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闯荡文学路
  • 点击:51250评论:142021/10/25 07:53


2021年一次很偶然的机缘,我在深圳中心书城《深圳晚八点》活动现场见到了作家教授南翔师徒三人。南翔老师瘦瘦高高,西装笔挺,正襟危坐时是师者威严,思想交锋时显渊博才学,插科打诨时却又令人捧腹,当真是神奇。他的两个研究生徒弟也蛮有意思,一个叫欧阳德彬,自称是山东精壮男子,却也有着江南女子般的敏感细腻。他说话小心谨慎,镜框后那双贼溜溜的眼睛仿佛是在揣度人心,因此他的话多半熨帖,使人受用。南翔老师对他也是不吝赞词,夸他是自己的学生当中文学底蕴最深厚的,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百万余字,是个文学新锐。另一个叫吴继磊,他嘴唇紧抿略显局促,偶尔还会托托镜框、理理衣角,似乎不太自在。但我在和他对视的一瞬间,望见了他发自内心的真诚,我知道他有许多话想说,只是不知从何说起。或许他更希望我能提问他,他的眼神里闪烁着期盼。令我惊讶的是,南翔老师介绍他时,称他是**、**和主编。细究才知,他曾是深圳大学文学院某党支部**、院研究生会**、《荔园学志》学术刊物主编。真是人不可貌相。

作为那场活动的受邀嘉宾,我参加了他们的接风宴。席间言笑晏晏,南翔老师劝我“努力加餐饭”,他那俩徒弟似乎习以为常了,嘿嘿一笑便各觅美食,但我觉得这笑里暗藏深意,是师徒间的默契还是对嘉宾的亲昵?我说不准,或许都有。距离活动开始还有许多时间,我介绍了自己不少情况,感觉有点亏,便反客为主,即兴访问起他们来。他们对我说了许多故事。直到我提笔写这篇文章,虽然已是三个月后,那些故事仍在我脑海中萦绕,今日便与诸君分享他们闯荡文学路的点滴故事与心路历程。


南翔三呼

一呼关怀弱势与底层。

南翔在上大学前,十六七岁即在铁路工作,当过七年铁路工人,对底层人民的处境感同身受。当他拿起笔来后,塑造底层人民形象,为弱势群体疾呼,就再自然不过了。他在这方面做的努力,可从小说《绿皮车》和《老桂家的鱼》中窥见。他笔下的绿皮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可见的带蒸汽机的慢车,是流动的茶馆,洋溢着温馨的底层气息。一班车里头的人彼此相熟,有通勤的铁路员工、上学的学生、菜嫂、鱼贩子、乞讨的残疾人……绿皮车承载着人世冷暖,更是一个隐喻:身处高歌猛进时代的人们有必要慢一点。因为“慢下来才能左顾右盼,扶老携幼,让所有的——腿脚不便的、收入过低的、文化不高的、底层的乃至于山乡的人,都能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老桂家的鱼》,则是南翔为惠州疍民奋力一呼的证据。疍民指较早生活于福建闽江中下游及南方沿海一带的船民,终生漂泊水上,以船为家。机缘巧合下,他听说惠州也有疍民,遂欣然驱车探访。之后甚至还和惠州西枝江上一户水上人家成为朋友,几乎年年必带一拨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前去探望。欧阳德彬和吴继磊都曾亲历。他们说,船上有两个细节至今难忘,一是船上无电,照明用的是液化气灯;二是江水不能饮用,需要远到岸上去买自来水,五毛钱一担。南翔深感疍民之苦,有心呼吁改善他们的处境。他推荐纪录片导演拍摄聚焦疍民生活的纪录片《岸上的河流》,带疑患肾性高血压的男主人就医,联系惠州电视台上船采访,发表散文《最后的疍民》,及至在男主人病故后动念创作小说《老桂家的鱼》,无一不是为了生之多艰的疍民。诚如白居易诗云,“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二呼关注生态与环保。

南翔心忧生态环境:“如果没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如果没有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痛惜,我们距离世界末日真的不远了。”他先后创作了《哭泣的白鹳》《来自伊尼的告白》《消失的养蜂人》《珊瑚裸尾鼠》《果蝠》等生态小说,对全人类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做出及时且深刻的文学反应。其中,《珊瑚裸尾鼠》的创作源于其2019年时在媒体上看到各类有关珊瑚裸尾鼠的报道。这是第一次被官方承认的,因为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他在小说中安排主人公前往澳洲,在珊瑚裸尾鼠消失的地方,竖起了一块牌子,叫“珊瑚裸尾鼠终焉之地”,以期警醒世人关注环境变化。《果蝠》原刊发于《北京文学》2020年第8期,时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认为是最好的疫情题材小说之一。他清醒地认识到,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但不能认为蝙蝠天然该杀。人类悯恤动物,到头来是悯恤自身。有人说,南翔的生态小说关心物种的灭绝,体现出一种跨物种的终极关怀,重申了文学的现实关注和人文关怀功能。诚哉斯言!

