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卖粽辞
德记烧腊店的主厨,剔除家禽的羽衣
用秘制的配方,给鸡鸭鹅设计出
一套糖色夹克,挂在铁杆上,吸引
众多食客,排队的阵型,延伸到
十米开外的竹篓旁边,一位羞涩的女孩
她喊出,肇庆肉粽超好吃,结巴地说出
肉粽的馅料,糯米,蛋黄,栗子,瑶柱
顺势递给我一张传单,上面写着
真空包装,外地包邮,包退包换
我看见禾杆草,在包裹肉粽的冬叶上
精巧地走线,所显现的包装术,与制作
烧腊的剔除术,迥然不同,但用心地
拆与装,是教科书,传授我们必须充实内在
传单被我夹在福克纳的短篇小说集子里
尽管时空倒错,也要填充各类馅料
自我捆绑,自我走线,大胆地自我推销
二月:床垫滑行记
我有幸目睹一对中年夫妇,各自扶着
床垫的一端,沿着下坡路吃力地推着
推到马路边的车夫脚下,他们的喘息声
与车夫吐出的烟圈,一同输出,缓缓上升
在诡谲的阳光下偃息而止,三人扳直身体
微笑地攀谈起来,迅速地敲定路线和运费
车夫先行离开,中年夫妇骑上电动车
紧随其后,拐进如隧道般的巷道,墙壁上的
租房信息,被狠狠地甩在身后,从而获取
短暂的归属感,我慢慢上坡,低头看着床垫
遗留的轨迹,墙壁上的租房传单,迎风摇晃
暗示我,下一份租房契约,隐藏在某个角落
我们每天都在走上坡路和下坡路,所以
你尽管做出立正的姿态
三月:红毛草序言
如果不是夕阳沉落
山风吹拂,我根本不会
转头看向石壁上摇曳的红毛草
粉红色的花序,借着风势
撒下光粒,向万物致敬
时不时会有几只黑色的蝴蝶
盘旋在草间,捕捉摇晃的微光
我谨慎地移到石壁,伸手去拉红毛草
脚下的石壁突兀,碎石松动,我只能
往后退缩,眼睁睁地看着蝴蝶
依附在红毛草上,晒着潮湿的翅膀
我并不失落,我们也在不断借光
在移动之中
消灭了细菌
四月:雨霁登南山
登山栈道的石阶向上攀升
两侧的桉树挺直身体
为上山的游人遮蔽阳光
如果你中途感到小腿酸痛
请继续立着身体,扶着锁链
咬牙前行,观景台就在上方
如果你回头,看到的都是
密集的石阶,如果你抬头
看到的都是天空的漏洞
我已经看到了观景台神秘的轮廓
登上观景台的那一刻
我被无数棵桉树包围
它们在山风里扭动身体
在毒辣的阳光里静静脱皮
裸露出灰白和红灰的皮肤
翠绿的树冠正在摇旗呐喊
哦,原来更为壮丽的观景台
还在上方
五月:修辞学
上坡时,一定要学会修辞:
眼前的六提卷纸,垒在窗台上
像规整的城市地基
我抬头看到三根竹竿,从铁窗上方
伸到围墙的栅栏上,为丝瓜藤
搭好了房梁,等盛夏来临的时候
丝瓜藤会顺着竹竿,一边缠绕
一边爬行,时常趴在风口处
缝合天然的缺口,可以想象
直到开出金色的丝瓜花,丝瓜藤
才艰难地爬到铁窗下,面对
高贵的卷纸,风一吹,掏出
微微抖动的手,第一次羞涩地
和城市亲密握手
六月:落叶辞
一个避雨的中年男子
坐在堆满落叶的石凳上
举起手机,正在录制磅礴的暴雨
他身后的落叶,不再是落叶
是一条短短的,浅黄色的尾巴
不久,雨势变小了,他起身离开
腾出位置,环卫工直接抹掉落叶
坐了下来,所以落叶终究是落叶
只不过观看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待暴雨彻底停歇,环卫工用钳子
夹起积水中的落叶,丢弃在绿化带
回归泥土才是永恒的法则
我不再关注落叶的颜色和形态
我不再关注路上有多少分岔口
我没有视觉和嗅觉
我只有感觉
七月:木瓜遐想录
碧绿的木瓜
咬住木瓜树的顶端
驮着顽固的灰尘
抵挡毫无节奏的海风
它们在滚烫的阳光中剧烈碰撞
意味着稍微松动的
那一颗会随时掉落
