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离的日子
  • 点击:71509评论:72020/09/11 13:05

题记:疫情期间,不少人都有隔离的经历。我想把自己这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不知道算不算得上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那天是2月29日,一个平平常常的星期天,微风中透着丝丝凉意。刚坐车回到深圳松岗的我还来不及去出租楼旁边的红润超市买菜,随便煮了碗面吃,背着换洗衣服匆匆忙忙赶去台郁厂,住进B410房间,开始了7天的隔离生活。公司明确规定,疫情期间公司实行封闭式管理,外宿员工必须搬回宿舍隔离,隔离期满后,才可以上班。

四楼楼梯口,划着一道醒目的隔离带,禁止隔离人员下楼。银灰色的木门,红色油漆写上了门牌号,也许是年代久远的原因,看上去有些模糊。门牌号下面贴着一张四四方方的红纸,印着两行字:隔离人:刘荣隔离期:2月29日至3月7日推开B410房间的门,里面就摆放着四张光秃秃的铁床,床板裸露在外面,角落放着扫把和灰斗。屋顶装着风扇,按一下开关,风扇就呼呼啦啦响了起来,似乎散发出一丝漂泊的味道。对于一个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熟悉的味道。时光仿佛在倒流,我不由得想起了十多年前,瘦小的自己提着一个行李袋慌慌乱乱地走进了潭头的一家灯饰厂,住进了20多平方米的宿舍,过集体宿舍的生活,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这火柴盒似的宿舍,塞满了水桶和行李箱,是我初来深圳的落脚处,是我漂泊岁月中的避风港,承载着打工人多少的青春回忆呀!我在工厂宿舍住了八九年,直到结婚后才在工厂附近的城中村租房,结束了集体宿舍的生活。搬去出租屋的那一晚,睡我上铺的王义良兄弟还请我喝了一瓶啤酒,离别的情绪就在心头蔓延开来。我们坐在宿舍的铁床上,红着脸打着酒嗝说了很多很多话。到了最后,他知道我平时喜欢写点东西,特意送了我一支银灰色的钢笔。这支钢笔,陪着他走过了三年的高中时光呀!虽然在外面租房住,可我还是隔三差五去自己住过的宿舍走走看看,摸了摸睡过的铁床,那铁床没有用床帘围起来,有些破旧,可还是觉得很亲切。有时碰上王义良,他总会用力拍着我的肩膀,鼓励我坚持写下去,盼着在杂志上读到我的散文。这么多年来,每次看到那支银灰色的钢笔,我总会想起睡我上铺的王义良,想起他曾经对我说过的那些鼓励的话语。离开旭登厂后,各奔东西,我和王义良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他是回了河南老家还是留在深圳打工,也不知道他这些年过得怎么样……在外租房住了十来年,我渐渐地淡忘了工厂集体宿舍的生活。没想到庚子年的这一场疫情,我又从出租屋搬岀来,住进了工厂的隔离宿舍。我不知道一个人住在这空荡荡的隔离宿舍里,没有杂志和电视机,也没有人说话,听不到舍友的鼾声,怎样捱过这七天的隔离日子。

我放下背包,觉得有些闷热,取下口罩,抹了抹脸上的汗水,坐着歇了会儿,去阳台上接来半盆水,用湿布仔仔细细擦床板。我把床板从铁床上取下来,用力抖了几下,抬到阳台上晒。宿舍有人打扫过,干净,没有果皮纸屑,可我还是再拖了一遍,又接着把床架床沿擦了一下。自己住的地方,打扫干净一些,看着心情舒坦。床板晒干后,抬回来装上去,开始铺床。想着只在宿舍住几天,没带床垫,床板上垫一层纸皮,再铺上旧床单。旧床单的中间,破了一个小洞。衣服没柜子装,就折好堆在枕头边。床很硬,也没挂蚊帐,睡觉翻身时床板吱吱嘎嘎响。也没有围床帘,要是有人推门进来,就会看到我用被套蒙着头睡觉。我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对吃住一点也不挑拣,有个睡觉的地方就满足了,更何况在这疫情期间。

