,有几个人给我说他情绪不太稳,爱发脾气。
我还是坚持提拔了他,一是因为时间紧,二是我认为脾气大点,对于管理者来说,不算大问题。
第二天,店长给我打电话,“李总,您跟他们谈吧,他们一个一个的情绪都很大……”
大年初三下午,我离开惠州的家回深圳龙华的住处。晚上,我打印了30份离职补偿协议之后,在工作群里通知第二天下午2点在餐厅开会。
在餐厅二楼。我和他们坐成一圈,然后从餐厅开业至今的经营情况到投资人面临的问题,以及疫情的严重性,还有接下来可能面临的风险等等。从开始的嘈杂到后来的无声,显然,大家理解了公司的决定。
接下来就是和他们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补偿问题。效率很快,效果也好,基本上达到了之前的预想标准。
4、差点在“自己人”那里翻船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事情差点在“自己人”那里翻船。
这个“自己人”,是财务室的两个人员。出纳小红是集团财务总监的表妹,广东梅州人。会计老朱是集团同事的母亲,这个大妈和那些网上流传的泼辣不同,她温文尔雅,说话声音也总是非常小。偶尔跟我对话的时候,也总是小心翼翼的样子。集团财务总监安排他表妹来做餐厅的出纳,这个于我来说,是很好的事。第一,能起到监管的作用,不管是对于他个人,还是对于餐厅的日常账务;集团同事的母亲是个退休的老会计,通过集团财务总监的引荐入职。在我看来,这两个人都是“自己人”,在餐厅遇到这样的变故时,应该理解和支持的。
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出纳小红对自己的一个半月补偿很有意见,认为自己应该顶格补偿。她工作上的多处错误我不想翻给她听,只对她说,“现在公司困难,其他人员都能理解,你也多理解一下吧!”
小红仍没有签协议的意思,我也不急,对她说,“你看看吧,你签好了,直接交给你表哥也行。” 有她表哥在,她不签,我就找她表哥。
可能是这句话起了作用,她签好了名字,给了我。然后黑着脸走出了房间。
劳动法里,对于退休人员再就业是有明文规定的,和企业签署的是劳务合同,是随时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且不需要补偿的。所以,在两天前,我就通知了老朱,让她整理好账目,上到这个月底就不用来上班了。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一对一交流,终于将他们的补偿协议签妥了。我预约了一辆滴滴快车,准备回住处。正当要上车的时候,会计老朱穿着黑色长裙,哭着喊着跑过来,“李总,我在这里也工作两年多了,为什么不让我签补偿协议……”
“你入职的时候已经说清楚了啊,你是劳务协议没有补偿的……而且,你也知道,公司这么几年,一直亏损……”我给司机说声抱歉,让他等两分钟。
“亏再多与我一毛钱关系没有,我是打工的,该做的事情,我一点没少做……”朱会计一张原本看起来很端正的脸,突然就狰狞了。
道理这时候显然没用了,我作了让步,“小红那里有协议,你和大家一样,补偿1.5个月。你签好了,我明天过来拿。”
老朱又踩着颠倒的脚步回去了,虽然60岁的人了,但长发飘飘荡荡的,从背影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除了我,那一刻看到那个背影的人,怎么都不会想到,就在几分钟之前,她的脸曾经狰狞过。
我上了那辆灰色的比亚迪秦,回龙华。45分钟,89块钱车费。司机问我要不要票,我迟疑了一下,说,“要吧!”我之所以迟疑了一下,是因为我从2018年2月份开始的报销款,至今都没有报下来。那家原来承接我报销款的公司卖给了别人,那些没报销的账转到了另一家公司。
集团老板给我配了一台奥迪Q7,开了4年,实际上使用率很低,在深圳路堵车多停车难是主因。2019年11月底,公司财务刚出现问题时,一个女经理给老板打电话,想买我开的车。她付给老板10万,余下的,抵扣欠她的工资。老板给我说,你看看吧,你要是用,就不用管她。
后来,老板把那个女经理给他转账的10万块截图发给了我。
第三天,我开开心心地将车开给了那个女经理。于我来说,也算是减了负。
在深圳,车使用率不高,养车真是鸡肋,出门堵,停车难,几天不开,一层灰。我更喜欢滴滴加地铁出行,路途不远的话,骑单车也是一种选择。有同事笑我说,“小车不开骑摩拜。”我一笑而过,不经历停车难的人,是不能理解我为什么放着小车不开,要骑单车出行的。
5、每次坐E37,全程都只有我一个人
在工作群里,我告诉大家,宿舍还可以再住半个月。但因为疫情,建议大家尽快回家休息。
因为餐厅还有食材,我也默许了他们再去餐厅做饭吃的要求。非常时期,相互理解。我不能理解有些公司,一面要求员工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去热爱,一边又把员工当作小偷防着。有人说我的这种思维若隐若现透露着文人的迂腐和天真。
我拿到了老朱的离职协议,却在补偿数字一栏里,看到她自作主张地填上了2个月。
马上给朱会计发微信,说得好好的是1.5个月,怎么变成了2个月?