木瓜树在墙角边疯长
观看的人总是将目光
一点一点举到高处
直到刺眼的阳光
逼迫着你收回视线
才发觉木瓜已然成熟
鸟雀会叼走成熟的木瓜籽
被啄空的木瓜正静静地坠落
在一阵阵沉闷的回声中
我仿佛看见鸟雀们
掩埋木瓜籽的方式
而我还没有想好
如何毫无顾虑地
被掩埋
八月:开伞动作
一株滴水观音
从平整的灌木丛里探出头来
我孤单坐在凤凰树下
看着围墙上摇晃的树影
默默发呆,僵硬的颈脖
使我们艰难地仰望生活的大伞
这并不妨碍我们找回
失忆已久的开伞动作
午后的阳光,不再滚烫
在我转头的瞬间,阳光
照亮了滴水观音的叶脉
点亮了我剧烈呼吸时
凸起的肋骨,也扯亮了
我开伞时,暴起的青筋
九月:酝酿困境
我喜欢坐在深圳湾公园的草坪上
观看小孩们一边奔跑,一边掷飞机
飞扬的草屑,打压着低飞的花蝴蝶
阳光鞭策群蝶,它们兵分两路
躲藏在酩酊树上,小孩们
举高飞机模型,想穿越静默的大树
失控的飞机,坠落在干枯的枝头
小孩们不断捡起石子,砸向飞机
都已失败告终,被逼到绝境时
他们脱掉鞋子,击中飞机
在瓦蓝的天空下,飞机重新展翅滑行
下坠的鞋子,吓跑了花蝴蝶
我始终没有奔跑
只能坐在原地
酝酿困境
十月:往返指南
我与一位手握百合花的老妇人
在斑马线上相遇,绿灯开始闪烁
我们的步伐跟着提速,闭合的
百合花苞在她怀里不断点头
好比早晨出门时,反复扭动昏沉的头颅
花开见花蕊,人醒有意识
我们似乎从未记录花开的过程
在斑马线上,也来不及思考往返的意义
一阵汽车的鸣笛声,扳动我的头颅
我看到一大把香芹,从她的背包里
探出头,碧绿的茎叶正在剧烈地摇晃
往返的前提就是要先出发
往返的意义,就是要走走停停
反复回头
十一月:黑蝴蝶之诗
暴雨,击穿了水面
乌龟驮着落叶凫水
黑鱼独自摆尾穿梭
锦鲤在两座造景桥的
桥洞下自信地走秀
告诉人们暴雨过后
所有界限会松弛下来
要记得换上自己
最中意的衣裳
暴雨过滤了这塘死水
也砸死了多只黑蝴蝶
河面平静,遍布诱饵
乌龟,黑鱼和锦鲤
一起搅碎臭椿的投影
抢先张嘴吞下黑蝴蝶
塘边危倾的三角梅
截断了我逃离的路
十二月:妈妈驿站
去年,我去一家名叫妈妈驿站的快递点
取快递,正焦急地寻找母亲的所寄之物
驿站老板,索要了取件码,手持手电筒
在货架上扫射,取下快递,交到我手中
我立马打电话,告诉母亲,快递已收到
驿站老板,用四个字,概括了我的心情
——你真幸福
后来,母亲来到深圳,我特意带她经过妈妈驿站
告诉她,去年寄的刁子鱼,就是在这里取的
母亲说,这个快递点,跟我们沔城镇上的一样大
母亲还说,这里的菜,比我们沔城镇上的要贵
我带她上楼,拉开她的背包,除了两套换洗的衣物之外
里面装满了卤牛肉,萝卜干,折好的泥蒿……
母亲呀,你直接把驿站,背到了大都市
你恨不得,还要把沔城镇,也一同背过来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这个设想甚好,也是邻家经过十年探索之后,开始开花结果的征兆。此前比赛就比赛,评奖就评奖,然后,就很少有然后了。有了这个“重叙方土故事”的创意,就等于把邻家赛事进行了由虚到实、由创作到市场、由作品到变现的崭新尝试。写作终究要走到这一步来。“全球化现代化的今天,所有在地文献都需要重新整理,所有方土故事,都需要重新讲述,这恰恰是我们文友参与在地文化重构的机会。”这既是邻家的机会,也是邻家文友的机会。
学习。点赞。
非遗文化需要传承。
摇钱树变成要钱树,讽刺得好!生活中“猴精”这类人真不少,好讨厌!接地气的佳作,赞赏支持黄老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