宿舍外面响起了脚步声,不晓得是谁扯开嗓门大声喊着:兄弟们,吃饭啰。我摸出手机看了一下时间,正好是17:00时,工友们下时的时间。厂里领导考虑问题还是很周全,安全主任又在配送群里提醒了一遍:吃饭时间到了,大家别忘了吃饭。饭菜用饭盒分开装好,有专人送到楼梯口的桌子上,隔离人员戴着口罩去取,饭钱从工资里扣,一餐七块钱。 自从结婚在外租房后,我自己煮饭吃,星期天早上去东方菜场买些菜放冰箱里,吃上一个星期。自己开伙食是有些麻烦,头天晚上下班回去,顾不上歇息,把第二天的菜洗干净切好,中午下班回去炒一下就可以吃。自己做的那些白菜萝卜,吃起来还是有滋有味的。说句实话,这十年来我没有在外头吃过一次盒饭。我去取饭菜回来,宿舍没有桌子,也没有凳子,只好把菜放在空床上站着吃。弯下腰夹一筷子菜,往嘴里扒几口饭。可站着吃饭不自在,腿也酸涨。我就把冲凉的水桶扣在地上,菜放上面,坐在床上吃。床高桶低,夹菜时一直低着头,不过总比站着吃饭舒服一些。菜是豆腐和空心菜,还有一个鸭腿,没有送汤。我是贵州人,喜欢吃辣椒,这菜没多少辣味,味道很淡,不怎么合胃口,只能填饱肚子。吃盒饭就是方便,饭后把饭盒和筷子往楼梯口的垃圾桶里一扔,抹抹嘴完事,不像自己动手煮饭,洗碗涮锅费事。可吃盒饭不耐饿,到了晚上肚子咕咕噜噜叫了起来,我就吃几块饼干当夜宵。我扔掉饭盒回来,碰到安全主任,问有没有吃饭。我说刚吃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又接着说碰上什么困难,可以在配送群里反应,他会想办法解决。配送群里一天到晚很热闹,有人问隔离期什么时候结束,有人反应宿舍的风扇坏了,甚至还有人说插座充不了电。不管是什么问题,安全主任都会一一回复。

冲凉房在一楼,可隔离人员不能离开隔离楼层,电工临时在走廊尽头的公共洗手间门口装了热水器,隔离人员只好接水去洗手间冲凉。白天还是热,走路会冒汗。可到了晚上,夜风从走廊上呼呼吹过,冰凉凉的,让人浑身发抖。我看到有人在洗手间冲凉,冷得牙齿咯咯打颤。这是特殊时期,身体万万不能出什么毛病,要是感冒发烧那麻烦可大了。我小心翼翼往身上抹沐浴露,用毛巾快速擦着身子,冲洗干净后赶紧擦干身子,三两下穿上衣服,还不忘用手摸了一下额头,健康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我摇摇头暗暗笑了起来,你平时只顾着上班,头痛脑热连药也不吃,什么时候像今天这样在乎过自己的身体呢?

厂里忙赶货,班长一直在电话里催我回厂隔离,隔离期结束后就可以上班。可疫情期间买不到车票,我只好坐表弟的面包车回深圳。在车上,我吐了好几次,吃不下东西,就喝了点水。回到深圳还来不及歇息,就匆匆忙忙搬进了隔离宿舍。冲凉后,我有些累了,倒在床上就想睡上一天一夜。


打工很苦很累,我每天早上六点多钟起床,胡乱吃点早餐就赶去上班。在厂里上了十几个小时的班,直到晚上十点多钟才拖着散了架的身子回到出租屋,累得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我三两下冲好凉,倒在床上,睡意爬上了眼角眉梢,眨眼间就进入了梦乡。老婆经常说我是个没心没肺的人,觉睡得很沉,从来不会做梦。

按理说我在面包车上颠簸了二十来个小时,倒在床上应该很快就会进入梦乡。可住进B410房间的第一个晚上,不知道是不是认床,我这个没心没肺的人开始做梦了。我梦到了老家的母亲,村前通往县城的小路上,她微笑着向我走来,递给我一个白色口罩,轻声说叫我戴上,双眼满含担忧。这画面是那么温馨而真实,母亲说话时的神情和动作我都看得一清二楚。正当我要喊一声“妈”时,她没有应声,眨眼间就不见了。从梦中醒来,我觉得自己不是在做梦,可这不是梦又是什么呢?宿舍里黑漆漆的,一只蚊子嗡嗡叫着从我耳边飞过,木门在夜风中发出“哐哐哐”的声响。我再也没有一点睡意,睁大眼睛望着通往阳台的那扇木门。在这孤寂的夜晚,思念就像蠕动的毛毛虫,一点一点从灵魂深处爬了出来,孤单的我抖落记忆深处那些落满尘土的往事,想起了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