三呼关注手艺与非遗。

南翔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浓厚,还出版了非虚构文学作品《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他选取15类技艺,15名手艺人,包括木匠、药师、制茶师、壮族女红、捞纸工、铁板浮雕师、夏布绣传人、棉花画传人、八宝印泥传人、成都漆艺传人、蜀绣传人、蜀锦传人、锡伯族角弓传人、平乐郭氏正骨传人等,熔铸历史与当下、理想与审美、思辨与情感,细致刻画手艺人的性格,用心勾勒手艺的发展脉络,深情关切手艺和手艺人的未来发展,试图唤起大众对手艺人及其技艺的现实关注。

他说触发他写中国手艺人的最初动机,是来自现实生活的一种警醒与召唤:几年前,他在深圳松岗做讲座时,首次得到采写手艺人的机会。他采访了一位区级非遗——木器农具的传人文业成,知其想为自制的和收藏的木制农具和家具寻一座博物馆,却夙愿难成,不禁忧心起手艺人的处境来,并撰文为其呼吁。之后,他历时两年,足迹遍布南北东西,寻访了大量的手艺人,完成了《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的创作。他坦言,该书受到日本民间技艺“采写第一人”盐野米松《留住手艺》一书很大影响。但也有评论家指出,盐野米松的书,带着一种淡淡的“物哀”情绪;南翔的书不同,它不是一本“恋物恋旧”的抒情书,而更是一本发现之书、提醒之书,一本不脱离中国文学“文以载道”精神的书。南翔的一段话或许亦可为印证,“在我看来,各路传人的艰辛与企盼、灼痛与欣慰、彷徨与坚定……都应留下不朽的辙痕,不能因其微小而湮灭。”


德彬三叹

一叹故土无情。

虽说是“叹”,毋宁是“恨”。德彬写过一百多万字的都市题材小说,却鲜以乡村为背景。为何?他却说,北方乡村,小时候的忍饥挨冻,数不尽的屈辱与自惭形秽,那些不愉快的记忆结成了痂。生活在深圳,不愿回老家,死也不想埋在故乡的寒土。这是何等的咬牙切齿和斩钉截铁!“未受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他说自己从没见识过田园牧歌式的乡村,从小到大经历最多的,是物质的匮乏、农民的苦难、家族的冷漠、亲情的缺位、乡人的残酷、陋习的肆虐、权力的狰狞……他痛恨周遭的一切,对散发霉腐气息的北方乡村满心抵触,却又无可奈何。面对姑姑被打、父亲嗜酒、三叔烂赌、公职人员暴力执法、底层民众趁火打劫等残酷现实,他没法生出地藏王的菩萨心肠,唯一迫切的愿望只能是逃离!多年后,他如愿来到温暖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才终于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富足。也许在南国春风的吹拂下,终有一天德彬对故土的“恨”会变成“叹”,但释怀到底不是回头,他不是寒来暑往的候鸟,而是志在远方的离弦箭。他渴望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

二叹新城难融。

德彬说,他情愿端着一杯咖啡,在有座位牌的桌前坐定,握着一杆签字笔,冒充城里人。但他又不完全是城里人,浓重的乡土气息就像狐狸尾巴,总会不经意地闪现,使其猝不及防。尴尬仿佛也无处不在,总有心直口快的人拆穿他的粗鄙和不合时宜。这份尴尬,便是说与“乡下人”沈从文听,也能收获一番唏嘘。深圳街头随处可见“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宣传标语,“深圳人”按说是最具现代化气质的城市人,但德彬说,深圳大多是外乡人,无论他们来自哪座城市或村庄,或多或少都有身份认同焦虑,都在寻求身份认同,他自己也不例外。他像一只离家出走的小野兽闯入了钢筋水泥的森林,时有不安却无意离开。他孤独地游荡,“常常钻进城中村小巷,观望别人的生活,看菜摊,看卖鱼,体会那些人间烟火气。从市中心到了那些小巷里,置身那种氛围中,才感觉活得脚踏实地。”那些年,他着意构建自己的文学“鸟城”,与深圳互为印鉴又互相疏离。他在“鸟城”扮演“领主”角色,自由出入于笔下人物的精神世界。他当然可以对他们为所欲为,却常常使他们表现出这样的状态:一边逃离坚硬的现实,一边宣泄苦闷的力比多,既有读书人的清高,又有落魄者的颓废,常常满腹牢骚,语多讥讽。他们真切地带着德彬底层经历的暗影。他出版的散文集《城市边缘的漫步》更是将自己的城市边缘人心态展露无遗,他用心书写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写他们的卑琐、脆弱、苦闷和抗争,写他们的人性和神性。他与他们相互映照,同样渴望被看见、被照亮、被认同、被包容。

