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见的深圳人
  • 点击:100906评论:492019/06/04 20:55

在树上聊天


高高的天空漏下一点亮光,晨风和暖。吃完宵夜的人迷迷糊糊地各自打车回家。睡在榕树上的人互相叫醒,来到地面上,准备奔向四面八方。

他们为什么选择榕树,而不是更加高大敞亮的棕榈树?你看看就明白了。棕榈树叶子粗长,清爽,笔直,一眼可以望穿。身体贴在上面,就像睡在大街上,没有安全感。和老婆亲个嘴,需先确定路上无人。大榕树的叶子多密。一片挨着一片,互相拉着手,风吹不透,水淋不进,可以挡住望远镜和透视镜。所谓一叶障目,说的就是大榕树的叶子。它们搭起了一个巨大的私密空间。人们居住在上面,能搭建三室一厅的房间,也能抠出一室一厅或者单间。丰俭由人,风格自便。

这是二零一八年年末。深圳最低气温15度。几天不见阳光,潮湿,冷入骨髓。每个人必须找到一个取暖的家。深圳平均房价五万四千元每平方米。对于这个年代的人,已经是天文数字。一九八九年的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个新闻,说北京房价每平方米一千六百元,严重超出市民承受能力,大学毕业生不吃不喝一百年才能买套房。若干年后,后人看到二零一八年的消息,或许也会像二零一八年的人一样笑话前人目光短浅。而卡在二零一八年的我,深刻理解这个房价让多少人蹦起来都摸不着。如此,选择住在树上,是不是对这个时代的反抗和讽刺?我的回答:这样想似乎没什么意思了。贬低了住树人。他们选择树,是跟随了内心。

