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之下,人心至上
  • 点击:51994评论:112021/08/30 07:55

前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国疫情终于得到了控制。时至今,我才有勇气将自己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再次提及,我知道自己的内心永远没有过那个坎,就像我在小区溜达时,遇到陌生人总以为别人会在我背后指指点点一般。当然,我最想表达的是感谢那些顶着各方压力给我们鼓励和安慰的邻居,给你们鞠躬!


正文:

那是2020年的2月7日清晨,深圳。

社区工作站带着我们全家,去集中隔离。

从小区走到救护车路程不到一千米。我手里抱着一岁的小女儿,先生牵着六岁的大女儿,一千米的距离,我却仿佛走完了整个一生。

清晨的风吹乱我的头发,我强忍着不让自己眼泪掉下来,我努力让自己的步伐坚定,有一种奔赴刑场的悲壮。

我用眼睛的余光看到:有人用手机拍下了我们离开的身影,一声叹息;有人视我们如牛鬼蛇神,眼神里充满对我们的憎恶;有人用手势给我们比划爱心,似乎在说加油……

冠状病毒席卷全国,来势汹汹,我们这个平凡的四口之家也不幸卷入其中。短短几天,我们如同做了一个噩梦。


2月2日 5天前

疫情已经非常严重,我们全家人足不出户已是第10天。

晚上九点多,突然收到旅行公司的一条信息:

“紧急寻人!5089名旅客,1月19日从广州南沙到越南的星梦邮轮有确诊病例。”

信息还说,应广州旅游局要求,统计该邮轮乘客相关信息报备给深圳市疾控中心。

星梦邮轮?天啊,这不就是我们刚刚旅行归来的游轮吗?

1月19日,我们一家从广州南沙码头登船,24号早晨返回南沙,怎么这么巧,这种事竟然会在我的身上发生?

在寻找女儿的身份证时,我的手在发抖。

确诊的人到底是谁?有没有和我们亲密接触?是擦肩而过还是未曾谋面?

当晚,我失眠了。


2月3日,一切貌似风平浪静

我和先生继续陪两个女儿做面食、玩耍。但显然,我们俩人已是惴惴不安。

先生已无法静心看他那本《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书,两小时给家人量一次体温。

我一边安慰着先生,一边却把要晾的衣服拿到了厨房。

为了安全,我再次联系了深圳市疾控中心相关人员。

对方表扬我们报备及时,并强调不要外出,并且为避免恐慌,不要公布信息。

接着街道办、派出所、社康医院接连和我联系,让我们一天测试两次体温报备。

第一次被政府部门如此重视,却是以这样的情况、这样的方式,我们内心五味杂陈。


2月4日,煎熬

小区的微信群里,邻居们都在谴责关于“湖北孝感一家范某芳到深圳女儿处探亲,隐瞒疫情区和病情”的主角。

偶尔,也有人提及邮轮确诊病例事件,我暗自庆幸自己及时给防疫中心做了报备。

晚上我拿起手机,发现小区对游轮和湖北回来的业主声讨越来越激烈,语言也越来越锋利。

我内心非常不安,虽然自己已经及时做了报备,但没人知道我们的内心有多煎熬,比起可能会感染的恐惧,邻居们带来的压力更让我们无所适从。

可是物业管理中心再也没和我们联系。


2月5日,事态加剧

5号早上,再也等不住的我,主动联系了物业中心主任,但一直都没有回复。

下午三点多,我再次与物业管理中心另一员工联系,也没得到回应。

添加两个员工的微信,也没消息。

我内心越发恐惧:我们被嫌弃了?

幸好,在多次联系后,终于,社康医生上门给我们全家做了例行检查,这次检查中,一切正常,与我们测试的完全一样。

社康上门的检查,瞬间让我们内心平静了很多,好像他们的体温计才是权衡的标准。

晚上6点多,社康医生(突然)通知我们全家当晚就要去集中隔离,进行核酸检测。在我的请求下,她答应第二天上午来接我们。

这个晚上,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去隔离的环境怎么样?怎么隔离?隔离的地方安全吗?会不会去了反而被感染?两个孩子这么小,她们能经得起折腾吗?

