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撒向人间都是爱
  • 点击:51170评论:62021/08/15 12:25

撒向人间都是爱(组诗)


陈昌华


1,离离原上草

2,老校长

3,孙影

4,山里的孩子

5,老师的吻别

6,老师,你好

7,半个世纪后的呼唤


离离原上草

——一位从深圳到广西山村支教的老师讲述了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是个贫困的

不能再贫困的山村

留不住每一个

前来任教的园丁

一间破烂不堪的教室

一群望眼欲穿的学生


乡亲们到处磕头作揖

上面终于派来了一个“救兵”

一个临时顶替的代课教师

一个等待分配的师范女生

孩子们终于破涕为笑

大人们都是半疑半信


有的孩子叫她姐姐

她真的就是那么年轻

有的孩子叫她老师

叫出了她脸上两朵红云

有的孩子一声不吭

就只会傻笑着那么天真


她领孩子们朗读

孩子们的声音掀破了屋顶

她教孩子们唱歌

孩子们差点扯破了喉咙

她带孩子们跳舞

孩子们从来没那么开心


一眨眼过去了两个月

女教师接到了分配的调令

孩子们拉着她的衣角

全村人都来为她送行

这位山村小学的第十一任教师

一步一回头踏上了归程


当她走到半山腰的时候

身后突然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她的热泪涌出了眼眶

看到了一幕撕心裂肺的场景


几十个孩子齐唰唰跪下

几十个孩子咬破了嘴唇

她突然像中了电流一样

跑回孩子们的人群

“老师不走了,老师留下了”