母亲体弱多病,常年累月吃中药,灶台上的药罐咕咚咕咚冒着热气,家里弥漫着中药的味道。在我看来,中药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特别是父亲去世后,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身子,为我和弟弟撑起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家。她隔三差五就对我语重心长地说:你爸不在人世了,我们娘母几个要好好活着,不让人家看不起!我出门打工后,母亲像村里那些留守老人一样,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空空荡荡的祖屋里。我给她寄钱回去,节俭的她一分钱也舍不花。母亲为了省钱,有时候就吃半碗酸白菜下饭,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要修几间漂漂亮亮的新房子。母亲根深蒂固地认为,没有新房子,我和弟弟就找不着女朋友,成不了家,落别人的笑。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记得那是2003年的冬天,母亲瞒着我请人拆掉祖屋修新房子。姨妈家的二表嫂来松岗潭头打工,我才知道母亲拆掉祖屋的事,当时心里头特别难过,喉头发硬,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拆掉祖屋后,母亲连一处遮风挡雨的住处都没有。老家的冬天很冷,风像刀子割在脸上,我不知道母亲怎么熬过那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母亲拆掉祖屋后,只好厚着脸皮背着锅碗瓢盆去隔壁的焦海林家住,开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母亲在焦海林家住了十几天,怕给人家添麻烦,又背着铺笼帐盖去银莲嫂家住。那个冬季,我打电话去村里的李华老师家,请他去叫母亲接电话。李华老师叹着气说,今妈今天在焦海林家住,明天住在你银莲嫂家,后天又搬去你二姐家,我不晓得去哪家喊她接电话。你有事给我讲,我碰见你妈,会告诉她的。挂了电话,我狠狠地揉了揉眼眶,想着的就是加班,拼命加班。那样可以多挣点钱,早些把房子修好,让母亲住进去,过着她想要的日子! 房子修好后,母亲又开始为我的个人问题操起心来。她在电话里叫我和女孩子交往,脸皮厚一些,嘴巴甜一点,出门和女孩子见面时别忘了抹点雪花膏。刚开始,她不希望我和外省女孩谈恋爱,隔山隔水的,怕水土不服,再说走转也不方便。见我个人的问题没有眉目,母亲的态度又转变了,找外省的女孩谈恋爱也行,就是要对我好。我和弟弟结婚后,母亲了结了她的心愿,终于松了口气。可她还没过上几天清静日子,又忙着帮我和弟弟带孩子。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身体又不好,带着两个刚学会走路的嫩娃娃,洗衣煮饭喂水灌药,仔细想一想,母亲是多么的不容易呀!特别是吃水,要去村子后头的水井挑,走岩石上凿出来的小路。我担心老家的母亲挑水会摔伤腿脚,可自己远在深圳,担心又有什么用呢?母亲带着侄女和儿子去挑水,幸好村里热心肠的人多,他们怕母亲摔跤,经常帮母亲把水挑回家去。母亲在电话里经常提到那些好心人的名字,叫我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不要忘记别人对我们家的好!

  • 1
  • 2
1/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 关键词:隔离日子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8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别看了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5
  • 郭建勋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0
  • 郭建勋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1-08-20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白香山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迄今一年半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置身其间,无法回避。刘荣的这篇《隔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疫情下的工厂生活事例,被“隔离”地带的非隔离情景展现。他写得很细,场景的细心情的细,如一部纪录片,把我们带到个看上去很熟悉其实相对陌生的环境中,更重要的是心境中。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刘荣2021/08/20 15:33:50
    • 分享到:
  • 谢谢郭老师,向您问好!打工之余,喜欢用文字把真实的生活记录下来,让漂泊的日子变得温暖一点。
    • 别看了4举人2021/08/24 14:28:41
    • 分享到:
  • 2020年初疫情杀得我们措手不及,转眼2021年过半,口罩,消毒液已是常态,偶尔还来个疫情反扑,连夜排队做核酸打疫苗。人们从对疫苗抗体质疑到排队几个小时打疫苗的自豪感,其中的转变,可以看到人们随着变化在不断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有那个几个月的慢,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生活。也让我们跟着慢下来审视自己,从新出发。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刘荣2021/08/24 15:09:14
    • 分享到:
  • 特殊情况下的心情笔记,闲时翻出来看看,身边人身边事总让人感动着。
    • 楊剛3秀才2021/09/19 09:12:21
    • 分享到:
  • 这篇我先前读过,这次是来学习的。那时还没有开始写评论。邻家新手,有个适应过程。我以后就不会错过这样应时的好文字了。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刘荣2021/09/19 10:51:51
    • 分享到:
  • 谢谢你留墨鼓励!
    • 刘荣2童生2020/09/11 16:13:23
    • 分享到:
  • 谢谢黄老师打赏鼓励,虽然写不好,但会坚持写下去。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2童生
  • 3星
  • 2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4
  • 4850
  • 15
  • 117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