看着两个熟睡的孩子,我们决定与社区商量,争取居家隔离。


2月6日,天灾没来,人祸先来了

早上,社区医生、社区工作站以及警察来到我家。

我们和他们谈了约半个小时,把我们的顾虑告诉了他们,聊到痛处,我忍不住泪如雨下。

最后,他们同意向上级申请,看看能否同意我们居家隔离。

下午,社区工作人员拿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权利义务告知书》让我们签字,同意我们居家隔离。

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然而,我没想到,这只是开始。

由于医生穿着防护服以及警察的到来,将本不宁静的小区搅动的更加躁动了。

各种流言到处飞:小区有人已感染了?为什么不带走他们,让其感染我们小区吗?社区的人知道吗?防疫中心的人知道吗?这些人难道想把我们暴露于生命危险中?

当然,除了连环质疑,还有谩骂:

“真是一群牛逼的人!”“妈的,物业管理中心不作为!”“我要给防疫中心投诉!”

各种指责、猜忌与怒骂,不绝于耳。我不敢在群里说话,我知道,就算我站出来说任何话,都会被口水淹死。

果然,下午有人投诉到防疫及社康中心,指责他们的“不作为和包庇”,质问他们,为什么不把我们一家带走,居然让在家隔离?

晚上,社区工作人员再次联系我们,他们改变了主意:

我们一家还是要去隔离,他们也是迫于压力。


2月6日,更恶劣的还在后面

晚上,有邻居在本栋楼群,未经许可就公布了我们的个人信息,指控我们是“疑似病例”,并指责物业管理中心包庇疑似病例,让大家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她的话立刻让本栋邻居陷入恐慌。谁不怕病毒呢?

迫于邻居的施压,我在本栋楼群里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说明我们一家并没有发烧,不是“疑似病例”。

没想到,我的声明却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邻居没等我说完,就已经开始诘问:

“为什么不早点公布真相,疫情当前何谈隐私?”

“如何证明自己给防疫中心报备过?报备的具体日期?”

“2号看到新闻,为什么5号才告知管理处?”

“2月5日之前下楼倒垃圾,电梯里的病毒,谁来负责?”

有人气愤激动到同样的问题重复问几次。也有人扬言,要给防疫中心打电话,核实我是不是真的已经报备。

还有人把我发给物业管理中心主任的信息贴在本栋楼群,并逐字逐句解读剖析,试图找出破绽。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要经常解读分析别人的文章,第一次我的一句话被人拿来逐字分析。

这一刻,看着群里铺天盖地的信息,我内心茫然,不知是喜是悲。

当然,也有个别邻居在群里劝解:

他们很早就已经向防疫中心报备,这是物业和防疫中心沟通的问题,大家想想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又怎么处理?

但很快,善意的劝解就被声讨的口水淹没。

而我跟先生苍白的辩解,也瞬间就淹没了。

那一晚,我们被我相亲相爱的邻居们,逐个“审讯”了一遍。

医院还没有给我们确诊,邻居们就已经给我们确诊了。我们还没有等来天灾,人祸已经快压垮我们。

最后,我在群里写道:

“我们与确诊病例素不相识,是否亲密接触并不知,可能擦肩而过,可能完全没有谋面。

我们不是牛鬼蛇神,不管是否感染,我们也都是受害者。理解的人一句话就理解,不理解的人,一万句也无用。”

那时,已是2月7日凌晨2点。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没有任何信任和尊严。


2月7日,“带走”

早上九点,社区工作站将我们一家四口“带走”,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是的,“带走”。这是群里某个邻居的原话。

我们没有做任何错事,可我的邻居们,他们已经把我们当成了罪犯。

小区再次引起轰动,小区的人目送我们“被带走”,表情复杂。

群里的轰炸并没有因此结束。

有人额手称庆,仿佛送走瘟神。有人强烈要求物业对我们刚下楼乘坐的电梯消毒、消毒、再消毒。有人要求物业给整栋楼每户业主送快递、收垃圾。

幸运的是,到了集中隔离的地方,我们千疮百孔的心才得到了一些抚慰。

这里的工作人员服务周全而人性化,考虑到我们孩子小的特殊情况,在我们还没拿到房卡之前,就帮我们进行了第一次核酸检测。

他们告诉我们,只要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就可以回家了。

他们给了我们一间最大的房,并轻言细语地嘱咐我们:隔离期间不能外出,会有专人送食物,任何需求,可以电话联系他们。

我们一家很快适应了隔离的生活,我们照样可以看电视、玩游戏、买水果、定酸奶,与家里似乎没有区别。

但我们不太敢看手机,更不敢打开那个社区的群。

我们对那个群的恐惧,已经超过了对病毒的恐惧。

但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我们隔离期间,整个剧情开始有了反转。


2月7日,温情

首先是那些在群里试图帮我辩解和没有说话的人,陆续私信给我发来安慰、鼓励的信息。

“所谓高学历素质的人,在关键时刻都是狗屁,你不要放在心上。”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对于你们的遭遇我不知说什么,有什么需要帮助尽管说,祝你们平安归来。”