“李总,有没有补偿2个月的?”朱会计问我。
是有两个岗位是补偿两个月的。一个是店长,一个是厨房主管。当时已经明确告诉了店长和厨房主管,他们的补偿标准任何人不能说,只要对外说了,就算违约,补偿金不发。如果朱会计知道了,据我对他们关系的了解,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是大厨泄露了信息。
我问朱会计,“那你告诉我,哪个人的补偿金是两个月的,说出来,我就给你补偿2个月。”
过了好一会儿,她回复说,“那我明天重新填了给你,还放在老地方。”
第三天,我再一次坐上E37,从龙华大浪到港大医院,然后从医院步行10分钟到餐厅。那几天,每次坐E37,全程都只有我一个人,司机把车上的音乐放得很响,全是怀旧的曲子。每一首,都是70后的我熟悉的。
E37经过清泉路,经龙观路转入东环二路……从龙华到福田,再到南山……昔日没有半个小时过不了的香蜜湖路畅通得让人不适应,过了福龙路,转眼就到了车公庙了。
到了餐厅,通知吧台前放置的“充电宝”的租借公司负责人拿走那几台机器;通知啤酒机的代理商前来搬走设备……看到厨房里的洗碗池里堆得满满的餐具、锅具,那是员工离开之前吃饭留下的。我摇摇头,叹了叹气,站起来,打开水龙头,拿起池子里的锅碗盆开始清洗起来……大概洗了一个小时的样子,我又坐回了餐厅一角。我看着餐厅里的一桌一椅,想着昔日繁忙和冷清的场景,心里一悲,在餐厅的一角,坐了好久。落寞,寂寞,或者都有。
餐厅外面,十几个硕大的花盆散乱地放着,里面的花草都已经枯了。那些花盆,都是员工从隔壁的那家餐厅搬过来的。那家餐厅投资了300万,装修了三个月,开业了一个月就关门了,很多新的东西都丢掉不要了。同事们看着不错,就搬回了餐厅。这让我突然发现,原来,那些员工,有那么一瞬间,是把餐厅当作自己的家的。
心里有了点安慰,慢慢地去了二楼,看到了老朱放在打印机上的信封。打开来看了一下,确认数字已经改为了1.5,放回背包。
环顾一周,然后下楼。去港大坐E37回家。
路上的车很少,深圳这座城市从来没有这样安静过。
6、如果真的出了事,你负责吗
然而,当晚上我在整理那些离职协议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老朱的补偿协议签名不是老朱所签,而是小红。这个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到时候补偿款发了,但老朱再不承认是她签的协议,那事儿就来了。
我问了小红,这是怎么回事。开始的时候,小红说,“我不知道啊,是她签的啊!”
“你再想想,这是协议,可不是小事情!出了事,你要负法律责任的。我看出来了,这可是你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