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似现场(组诗)
□陈少华
每一片树叶都有不一样的反面
掘地而起的尘沙,是否另有隐情
门窗的玻璃,为透明而净
擦洗的人,那手比毛巾更柔软
只一棵树的距离,意料之中的开花结果
总被一些意外捷径来获得养分
枝干越粗,叶片越大越青绿
有时坐在树下,谈笑风生
相互把一些陈年琐事,说成棱角分明
好比落下的每一片树叶,都有
不一样的反面
而正面,众多的尘沙缭绕成烟岚
一处紧接一处
以经脉错落的方式,回到根系
与泥土缔结的爱情,再无婚期
一念之差的海拔
慢慢地绕过,轻得无法透明
如薄纱
天空就在上面,电视塔就在上面
所有的人也在上面
在山顶,驾驭神秘的灵气
转世已成仙
疲惫者,除了酸软的腿脚
不敢妄言自己为好汉
像山顶怀抱吉他的歌手
唱出的余音,绵延的时候
没有确的定掌声
寄身大小梧桐山,我们不敢
索取多余的鸟声与蝉鸣
连同日益灿烂的毛棉杜鹃
悬于一念之差的海拔
一半烟云,一半城
最后一处避风港
惊醒的闹钟又响了
被时间攥紧的人,睡意全无
看不见的风浪里,我们在制造风浪
有时,把船只颠覆
成为暗礁之后的杀手
没有一处避风港能逃避风雪
比如在出发之后,如缠绕的绑扎带
塑胶的气味已深入骨髓
那勒痕,青得发紫
相当于一些较大的芒针,穿过针眼
无论补丁有多厚
在村庄,留下饱满的籽粒做种子
我们看见了一地金黄,在来年也行
无论多久,都是一处避风港
从一些灯火中掏出更深的夜晚
想的太多,灯火总是亮亮的
失眠,再失眠,完全已没有了理由
故人的回魂术还在,好像他们
提起了某个时段某处地点的相约
有道不完的遗憾窜向人间
寄托是一种方式,憎恨也是一种方式
但低于一撮覆盖的黄土
骑白马唱情歌,星空的渺茫
同样为情义之所在,因为太多的流萤
来了一批又一批,飞走之前
它们已把夜风摇醒
多像热恋的星子,四处绽放
再浅的夜晚都可以隐藏一处晦暗
再远的灯火都是一处依靠
冥冥中,我们指认了一些昙花
从不以一粒花瓣而乱了脚步
那哭喊,积累了多少年的沧桑
在某些时刻
在重金属面前
害怕自己
炫耀的人,通过一束玫瑰,
不能辨认与虚拟的爱情
却带来一些错乱的迷恋
直到有一天,我们与墙角达成一致
逃奔的蚁虫慢得又诡异起来
它们不看重速度,看重的幽灵
会不会同在一个方向
在某些时刻,整理的旧物件
荒废的颜色与黄昏相近
被泪水缝补过衣服,仍在箱底
但没有一颗纽扣能系紧自己
冷静地缺席
一座无字碑上,有人献出祭词
易倾的腰身,迎合低头之念
掘开的荒土中,草根蓄意待发
那生命力,一截紧接一截
从不卑微地赋予某个时辰
适合人间的冷暖,终是无言
从告别开始,我们就暴露了痛楚
而现状却如一次绝命的合唱
手势指挥得经验有素
晃在不同人眼里,彼此安慰
就像她呆在家里,用整整的一个月
忘掉所有,源自一张无意识的脸
只会同骨架一起衰老,太多的夜晚
生太多尖锐的棱角,与锋芒
把时间分成若干
塞车的时候,把浪费的时间都节省下来
打盹,接电话,聊微信……
一张城防图里的出口,暗藏玄机
事关的人,总想偷袭成功
为胜利而捂住口舌,但时间
允许的机会太少
分了再分的时间,被欲望掩埋过去
而过去恰恰是今生的开始
那位善于用骨节勾勒的人,多用素描
直抵心脏
有些时候,为奔跑而活着
有些时候,为活着而奔跑
偏爱一些野草
如一头倔强的牛
上围艺术村
很细心的那种,被倒悬的油纸伞引路
想穿旗袍走秀的,都是她们
还有绿的树叶,红的灯笼
恰好的光线,有时只注定了一个背影
立秋好些日子了,热度,一直没减