“群里的信息,你选择性地看,调整心态,把正能量传给孩子和家人。”

“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心情。”

而一些参与指责我的邻居也陆续发来问候:

“昨天我的反应太过激烈,将心比心你们做得很好了,放松心态,看好孩子。”

“昨天我不是针对你,你们还好吗?”

还有很多素未谋面的邻居,用一句简单的“加油”,传达了对我的友好。

我对手机的恐惧,在这样的鼓励中,终于慢慢地消除了。


2月8日,也就是被隔离的第二天,我们的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并做了第二次核酸检测。


2月9日早上9点,我们第二次核酸检测显示阴性。医院通知,解除隔离,收拾行李回家。

仿佛是做了一个噩梦,终于醒了。虽然,依旧心有余悸。

我们重新回到了小区。邻居们的祝福和关怀如雪片般飞来:

虚惊一场、好好压惊、平安就好……

还有邻居要给我们送蔬菜、送小零食,教我在什么平台买菜更便捷,注意换掉所有外穿衣服,过去的事情不要再想了......

我再一次掉下了眼泪,不知道是委屈,还是感动。


结语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控诉什么,其实只是希望大家善待被疑似或被感染的人,往往他们也是无辜的。

因为压垮他们的,可能不是身体里的病毒,而是精神上的伤害。

每个人都怕死,大家都是受害者,只要对方做到了规范隔离,没有接触到你,请宽容对待!

隔离是一种防治手段,但并不是我们语言暴力的借口。

谩骂、对立和猜忌不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希望这次危机,能让我们学会理解、尊重、相助和团结。希望在这次疫情中,不要让那些受害者们,受到来自邻居、亲戚朋友的二次伤害。

《追风筝的人》中说:

战争不会使高尚的情操消失,人们甚至比和平时更需要它。那么,希望疫情不会使宽容和善良消失,人们甚至比太平盛世时期更需要它。

  • 1
  • 2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疫情隔离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9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张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31
  • 小猪猪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31
  • 晓枫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31
  • 乐花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31
  • 决鼻牛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30
  • 李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30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张夏4举人2021/08/31 22:44:48
    • 分享到:
  • 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让人类遭遇的痛楚恐怕会千年难忘。如何被历史铭记,抗疫中所遇到的各种舆情,各种冷暖,真是说不尽道不完。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奉献了她的日记,隔离阶段的人生百态,再结合大时代背景下的酸甜苦辣,是具有人文价值的。既考验了人性,也体现出人类的整体顽强和互助精神。雨果在《九三年》中有句话:在生命遭遇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会自然闪烁(大意)。所以还是要充满信心地共同抗疫,好好生活。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小猪猪2童生2021/08/30 23:12:43
    • 分享到:
  • 感谢作者与我们分享了疫情期间的亲身经历。看了作者的文章,有感动,也有心痛。最让我痛心的是在作者一家收到旅行公司的信息时他们及时与防空中心联系,然而邻居们却不依不饶在群里责怪他们。天灾没有来,人祸先来了,那些谩骂、猜忌与指责显得没有人性。面对困难不是应该大家一起面对,一起克服吗?经过一系列的辗转,庆幸的是作者一家并没有感染,当他们解除隔离回到小区时,迎来的是邻居的关切与问候又显得有些许讽刺了。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晓枫2童生2021/08/30 23:06:54
    • 分享到:
  • 借晚饭的时间通读了整篇文章,看完后内心五味杂陈。作者主要记录了去旅游后回小区的日常。貌似一切都风平浪静,实际上作者一家已经倍受煎熬。面对着群里的冷言冷语,无疑是给作者一家雪上加霜,火上浇油了。病毒谁都害怕,可是恐慌的时候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战胜病魔,而不是像楼层群消息发出的打压,更何况还有一个一岁的孩子,也许正如文中所说: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乐花1布衣2021/08/30 18:54:45
    • 分享到:
  • 疫情年份的大背景之下,谁都有点糟心事,前言一个“坎”字揪住读者的同理心;正文将疫情期间被拉去隔离被视为可怜人或异类作为开篇引人唏嘘或惊讶从而带动阅读情绪;而后按时间顺序铺开叙事,星梦邮轮发生确诊案例,本是高兴度假回家的一家人惊闻噩耗,邻里异样的目光和责难接踵而至,好在有正义之人的关怀,作者一家核酸检测阴性后感觉劫后余生、人言可畏。渴望人们多一份善良少一份谩骂,让世界更美好。全文由己及他极富正能量。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决鼻牛3秀才2021/08/30 09:53:22
    • 分享到:
  • 一口气读完,各种情绪蜂拥而上。我们看到了网络世界和真实世界的人心,无论在哪一个世界里,似乎假恶丑总比真善美多一些。太多人总习惯锦上添花,其实这个世界,更需要雪中送炭。欲望里的自私心,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毒药又是前进的动力。反省、宽容、感谢是治愈狭隘自私心的一副良药。我想,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战胜人性中的弱点,是继续与这个世界和谐共进的原动力。祝愿作者一家子从今往后平安、健康、快乐、幸福!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李玉5进士2021/08/30 09:41:14
    • 分享到:
  • 疫情之下——这让我想到了去年自己的作品。一波又一波疫情改变和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作者也是。作为一个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普通人,其时的压力是可以理解的——我感染了,家人怎么办,工作怎么办?治愈后,有没有后遗症……等等,这些问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可是,在这些战斗中,所有的工作人员,街道、警卫、医护,还有数万的志愿者都有压力——众志成诚,各方努力,终于达到了今天的成果——全国中高风险全部清零。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黄元罗5进士2021/08/31 08:27:54
    • 分享到:
  • 在我看来,这些日记不仅能够震撼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情,它还拷问了疫情期间人世间的真善美,以及鞭挞人性中的假恶丑。说句实话,在邻家,与疫情有关的参赛作品有不少,它们大都歌颂了疫情期间,人性里最大的善。这无可厚非,但是我要说,切勿忽略疫情之下,人性里最深的恶。因为这些“恶”,往往会让皆有佛性的芸芸众生一念成魔。这篇文章恰恰涉及到这一“痛点”,所以,个人认为,这篇文章不仅非常值得一读,更应该予以推广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楊剛3秀才2021/08/30 23:39:02
    • 分享到:
  •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是没有任何信任和尊严。在恐惧面前人们更在意个人安危,有时会口不择言攻击他人,冷静之后又会意识到自己对别人已经伤害到了,又会补救。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武汉封城防疫期间,湖北人在其他城市受到的各种对待。有些人就很不友好,像贴标签一样,对一些好多年没有回故乡的持有420开头身份证号码的人,也像防什么似的,就连他们的带鄂字车牌的小车,避之唯恐不及……细细一想,也不能怪他们,生命至上啊。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疫情是个很沉重的话题。在疫情肆虐的日子,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家国情怀。无数人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有的甚至被感染致死,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然而,也有些自私之人,不顾后果,四处散播毒种,南京的毛老太就是这些人的代表。在病魔面前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冷漠和自私,不顾他人。因此,疫情是对人性的考验。作者用活生生的事例,从一个侧面对这场残酷的防疫战作了注释,意义深刻。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岩泉3秀才2021/08/30 16:44:51
    • 分享到:
  • 只要众志成城,天下万事可成!新冠也怕合力,制度优越如金!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一棠3秀才2021/08/30 14:45:05
    • 分享到:
  • 看得惊心魂魄,作者怀里还有一岁的小女儿,这群邻居在那一刻怎么那么心狠?原本一场全家开心的旅游,结果变成这么糟心的经历,社区的和谐在病魔面前一击即溃,人性在关键时刻原来是这么冷漠和自私。我当时是回了保山,到家时村委要我居家隔离,不许随意走动,第一天有护士来抽血和测体温,此后每天有护士测体温,直到十四天后结束。回深时,要找村里办理居家健康证明书,再到镇医院抽血检查,最后到政府盖章,方能坐上回深的车。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2童生
  • 3星
  • 3钻
  • 文章在《深圳晚报》、《青年文学家》等期刊发表。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 文章在《深圳晚报》、《青年文学家》等期刊发表。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 粉丝|作品|积分
  • 16
  • 7
  • 296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