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由多么可贵
就像今夜的晚风,
还能从你身旁轻轻掠过,脚步轻盈
耳鬓私语还在作响
远处枝条没有停止摇曳,
树叶传递的讯息缓慢了许久
如同沙哑的琴瑟漂浮在岸上
寻找一致的方向
隔壁店铺失去往日的喧闹,
看不到人员攒动的景象,仿佛那是昨天
闪过的一道光影,匆匆而过
对面迎来一杯冰淇淋,
雪白的灯塔搅拌着焦灼的心
一点点融化灼热、难耐、苦涩
2.那些耐人寻常的日子
听说,不远处有嘹亮的歌声
就像你细腻的话语娓娓道来
鸟儿落在树梢、风筝悬在半空、枝叶泛黄
还有余音未了的回声,等待出发
九月,还没有走更远的路
泥泞的沼泽将往日的喧嚣遮盖
只有闲庭碎步留在室外
那些包裹的行囊摇曳在风中,
潺潺的流水滑过指尖、额头、脸颊
四溢的水珠洒满秋色
来不及回望,那些耐人寻常的日子
像一柱清香渺渺而来;淡淡忧伤
流淌着古铜色的斑驳与焦灼
3.相见终是再见
还记得晨起的雾在远处缭绕,
层层叠叠堆积的幻象
从寺中木鱼敲打、撩起袈裟、转身回眸
如风的脚步拽住前尘
奔腾的骏马驮着经书,
不远万里,一程颠簸、惊险、考验
回到你的身旁,当卸下厚重的脚步
依旧纯净,眼里泛着泪花
凝视夜空,只有星辰点点
那些涌起的翻腾潮起又潮落
积攒的话语徐徐落下
4.就在那个路口
就在那个路口,还没有辨认对方的身份
时光在我们脸庞上打量,增加少许的褶皱
和一路的欢忧
日子如同往常一样,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里
长跑,直到余晖定格在落日傍晚后
留下斑斑点点
夜色总会匆匆而来,没有一点讯息
迟到的脚步夹带整日的忙碌,拧开的水龙头
转身就忘记关掉
流动的水波迅速滑向低处,
贴近地面,靠近土壤;吐露芬芳
一枚绿色,慵懒地舒展腰身
5.清早,遇到陌生的人
清早,就像你出门时,
忘记戴的那顶帽子倾斜在鬓角
转过身就合上了双眼
八月还没有勾勒出鹅黄的色调,
叶子翠绿、青草繁茂、偶尔凋零几片
抖落在地面随风就带走
看到急促的脚步,
隐藏在街角、路边;混入人群
哪一个勾起你片刻的停顿
来不及凝望,哪怕短暂的停留
即使迎来宽敞的马路;起早的大爷、大妈
投来的羽毛球、跑步声;落在掌心的一片秋叶
都将沉入我的心底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我们阅读网络小说各种题材,比如穿越、宫斗、职场、言情等,故事很精彩,人物很鲜明,但总觉得会少一些什么,其语言、情节与小说的张力都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创造出迷人的气息,给读者阅读带来冲击。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职场故事似曾相识,而语言与节奏把握相得益彰,呈现出一个现实与心理都趋向虚无的多向文化空间,如同昆德拉的小说一样,可此小说的重点并非叙“事”,而是造“境”、抒“情”。
这篇成长小说刻画了一个思维活跃、生动有趣的小女孩,把她写“活”了,特别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里,孩子们如何与父母、阿姨、兄弟姐妹相处,小说站在孩子的世界作了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既严肃又天真,给人们的启发较大。我比较欣赏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特别是视角的转换比较成功,浑然一体。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成长小说,适合家长、老师、同龄人阅读的一本好作品。
主人公从贫苦农村出发,跨越山川湖泊,来到寸土寸金的城市打拼,持之以恒地向梦想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换来了命运的逆袭。 创业的道路无疑是辛酸且苦闷的,充满荆棘和坎坷。而今凝目回望,仍将感谢曾经那个不轻言放弃的自己。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他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路走来,既要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也像海绵一样挤干“水分”,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创新、包容、进取是真正的深圳精神。
这篇我今年读的第一篇的文章,这个小说有一股生猛的原生态气息,在我的脑垂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生来就是一个感性动物,但我当时还是克制下提名的冲动。我的原则是要把所有的小说和文章看一个大概,才能提名……两栋楼对窗而立,无数个夜晚,他们在熄了灯的床上观摩对面投在窗子上的女人身影,一道凹凸有致的影子慰藉了他们许多个春夜……小说里的多处写实,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住……我始终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必须品。
今年我的提名原则也是跟陈卫华老师一样,尽量以提新面孔、年轻人和我不熟悉的作者,手中票数有限,希望鼓励到更多的新人。作者作为新生代都市人,他的笔下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数个大都市里恋爱和生活,看着都是不相干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相同的价值观,最后却都被作者巧妙地捏到了一个小说里,还是亲人情人和友人。作者说到:社会学中有一个说法,世界上任何两个人最小可以通过六个人联系起来。他在这篇小说中做到了。
此文文笔流畅,语言有节奏。我最喜欢这篇文章的是语言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句子,读起来富有弹性,在节奏中阅读,很容易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之中,我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角色了,为她们的故事动情,被她们的真爱所打动。我是一个完全的异性恋者,我并不了解同性之间的爱恋,但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她们的爱一点也比男女之间的爱逊色。深圳是“我”心中的圣山,“我”的爱人在深圳,给“我”介绍深圳,她的深圳就成了“我”的圣山。
历来如此,人之道与文之道异曲同工。求新,也是一种选择。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所以,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能让人留心。这里,不仅仅是作家的发现,更是作家的选择,读者的期待。
人如生活之浪,需要在时代中飞扬,在作家的发现中激昂,作者的的选题,构思,落笔都很好,如能再多讲点故事,多些生命的过往打捞,更好!
