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福田区“睦邻文学奖”获奖作品
2020/11/2 9:31:06|阅读408691次|作者:秘书处

一、评奖说明

大赛按照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来评奖。评奖分三个阶段,海选、提名和终评,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为体现评选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大赛特别聘请邓一光、张黎明、刘西鸿、熊育群、黄灯为终评委,从决赛入围作品中,评选出福田区共11篇获奖作品(年度大奖,即福田“睦邻文学大奖”作品1篇;年度十佳,即福田“睦邻文学奖”作品各10篇)。

所有参赛作品经工作人员海选,在海选入围作品的基础上,以“评委提名季”的形式,进行提名工作。今年提名评委一共15位:秦锦屏、文夕、胡野秋、费新乾、孙勇、王国华、王元涛、郭建勋、欧阳德彬、朱蔓菁、陈彻、钟芳、蔡德林、段作文、王顺健。每人独立推选10篇,彼此可重复提名。

所有决赛入围作品均呈送5位终评委,以免有遗珠之憾。终评委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注重作品的“植根性”,所选作品比较接地气,能很好地结合深圳本地及社区,体现大赛“为社区立传,为民生著史”的主旨。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各终评委独立推选1篇年度大奖作品和10篇年度十佳作品,最后汇总统计。

年度大奖作品不评分,实行计票制,一位终审评委一票。年度十佳作品按三个等级打分:特优秀3分,很优秀2分,较优秀1分。终评委需写上每篇获奖作品的评语。

如年度大奖作品无法获得压倒性票数,出现平票的情况,计算其所有终评分;如终评分打平,计算其评委提名票;如评委提名票打平,计算其邻家币数量。落选的年度大奖作品,自动划入年度十佳作品之列。其它年度十佳作品按终评分统计,由高到低,足额产生。

(评委排名顺序不分先后,大赛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


二、获奖作品名单




三、获奖作品评语


福田区“睦邻文学奖”大奖

《口罩江湖》 

忠实地纪录了作者在灾难中的一场跨国口罩机生意,动荡时期裸露出的被利益扭曲的人心,或在混乱中对底线的坚守,都被作者以侵入肌肤的真实呈示出来,揭示人们面对灾难时的应激状态。


福田区“睦邻文学奖”十佳

《老板,疫情之下,多保重》 

讲述一个受疫情影响被迫关闭撤场的餐厅,当事经理人必须承担处理各种杂事的故事。本文与其说是“抗疫”之作,不如说是“识人”之作,写出了疫情里的最普通人,没有豪言壮语,各种纠结与挣扎,读来让人揪心、共鸣,这就是作品朴实的魅力。


《深圳出生代》 

作者创造了深圳出生代的专用名词(出生在深圳特区正式成立后的第一代人),只写身边弟子的来来往往,能在温情中见出情义,代际种群间就有了值得品咂的命运逻辑,也勾画出一组有趣的新深圳年轻一代成长和成熟的观察样本。


《兮宝战疫记》

描写一位深圳民警和他3岁女儿在抗疫前后的生活变化,这并非写抗疫一线故事,却折射出抗疫一线警员的艰难和可敬,并写出了中国几个重要城市、几个年龄层应对忽如其来灾情的真实写照。作品贴近生活,真实可信,不忌讳写出尴尬和无奈,作品的魅力恰恰在此。


《一个快递员的疫情笔记》 

以作者的亲历为蓝本,以零距离姿态和纹理发掘为路径,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生活艰辛和困惑,以及无所不在的善意、顽忍和情怀。同时让我们相信,在政治力和科学力的主宰之外,面对灾难,我们还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微弱力量,它叫人性。


《身体里的江河》 

以纷乱无序的方式,生动讲述一个“活在深圳”的打工者漂泊无定又不知所终的生活,并在艰辛中守护着可贵的尊严和微弱的文学之光,赋予生命的孤独和疼痛以并不多见的灵魂刻度。


《庚子年疫事》 

为2020年震荡全球的重大疫情做了一份属于作者自己的记录,日记体的赤诚,不夸饰,让作品有效地为历史建档,为灾难树碑。像是荒原野火中一株不肯停止招摇的蒲公英,坚持向公共空际传输着文字和思考的柔毛。


《一克拉的诗意》 

诗歌捕捉了特区生活的诗意,写出了岭南生活风味,不时飘忽着一种“生命的船频频触礁”的不安。这是大多数异乡人在深圳的忧愁和困境,希望在此地“捡拾到一片故乡的记忆”,这故乡的记忆又是什么呢?也就是根的记忆。


《深圳叙事》 

一个会计出身的年轻人,始终被文学缠绕、为文学吸引、受文学指引,选择了文学为灵魂之友,作者把这个过程描述得详尽,有感染力。遗憾的是略显繁杂无章法。


《一江春水向南流》 

塑造人物是小说创作的操守,只有热爱并且刻画出典型人物,故事才得以成立。从这个角度讲,作者守住了小说创作的基本底线。


《幻灭》 

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洗练,描写细腻,鞭挞了一个重男轻女的中国传统父亲。然而,在中国现实社会中,这样的父亲们为什么仍然有市场?作品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