和孩子们一起抱头痛哭,泣不成声


这一留就留了三十个春秋

这一教就教了一茬茬学生

漫山遍野的桃李,吐露着

她青春岁月的芳华

流出山外的涌泉,回报着

她滴水之恩的深情


当春风终于吹绿这片贫瘠的土地

一位支教女校友来到了这座山村

新建的校舍宽敞明亮

一个男教师伸出双手欢迎

她没有见到自己敬仰的前辈

一个消息令人震惊


那个学校的第十一位教师

已身患癌症永远离开了我们

男教师告诉支教的同行

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从那之后每个新教师入职

永远都是本校的第十一名园丁


她的骨灰就撒在新校舍的门口

每天早晚还在迎送着自己的学生

那首她亲自领读的千古名篇

还在被山风一代代传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老校长

——2017年9月9日清晨,75岁的深圳实验学校校长金式如永远离开了我们……


你不认识我,一个

普通学生的家长

我却熟悉你,一棵

中国教育的栋梁

天下谁人不识君

那个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

深圳实验学校校长


一朵黄浦江的浪花

扑进了南中国海的大潮

一腔教书育人的心血

倾注在深圳特区的土壤

人到中年的41岁年纪

你选择了重新挑战人生

深圳一间6平方斗室

你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梦想


从大上海来到小渔村

你在这片处女地开始播种

从名校长重新零起步

你在这块试验田耕耘拓荒

32年前种下的一粒粟

32年后收获了万颗粮


一所硕果累累的实验学校

风靡了大江南北

一块闻名全国的金字招牌

折服了天下同行

那个太过贪玩的大男孩

在你家访后考进了大学

那位小学新生的母亲

把你当成可以信赖的家长


那些天南海北的优秀教师

以你作为永远效仿的偶像

参加今年五四和你座谈的

全体实验幼儿园的教师

有幸最后一次见到了老校长

看到你白发苍苍身形消瘦

每一个老师都热泪盈眶


谁能想到这是你最后的告别

谁能想到这是你生命的绝唱

你在教师节的头天清晨走了

生命沐浴着万道霞光

学生们还等着你的训话

家长们还等着你的家访

老师们还等着你的谈心

亲人们还等着你的安康


春蚕到死,吐不尽

你对祖国花朵的情丝

蜡烛成灰,燃不完

你对满园桃李的期望

莫非你在天国里还要继续办学

才走的这样匆忙这样安详


孙影


一只吉林辽源煤矿

飞出的凤凰

一个深圳高科技公司

成功的白领

一名贵州大山的支教老师

一位深圳特区的普通义工


有着和煤一样的品格

有着和海一样的心胸

有限的是人的生命

短暂的是人的青春

但她懂得大山深处的

荒芜需要开垦

如饥似渴的幼苗

需要雨露滋润


于是她选择了大山

选择了和山里的孩子

同呼吸共命运

为了教会学生

正确的发音

她从早到晚读哑了嗓子

为了一个不少的

辍学儿童

她翻越了几座山岭


为了家境贫困的孩子读书

她掏出了微薄的收入

为了挽救一个

患白血病的孩子

她历尽了万苦千辛

900万捐款,在她的

四处奔波下募集

9所希望小学,在她的

亲自监管下建成


600多个孩子重新

回到了久别的教室

20000多张小书桌

摆进了贫困的家庭

为了让山里孩子

看到外面的世界

她搭建了100个幸福书屋

为了尽快解除西南旱灾

她筹集了510吨饮用水

滋润干渴的心灵


是谁把一束沾着

露珠的山花

放在她宿舍的门口

是谁把一张写着

心愿的纸条

夹进她的讲义中


我真想叫你一声妈妈

那是多少孩子的心声

她笑了,笑得

那样开心那样欣慰

那是乡亲们眼中

最美深圳女孩的微笑

那是深圳人心中

最美深圳义工的缩影


山里的孩子


采一把还沾着露水的野花

悄悄放在她宿舍的门口

写一张还有些歪扭的纸条

偷偷放在她办公的书桌

山里读书的男娃女娃

只会这样把心事诉说


打工的父母远在千里之外

相思的远水解不了近渴

野花和纸条像两条小溪

打湿了支教女教师的眼窝

“你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妈妈的感情都一样脆弱


她想起了自己年幼的孩子

和这些学生的年龄都差不多

但为了这些山里的孩子

她只能留下别无选择

自己的离别总是暂时的

这些孩子还要忍受长久的折磨


她渴望那一天早些到来

母与子能尽快团聚会合

山里的孩子也和

天下的孩子一样

都能朝朝暮暮在一起

永远永远再不要分隔


老师的吻别

一一浙江数学特级教师盛志军在讲完最后一节课后,与相伴40年的讲台最后吻别……


声调同往常一样平静

语气像过去一样亲切

老师讲完了最后一课

讲义合上了最后一页


没有一个同学知道

没有一个同学察觉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

老师目送着每一位同学


大家忙着去食堂吃饭

沒有人留意老师的特别

此时,老泪在他眼中纵横

此刻,百感在他心中纠结


他久久抚摸着墙上的黑板

他久久环视着教室的一切

一支粉笔写去了四十个春秋

三尺讲台送走了一万多个日月


多少小鸟从他手上放飞

放飞着他一生的理想

多少花朵在他身边绽放

绽放着他滿腔的心血


他滿头的每一根白发

都记载着他的奉献

他滿脸的每一条皱纹

都刻录着他的敬业


突然,他情不自禁低下了头

和三尺讲台最后吻别

既不是吻别风花雪月

也不是吻别壮怀激烈


他是在吻别天下桃李

他是在吻别悠悠岁月

他是在吻别青春无悔

他是在吻别人生大写


一个同事从窗口路过

随手拍下了这最后的吻别

这感天动地的一吻啊

将在我们的记忆中永不磨灭


老师,你好


早晨八九点钟太阳

升起的时候

我喊过老师你好

滿园的蓓蕾含苞待放

你用滿腔心血

滋润着祖国的花朵幼苗


史无前例的风暴

横扫一切的时候

我喊过把你打倒

花朵变成带刺的玫瑰

讲义糊作你戴的高帽