  • 1
  • 2
这是VIP作品,后续内容需打赏才可继续阅读!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 关键词:我看见了他们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50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楊剛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2-08-20
  • 朱铁军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9-12
  • 孙行者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9-11
  • 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9-07
  • 朱铁军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9-09-07
  • 欧阳德彬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9-05
  • 唐兴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9-05
  • 朱正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9-05
  • 刘洪霞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9-05
  • 唐兴林打赏10000,共计10000
  • 2019-09-05
  • 朱正安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9-09-04
  • 胡野秋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9-04
  • 刘洪霞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9-09-03
  • 郭建勋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9-03
  • 胡野秋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9-09-03
  • 郭建勋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9-09-02
  • 唐小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9-01
  • 唐小林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19-09-01
  • 红雨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8-12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8-12
  • 江飞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8-09
  • 文缘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6-12
  • 520周冠打赏21000,共计21000
  • 2019-06-10
  • 文缘打赏1000,共计1000
  • 2019-06-08
  • 陈素云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19-06-07
  • 三叶打赏5000,共计5000
  • 2019-06-06
  • 费新乾打赏10000,共计10000
  • 2019-06-05
  • 太奇打赏2000,共计2000
  • 2019-06-05
  • 笑笑书生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6-05
  • 深圳老亨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9-06-05
  • 无香打赏1000,共计1000
  • 2019-06-05
  • 繁柯打赏1000,共计1000
  • 2019-06-05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看不见的深圳》容易让人想起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这种看不见,某种程度上说是“看不清”的陌生感。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稳定而熟悉的常态,“看不见”便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病症。在城市里人们因陌生而冷漠,因冷漠而无所归依。这篇文章带有一定魔幻色彩,但这种魔幻恰好能体现出现代社会的某些特征。作品在诠释“看不见的深圳人”这一概念时可冲淡化处理。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铁军兄点评!!
  • 前评委参赛,是一个事件。眼高手低的我不敢成为这个事件的主角,王国华敢——他想让大家看看他是不是眼高手低,顺便冲刺奖金(大奖我也想,但能力不够)。就国华本次参赛的作品而言,首先,题目惹眼,别有深意。大家都在写具体的,国华偏要写不具体的,剑走偏锋。其次,写法上,是明亮与含蓄的混合体,暖而不炽,悯而不伤,带点儿诗意。遗憾之处:大题目下只有两篇,显得单薄了,如果有三五篇,就会丰盛饱满些,看起来也会过瘾些。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孙兄关注!!
  • 在南方的一座城市,人们在四面八方逼近的压力下,活生生被逼到树上成了鸟人。而在不断完备的地下铁中,又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失魂落魄者。作者以举重若轻的现代派手法,营造了一座亦真亦幻的大城,使读者生发出多种联想。写实与写意交相辉映,透过虚实相生的光影,得以窥见一座现代之城。这是一座卡尔维诺笔下看不见的城市,也是经典电影《黑客帝国》中的母体。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德彬的点评!!
  • 自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写纪实文体的白俄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非虚构写作一时兴起。但非虚构的面貌应该长成什么样子?一味纪实的纪实性,会削减其文学性思想性,文学是人学,它关乎哲学关乎精神关乎人性,衡量一个写作者的高低之见,独特新颖的形式和文字表达就是一个重要标准。如国华老师这篇非虚构,在现实与虚无之间就无缝衔接得很好,《看不见的深圳人》这个“深圳人”指向的是独立个体的“我”也是集体意识的“我们”。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看不见的深圳”所要表达的是,城市对人的异化。“住在树上的人”与“地铁上的人”非常富有寓意地象征被城市异化了的城市人,他们需要逃离到“树上”和“地铁上”,却不能在坚实的大地上。因为他们要逃离现代性的焦虑感、无根的漂泊感和不安全感。逃离城市的悖论,逃离精神的荒原,却终究逃离不了生活的日常。作者荒诞的笔法却道出某种文学的真实,可以从中窥见到作者对人的异化的反思与批判的意识。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洪霞女士点评!!
  • 散文描写了当代都市里两种“看不见的人”:一种在树上,一种在地铁里。“在树上聊天”让我想起卡尔维诺的《树上的伯爵》,都住在树上,都在逃避某种生活,非常像隐喻。不同的是卡尔维诺笔下的伯爵尚且有坚持逃避的自由,而今天住在树上的人们,仍然得下地讨生活,无法完全自由,更显出无奈。地铁里的“他们”也一样像隐喻,如蝼蚁一样地奔走忙活。地地道道的散文写出了小说的味道,其实真正的文学是超越文体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胡老师的高评!!
  • 好些年前,“口述实录”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大行其道,某述某录,披上真实的铠甲,指哪打哪。后来有“非虚构”,我不知道是不是受其影响。这不是个好事。“口述实录”本来是史学,充其是新闻那个筐里的,不能挤在文学的队伍。我觉得厘定“口述实录”和“散文”的区别至少有一个标准,前者是没文学性的,顶多是文学的雏形,而后者是。国华的散文是货真价实的散文,而且极具文学性,有观察、有思辨、有义理、有文辞,所谓文质彬彬也。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郭兄给予的评价!!
