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23 19:00-21:00 深圳图书馆南书房

王社长,您觉得现在是买深圳商铺的最佳时间点吗?”
“王社长,您认为深圳的房价还会再涨吗? ”
……
你以为这是一场地产、房价咨询会?
其实,这是一场“特区39·我们的入深圳记”研讨会。
可能有很多伙伴疑惑,今年不是深圳建市40周年吗?的确是的。但:

2018年,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年,
深圳建市40周年
2020年,
才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8月23日晚上,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成功举办了“特区39·我们的入深圳记”为主题的研讨会。

此次活动是“深圳全民写作计划·社区口述史”系列活动之一,先后获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旨在搭建文化沟通桥梁,引导创作生动鲜活的社区口述史。

活动特别邀请深圳市人大常委、深圳市出版业协会会长、深投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深圳青年杂志社社长王海鸿作为主讲嘉宾,王国华、王威、亚萍、孟瑶、孙勇、朱铁军、费新乾、朱蔓青、八分斋、陈志清、陈卫华、江飞泉、陈玺如等深圳文化名人和深圳全民写作计划作家等30余人与会,分享与特区结缘的故事。

深圳经济特区自诞生的那刻起,每一天都在奋力挣脱桎梏,舒展筋骨,日前中央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重磅消息,让深圳再次成为时代焦点。

“这是‘大礼包’,也是大责任。”王海鸿理智分析,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对深圳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使命。

在活动现场,王海鸿以微观的个人来深31年的经历,一路回溯深圳的发展轨迹,分享在深圳早期去沙头角中英街和香港回归的小故事,深圳特区发展的几经波澜,对照香港发展形势,从高科技、房地产等城市产业结构,指出成功的魅力所在:“特区精神,就是不拘泥于旧制度,敢闯敢创。”
特区今后如何保持奋进的活力?与会嘉宾各抒己见。

“当所有人都不看好你的时候,你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当所有人都夸赞你、对你寄予厚望的时候,要多听意见,多找缺点。”王海鸿认为,一个人如此,一座城亦如此。

“城市的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政策的支持,这是锦上添花,但特区的内在精神和驱动力,是除了政策背后,还要有一股冲劲,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失。”证券时报资深编辑孙勇如是说。

《宝安文学》负责人王国华则将深圳和雄安做了对比,和主讲嘉宾相互交流,“我们在比较两座城市的时候,不要忘记彼此的历史使命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同化。”

青年作家江飞泉以身在地产营销圈的敏锐,发言提问,因房价和生活压力成本过高,深圳是否会面临从“入深圳”变成“出深圳”?

《特区文学》总编辑朱铁军内心也有同样的疑惑,“深圳的年轻化是否会衰落?”

对此,在王海鸿看来,不能将问题极端偏极化,城中村问题、教育问题、房价问题是每一届政府的难点痛点:“特区每一步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最好的处理,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同时,当初深圳因有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拓荒牛”,能发展到今天,正同一批又一批来深寻梦的人才紧密相联,他们在奉献了自己青春的同时,也用智慧和才干累积了一座城市的高度和厚度。未来,深圳更需要人才,而且是国际人才。

深圳全民写作计划暨社区文学大赛组委会秘书长黄东和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

财经专业人张丽女士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后深圳房价走向。

“迷妹”亚萍女士建议王社长可以将历年的深圳经历整理成文字书稿,如有可能,最好可以出版。

图书馆讲座嘉宾孟瑶思虑深圳会成为香港的“备胎”吗?王社长认为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此为一个“伪命题”。

热衷“买买买”的张兴芳女士直言非常关注深圳日后的地产、商铺发展趋势。

2016暨2018年“睦邻文学奖”年度大奖获得者陈卫华讲述了体制外的异乡人的“入深圳记”,其中有苦有痛,有笑有泪。但无论如何,深圳总有着令他离不开的因子。

“一切与深圳有关”,是深圳全民写作计划7年来所主张的关注点。大赛平台所有参赛作品都以“记录社区,人文睦邻”为本,大赛涌现了不少佳作,如游利华的 《红岗西村》、刘菡萏的 《岗边村散记》、崔绵的 《大浪记》、段作文 《再见,固戍》等等。
2019年更是以“入深圳记”为大赛主题,专注于社区口述史创作,号召每一个深圳人说出自己的深圳故事,讲述融入深圳的点点滴。
至此,我们2019年度的线下活动就圆满结束了,感谢各位邻家人的“站台”。
下次再正式见面就是2019“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啦,届时,会有哪些作者登上领奖的大舞台呢?拭目以待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