疯狂的小将笔作刀枪

善良的农夫反被蛇咬


广阔天地的风雨

打湿青春的季节

我开始后悔恩将仇报

知识青年的知识少得可怜

再教育变得有些可笑

从来没有根基的浮萍

纷纷飘零在回城大潮


恢复高考的考场

铃声拉响的时刻

我懂得了老师教导

少壮不努力的我们

终被命运拋弃

老大徒伤悲的我们

把倒霉事全赶上了


五十年后夕阳

就要落山的黄昏

当年的老三届重返母校

白发苍苍的我们

向耄耋之年的老师鞠躬道谦

喊一声久违的老师你好


一声历尽沧桑的问候

一个迟了太久的拥抱

半个世纪的恩怨烟消云散

五十年后的艳阳当头高照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啊

让我再喊一声

你好老师!老师你好


半个世纪后的呼唤

一一写给我的语文老师路朝灵


学兄发到群里几张照片,

一下把我帶回五十年前。

半个世纪珍藏的记忆,

还是那么美好那么新鲜。


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先队员,

刚刚跨入十九中的门槛。

滿园刚刚盛开的花朵,

正赶上早晨八九点钟的时间。


那时的阳光是那么明媚,

那时的天空是那么湛蓝。

我们摘下了脖子上的红领巾,

我们渴望把团徽戴在胸前。


教我们语文的路朝灵老师,

是那么英俊,风度翩翩。

他把每一节的语文课堂,

都变成了激情朗诵的圣殿。


我们惊异天下有如此动听的声音,

我们震撼世上有如此美妙的诗篇。

一颗颗真善美的种子,

就这样播进了我们的心田。


开学不久的一天课间操,

路老师把我叫到了面前。

下午自习你来一下办公室,

我有事要和你谈谈。


见面后路老师拿出一份报纸,

他先示范再让我跟着大声念。

我念的一点也不标准,

他却安排我当了校广播员。


那一刻别提我多么激动,

那一天永远记在我心间。

从此以后的每天清晨,

我的声音开始迥响校园。


十九中广播站开始广播,

那回声至今还响彻耳畔。

不知那株文学的嫩芽,

是否就从那时开始发端。


逝者如斯夫,一别五十年,

当年的学生也步入了老年。

老师当年的滴水之恩,

哺育了多少和我一样的伙伴。


路老师你好!你好路老师!

你可听到我半个世纪后的呼唤?

那幼稚的童声虽历尽沧桑,

可你教我的声音还一点没变。


  • 1
  • 2
  • 关键词:师恩难忘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2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黄元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6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黄元罗5进士2021/08/16 07:42:21
    • 分享到:
  • 这是一组歌颂、赞美教师的诗歌,他们当中有的人放弃了在深圳的优渥生活,选择去偏远山区支教;有的人不甘平庸,从内地来到深圳参与教育改革。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人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以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善举。当然了,我们也要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的有温度的正能量作品。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黄元罗老师的鼓励!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的心灵工程师。诗中的几位老师及校长,都是伟大的。支教老师支教穷困乡下的孩子们,因为要走时,孩子们的“唰唰跪下”,和“咬破嘴唇”,这是多么打动人心的时刻,让老师决心留下,献出了三十年的青春。老校长金式如75岁高龄仍然肩扛重任,扛着希望,结果倒在教师节前夜,多么令人心酸。最后一位老师,亲吻陪伴了四十年的课桌,四十年哪,整整一生啊!老师仍舍不得离开!泪眼潸然。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
    • 陈湖3秀才2021/08/15 15:02:21
    • 分享到:
  • 这是一组怀念和缅怀人民教师的诗作,读之令人感动。离教师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们先向伟大的老师们致敬。说到老师,我脑海里不由自主浮现数个面孔,他们有的风趣,有得刻板,有得和蔼可亲,有的严厉……。作者诗中写了身患癌症的支教女教师,写了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老校长,写了深圳女孩孙影为乡村教育做奉献的事迹,写了山里的孩子的现状和渴望,写了对作者语文老师路朝灵的缅怀……。诗歌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陈湖老师的鼓励!
  • 最近来访
  • 4举人
  • 3星
  • 2钻
  • 陈昌华,50后,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主编《诗路花语——洛阳70年诗选》
  • 陈昌华,50后,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主编《诗路花语——洛阳70年诗选》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8
  • 0
  • 136
  • 860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