一些生活的细节是可圈可点的,空间格局也有回响。 如果不代替“人物”发表意见,让“人物”自己出镜,更妙。但不失为一篇有腔调的作品。
作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文字干净,节约,有一种泰然的气质。信手拈来的一些句子,将双城典型环境中的人生况味勾勒的从容,超然,又深入其中,张弛有度。
以科幻的手法,让人事,现实与超现实相互交融交织,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体验。以其殊异性,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形貌。略失于仓促。但不失仍是一个值得继续打磨的文本。
题材虽不新,还是容易引起共鸣。广场舞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是自发组织的,大妈大爷们精神的需要,几个主角有各自的故事,可以说多少个舞者就有多少个故事,是长篇是中篇,是几部长篇难详尽的一个大妈。我有首诗里写道,她们被老龄丈夫粗暴地赶出家门,一直在公园大唱革命歌曲!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发现了也呈现了,可是还需要进入所谓的化境,即看山还是山。需要让他们再次粉墨登场,可以一笔带过,而避免道德优势与审判之嫌
人物的命运感很强,他们在时代面前的苦与乐都在故事的兜兜转转中得以体现。这是地三鲜今年连续多篇中我个人觉得最可贵的一篇,特点保持了文章标题亮眼之外,对人物的刻画很有章法,故事也相对圆熟。
好的非虚构未必是记录大事件,恰恰相反,记录个人生活里闪烁着光辉的微末故事,恰是我们作为平凡老百姓最值得做的,因为大事件自有史官记录,而我们的人生记录者只有自己。这位维修店的小老板文采如此之好,如果能多写一点、选材再种类丰富一点,你的维修杂记是能获大奖的水平。最后再把今天偶得的一句名言分享给你: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这篇小说写出了人生的无常感。一切都是偶然。亲情、爱情、友情,都是那么回事,无所谓神圣与庸俗。萍水相逢本身就是理由,此外不必再寻找其他的理由。作者对人生有一种冷冷的看透,不赞美也不抨击,只是以零度情感予以叙说,如冷月照江河。语言老道,叙事精妙,很有功力。
瘦弱的身体蕴含着强大的能量,坚毅的性格中不乏铁汉柔情。老人坚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丰富的果实,烈日下摇着蒲扇,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时间。坐在垄间,呼吸着自然的气息,欣赏自己丰收的果实,享受生活的安宁与静谧。分别之际,老人晃动着饱含风霜的双手,将不舍与祝福送向远行游子。
看到吃这个字,两眼放光,阅读全文,只因兴趣看文且非专业出身的我不敢评价老师文笔如何,也没尝试过老师老家的美食,不知道深圳吃到麻辣串和煎饼的算不算的上正宗,但是老师提到的潮汕确实汇集了不少美食,初次去潮汕,皆因流传的那句“没有一头牛可以活着走出潮汕”而特意休假去享受美食,第二次去潮汕,本想着再吃一次牛,却吃到了鸡,吃完才发现“没有一只鸡可以活着走出潮汕”。还有奶茶,潮汕的茶文化也是顶呱呱的
作者以细微的方式,捕捉生活场景,写出母亲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表达了对母亲的敬意与爱意之情。间隔之间的排比式,感情强烈,彰显一位中国式的伟大母亲形象。
从开头的五个字,我脑海里就响起了《舌尖》的bgm,自动代入李老师的经典旁白:“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法,忙碌了一天,陈师傅准备……”,不介意来个地方特色小吃安利,让“陈师傅”再忙碌起来。这是时间的味道,这是人情的味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