不在乎你说什么
什么都能以此为念
拍照的时候,用心的
是那挪动的身子,轻得无法形容
而下围村,又在哪里
宛似现场
海浪冲洗的地方,已布满沙粒
一条黄金海岸中
有多少这样的沙滩
长期衔接
远处的海岸线上,多余的帆影点点
时不时突兀一道顽固的水墙
它的落差在眼里调试,像一些漂流的囚徒
逃避枪声
而我们的意图充满伤口,在饱含的事物中
从来没有一个现场
将世代与水结合,明明知道存在
却又消失不见
宛似现场,等人重返
譬如,我们为大海假装死去
又再一次获得新生
凤凰花开以后
一颗树的定义,必须从花开始
凤凰来了,流转的雨不再那么挑剔
一朵攀比一朵,别有用心的
就像热烈吻过一样
头稍稍一抬,就被别人瞧见
我们一直跑到树下
把东边的云彩抛向西边,更西
花喜鹊上了眉梢
那些凤凰花也是,随便一开
置留的念头也不会多余
多余的,一定是多于忧伤的人
一束一束地扎紧
不给我们松懈的机会,如过门的新娘
无处羞涩
与露珠一起摇晃太阳
黎明之前,梦境里星星太多
数着数着就有了月亮,靠近窗前的
不只是昙花
低的是夜晚的深度,忍不住得分享一下
朋友圈,是不是还有人关注
很多点赞与评论,都带有倦意
也许草木之上,才能与露珠一起摇晃太阳
利用剩余的构思,想叶子如刀,与豪侠英雄
西出阳关
霸气的人走了,比露珠更透明
一双眼睛
里外都是江山
与恩上公路调试高度
车轮的声音,在盘亘
公路边的碧道
总借势而上
出入山海
有谁能透支一滴汗水
想着瀑布,想着湿地
一个人,从抱山搂海中
无拘无束
自己,也可以为一粒草芥
而调试高度
鸟雀纷抵在枝头
水灵的果子,一直青绿在那儿
高的更高,低的下坠
心窝里有一股莫名的冲动
就是一只鸟雀裂开嘴的经过
只有手下留情,能给树枝沙沙的声音
从不失去的水分也会失去水分
怎么了?代言的时候克服了妒嫉的心
也许只为熟透了,必有一次再见与重逢
不管会产生多少杂念
我们也是,不停地,贪婪地异化自己
对以后的种子而持续怀念,而伏地而行
裂纹至少不会隐退,就像纷抵的鸟雀
为栖息,不停地衔枯草驻扎,我们也是
但会压低自己的背影,被风推远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赞👍🏻
哈哈,不得不说这小伙子非常勤奋,勤奋得到了回报。第一次参加龙华区全国的散文大赛获奖,第一次参加邻家社区文学的征文比赛又获奖。都说天道酬勤,小伙子今年运气不错,不知12月份还会有什么喜事发生?希望你继续加油,用你的双手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深圳这座奋斗的城市是值得书写的,更是值得让人打拼和留恋的地方。来了就是深圳人,愿你早日在深圳安家。
读来唏嘘不已,文学可以改变人生:可以是空理想这样的,也可以是韦奋斗这样的。高洁兄的文字好读。
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母亲是位了不起的农村老太太,独自撑起了5个儿女的天空;女儿的基因里有母亲的刚强、果断和勇敢进取的传承,上天没给她娇美的容貌,却给了她乐观豁达的性格和能言善辩口才。如果丑女因丑而自卑,她的生活将是一地泥泞;丑女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并充满自信过上理想幸福的生活!令人佩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