  • 王国华的作品,具有清晰的辨识度,以及敏锐的视角和难得的深度。比如说他的《在树上聊天》,表现手法之新颖,观察之独特,描写之仔细,想象之奇妙,无不给人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虚幻的描写,是为了抵达更高的艺术真实。作者堪称是一位深谙艺术奥妙的写作高手。《地铁里的“他们”》则从另一个侧面,描写出了深圳人的众生相。在时代的列车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并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文章滴水藏海,寓意深刻。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唐兄点评推荐!!
  • 身在深圳这个城市其中,却反写其“看不见”,反而要突出它的无处不在,存在于我们的精神心灵之上。因此他的叙述结构也就脱离传统的纪实观念写作,其文学性思想性当然是棋高一着,用小说结构写的新散文,堪称灵魂写作。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正安女士点评!!
    • 2童生2019/09/06 09:49:18
    • 分享到:
  • 看不见的深圳人一个在树上,一个在地铁里,她们都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深圳的房价均价都在5.4万/平米,乃高耸入云,对于某些人来说是谈虎色变。既然买不起房自然要寻找自己定的安身之地,住在树上,把住在树上当成了自己的家(三室两厅),呵呵,稳喻手法随手拈来,这里亦想到古时杨万里诗人用到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把天与日比喻成皇帝,把莲叶和荷花比喻成自己。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点评!!
    • 唐兴林4举人2019/09/05 14:39:05
    • 分享到:
  • 情怀是一个作家最大的才华。从这两篇散文里我真切感受到了作者对这个充满欲望的浑浊浊世界的深层思考,和一种植根在心中的理想情怀。有时候面对嘈杂的世界和各种各样的伤害,就觉得人活得好累。作者笔下的树上那些人多幸福呢,我想,那是一个理想的世界。可是我们谁的心中没有一个理想的世界呢?每周从龙华坐地铁到宝安来回两次,就是因为有“他们”的陪伴,我才感到不那么孤单。看到最后,我眼眶湿了。这就是文字的温暖。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兴林兄的点评!!
    • 红雨5进士2019/08/11 10:55:26
    • 分享到:
  • 昨天王老师来了沙井,听他亲口说自十来岁开始写作,已写了三十几年了。难怪他写出的文章就是不一样,想来想出,我认为用卓尔不群,这个词来说他的文最合适,在深圳、在宝安,我读过不少人的文,感觉他的散文才是真正的散文。王老师对一桩事、一个人、一棵植物,都有他独特的视觉和领悟,所以写出来的文自然就带着他不同于别人的行文风格与气质,加上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就能赢得读者的喜欢。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李红点评!!!
  • 昨天在沙井听王老师说他今年不当评委要参赛。上网一看,6月4号就发了散文。近两月我忙着在外游玩,今天学习老师散文。老师用住在树上的人来揭示房价升高,用“他们”来描写人们生活的艰辛。在老师的眼里,动物、植物、花花草草都有是有生命的,只要你有时间去对视他们,你就会感觉到“他们”的“魂灵”的存在。王老师的散文信息量大,文中不仅有悲怜情怀更有温度,也让人充满活力。读老师的散文,言语轻松,更有寓意。值得学习。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大姐!
    • 江飞泉6探花2019/08/08 23:26:31
    • 分享到:
  • 国华老师是散文高手,这毋容置疑。但这两篇又完全让我惊喜了,这种惊喜仿佛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我想到了蒂姆波顿的《大鱼》,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演的青年父亲那魔幻的人生之旅,抑或像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结尾让马孔多化为乌有的那一阵风。这是我细致阅读这两篇散文的第一感受。其二,国华老师的文字不仅准确细腻,而且带着体温和心跳,如果说树上聊天的人们还是作者熟悉的个体(朋友或情人(亲人)),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那么地铁上那些“他们”,实实就是我们,平常而不甘的你我他,这座钢铁巨城的新鲜人,拼搏者,竭尽一生都买不起一套还可以的房子的我们的同行者。而我们却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就像瞬息倒下身体冰凉的姑娘——
  • 那一刻她在想什么?她的“魂灵”能安息吗?绝望吗?怨恨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冷漠的人群么?谁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个城市最好的一面就是,让所有“他们”都变成“我们”——极度困难,不是吗?
  • 但至少有作者这样秉持一颗温柔之心的良善人士,能贴身去感触“他们”的困境与欣喜,美丽与忧愁,多少能让这座城市温暖起来。而我们,都希望所有“他们”能被温柔相待。
  • 谢谢飞泉精准的点评!!
  • 散文不长,作者用荒诞虚幻构造一个空间,把房价物价等现实话题与之融合,与平行世界的读者产生共鸣,发生化学反应,擦出火花。可以看出作者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然,一人之力难以匹敌,借文抒情。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点评!
    • 文缘4举人2019/06/08 17:41:25
    • 分享到:
  • 读了此篇,看到了强者,但更多地看到了不强者。现实就是这样,在地球村里寻找生存的空隙,不能只有悲哀,而要用阳光照亮心情,用积极点燃行动。放松和放开同等重要,不能让心萎缩,拥抱城市同拥抱爱人都是温馨感!多点关爱,多点浪漫,阳光总在风雨后,佩服作者的心境:“他们”像扫描机一样,记住每个人的名字,每天都整理一遍…“他们”按自己的逻辑牵引…运行着深圳的地下世界。我只希望还是坚强、不必在意的漫长…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品读。
  • 很喜欢读国华老师的散文。床头放着他的《街巷志》,睡前随便翻几页,觉得身子会变轻,心里充满温柔的忧伤,梦也会来得早些。这两篇文章同样具有王国华特色与品质,但也有不同。《在树上聊天》颇具魔幻色彩。树上与树下,是两个世界,一为红尘、江湖,一为心灵、精神。能上树的人是幸福的,他们拥有自己的秘密,不足为外人道。《地铁里的“他们”》写出了深圳众生相,他们逸出自己,停留在地铁中,各自鲜活各自悲喜——跟我们一样。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好的文章,每一句话都是另一一句话。读者能从字句之外,读到作者的思想与性灵,也能读到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在国华老师的细腻、幽深、精确的文字里,我们发现的是美与忧伤,也是艺术的快感。
  • 谢谢瑄兄鼓励!😅
  • 昨儿国华兄告诉我,他今年不想当提名评委了,他是作家,他要创作,他想以普通作者身份参赛,特此告知。这有啥子不可以的呢?我们都是普通人,在评委岗位就是评委,在参赛岗位就是参赛作者,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之牵累,这太好了,太好玩了,为此,赞一个!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又及,才二章,不过瘾
  • 参赛就选自己最满意的,其它有些还不太满意,不敢露怯😎
    • 廖东平5进士2022/08/19 22:05:19
    • 分享到:
  • 王老师的《街巷志》我看得津津有味。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多数人写作,都是从现实中去寻找素材,然后把作品写实、写满。欣赏《看不见的深圳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是如何发挥虚构与想象的影响力。王老师把这种虚幻的东西驾驭得非常成熟,让读者脑海里一直闪现着住在树上的人、在地铁里拥挤的“他们”画面。房价高,房奴多直接发出呐喊,就如倒白开水一样会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地铁的“他们”也是极好的隐喻,无论是怎样的性别、什么样的样子,只因他们不怕辛劳,才创造了深圳的繁华。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点评。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3星
  • 2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
  • 0
  • 1
  • 34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