到深圳的头三年,德彬有意考南翔的硕士研究生,不擅应试的他屡屡折戟沉沙,直至三战,才于2013年幸运成为南翔的“关门弟子”。在那之前,苦闷、失落、低徊、彷徨是他都市生活的主基调。后来经南翔推荐,他以名誉舍员身份住进继磊的研究生宿舍,备考终于步入正轨,精神也为之大振,时常与继磊讨论文学和爱情。但有时望着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装扮入时的时髦女郎,还是难掩沮丧神情。考上研究生后,因文学创作风头太盛,还曾被注重学术研究的个别老师点名批评。德彬有时会对继磊感叹:咱们这对难兄难弟,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啊?继磊握着冰凉的玻璃酒杯,不做声,出神地望着宠物店里呆萌的哈士奇。

三叹博学难成。

德彬酷爱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不愿过唯唯诺诺的职场生活,便决心做一名职业读书人,自主掌控生活方式,埋首书堆做个博学的人。他在喧嚣的东门步行街租了一间小房子,辟为工作室,室内曲径通幽,书架形成天然屏障。他很得意,说那是他的堡垒,坚不可摧,安全感十足。他意志力坚定,别人上班,他也“上班”,别人周末休息,他依然“上班”。每天上午他会关闭手机切断外界干扰,全神贯注博览群书,偶尔写写文章。“想看的书太多了,哪有功夫闲聊啊!”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宏伟的阅读计划,立志通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从1901年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孤独与深思》获奖起算,迄今已有百多位作家的百多部作品获奖,要以职业读书人的眼光读通读透是非常不易的。我问他,你读书快吗?他说,很慢。带着思考去读,没法快。他会在书上随处圈点,即便是精装本也毫不吝惜。他也不唯诺奖,古今中外名家经典无不涉猎。像个虔诚的信徒似的,他对大师们洞察人心的高超本领赞叹不已,“真不愧是大师啊,太牛了,简直一针见血!”他的文学品质在大师们的悉心调教下也日新月异。可我还是有疑虑,读书能填饱肚子吗?莫非有情饮水饱?德彬跟我说,如今的读书人未必能大富大贵,但只要文学创作足够好,发表的期刊上档次,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所需。说完还不忘冲我狡黠一笑,颇有深意地说道,偶尔再当当文学评委、做做活动主持、搞搞作文辅导,生活完全没问题!

  • 1
  • 2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文学奋斗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55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陈彻打赏2000,共计2000
  • 2021-11-08
  • 张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11-06
  • 520周冠打赏39000,共计39000
  • 2021-11-01
  • hanya123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1-10-28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张夏4举人2021/11/05 23:36:55
    • 分享到:
  • 吴继磊写吴继磊?第一次见到这种写法,姑且称“第四人称”吧。挺让我受启发的,学习了。德彬这么专注,努力,越来越博学了;吴老师在邻家露脸,越来越被更多人认识。都是文学带来的邂逅,让很多文友有了继续写下去并互相交流的动力。写作原本是孤独的事业,有时甚至是遥遥无期的酷刑,但很多人还是甘愿为之付出。能被适当激励是很重要的,也是幸运的,每个师友,每个家人的鼓励,都是宝贵源泉。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夏姐的点评和鼓励,瞎写一通,不足挂齿。写作很苦,有时不知写什么,有时不知怎么写,真写下来了却有不可名状的成就感。
  • 这么一份不与现实成就挂钩的成就感,让我觉得写作再苦也有甜。希望自己能越写越多越写越好,也请夏姐多指教!
  • 在八、九十年代,中国有许多闯荡者,也有许多“文学青年“,这其中有成功的,也有默默无闻的,在深圳这块火热的土地上,成功人士不少,成功的文学青年也不少,主要看各人的桓心,毅力和机遇,有人持之以恒,不管生活多么艰辛也绝不放弃文学梦,也有人虽抱一腔热血,但因生活压力或方式不对或机遇错失,最终湮灭在柴米油盐的生活洪流中,但只要坚持,不放弃,多努力,是金子还是会发光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您的精彩点评,我是初学者,还请多多指教。
    • 王学君5进士2021/11/17 13:40:47
    • 分享到:
  • 南翔的三呼,德彬的三叹,继磊的三觅,是从不同的人生角度,用一样的文学热情在关注社会,书写时代,并寻找一个真实的自己!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经常加班忙到飞起,快顾不上回复了。感谢学君姐的精彩点评。祝好!
    • 江飞泉6探花2021/11/08 12:02:57
    • 分享到:
  • 继磊今年陆续开始斩获奖项,说明一个好的开端是重要的。他的努力和写作技巧也有目共睹,祝继磊能在文学上取得好成绩。预祝未来斩获睦奖。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飞泉老师的鼓励。但凡落笔,必有难度(对自己而言),主题的、技巧的、体裁的……不敢保证反响如何,但我喜欢如释重负的感觉。
    • 暁霞囡4举人2021/10/25 11:59:04
    • 分享到:
  • 形式有创新南翔老师、德彬兄快要成为继磊文章主人公的标配了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晓霞因为是很早就有这个构思,不吐不快。下一篇就不再写熟人了。挑战些新难度。
  • 没有说明作者是谁?假托之原创,或是转发他人作品?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是假托之原创。谢谢老亨。
  • 最近来访
  • 3秀才
  • 3星
  • 2钻
  • 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
  • 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7
  • 0
  • 43
  • 420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