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间铃响马帮来,新式运输挣钱忙
  • 点击:107436评论:12013/05/06 17:48

山间铃响马帮来,新式运输挣钱忙

——一位山村马倌活跃在大都市成就百万的传奇

建国初期的一部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讲述了一支政府的马队活跃在边境的崇山竣岭,为老百姓运输生活用品的故事,让观众了解了马帮的艰辛生活状况。而今天,你能想象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也活跃着这样的马帮吗?今天的马倌已经是月入过万的高薪一族了。在深圳,一位打工小伙子经营着一支马帮,创造了百万身家的资产——马帮是做什么的?他又是如何挣钱的?请看他的经历——

 

灵机一现  搬运民工用马运输工程材料

今年26岁的张世明是广西天峨县人,16年那年初中毕业后就在家乡砍柴为生。家乡闭塞的环境让不安分的他时常渴盼着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2005年,18岁的张世明随着一个老乡来到了深圳,开始了他乡的打工生涯。

老乡把他带到了龙岗的一处工地上,成了一个建筑民工,这让张世明不无失落,要是能进工厂做多好啊,免得遭受风吹雨淋。人生地不熟的他,连这个小小的梦想也无法实现,只好老老实实地成了一个挑砖拌沙的建筑小工,如此一做就是两年多。

2007年5月,包工头接下了一单园山度假村的活。深圳原来是个山区,城郊多山,因此一些地产投资商把目光盯在了郊区的山上,开发一些旅游景点,设度假村、别墅区大兴土木,这样也就需要更多的建筑民工。这度假村建在半山腰,刚开发时那些大型机械上不去,所有建筑材料都得民工肩扛手拉上山。山路崎岖,民工挑着百多斤的物品可想而知有多艰难,包工头眼看着工程进度缓慢,心里急得不得了,死命地催促民工们加班加点,这一来,问题就发生了。

那天傍晚,张世明这批民工运送最后一批工程材料后下山,按规定应该下班了。可是包工头命令中带着强求,让民工帮忙再送一批材料上山,无奈大家只好遵命。张世明和那帮民工每人挑着百多斤的工程材料再次上山,在上一个陡坡的时候,一位四十多岁的汉子一脚踩空,一个趔趄便骨碌碌地向山下滚去。众人一阵惊慌,但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年汉子一路惨叫着……等到众人在山脚下把中年汉子找着时,中年汉子已经昏迷不醒,身上摔伤惨不忍睹,经医院检查,他的腿被摔断了,从此只能瘸着一条腿,更为严重的是,他被摔成了脑震荡,今生只能在床上度过余生了。中年汉子遭了难,那个包工头的日子也不好过,他赔偿了将近20万才把这件事处理完。

工程仍要进行,张世明他们的工作还要继续,只是每个人更加小心翼翼,包工头想催大家又不敢催,工程进度又让他牵肠挂肚,愁苦写满一张风霜的脸上。那天吃饭时,包工头愁眉苦脸地连声哀叹,对着张世明等人说:“怎么办啊,工程再赶不上进度,合同期延误,投资方一定要找我的麻烦,最直接的就是扣我的工程款,如果是这样,我又怎样拿钱给你们结算工资啊?”工友们面面相觑,大家又有什么办法。

张世明的心里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更安全不发生意外,又能挣更多的工资,突然间他想到了以前在家乡砍柴的情景,砍好柴后都让自己家中的马来驮下山,崇山竣岭中只有那些善爬山路的马才能胜任,而且马负重多,运输量大。在他们家乡,家家户户都养有马或骡子,它们就像耕种农田人家的牛一样普及,可是广西到深圳,千里迢迢,怎么才能把马运输过来呢?他心里没谱了。

张世明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包工头,包工头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一脸惊喜地说:“你帮了我的大忙啊,你赶紧回家去,组织几匹马过来,帮我运输工程材料。马怎样过来,好办啊,请一辆车运输过来,不就行了?”包工头的鼓励坚定了张世明的决心。

2007年7月,张世明回到老家,打算把自己家的马牵到深圳去,家人们都劝他认真考虑,长途运输行不行?马儿到了那样的环境能否适应?张世明向家人分析了深圳的情况,终于征得了他们的同意。按一个人管理三匹马的习惯,他另外买了两匹马,请了一辆农用运输车,长途跋涉了一天一夜,花了运费2000元,终于把马运到了深圳。买一匹马5000元,这次的投资是12000元,张世明可谓是倾尽家产搏这一回了。

 

发财新招  挣更多的钱买更多的马发展

从山脚到山顶,约有一公里的路程,一个民工每次只能挑100余斤,一吨货物需要20趟左右,需支付工人工资100元左右,而这样至少需要一天半的时间。张世明提供的马匹,一匹马一次能负重400斤,时间提前在半天左右就可解决一吨货物的运输,他的收费是1公里1吨货物运费50元,等于是民工的一半。那个包工头可谓是欣喜若狂了,把运输的工程全部包给张世明,其他民工则抽调去工地上干活,工程进度得到了保证,一高兴,包工头自己把运费提高到60元一吨。张世明在山脚扎下了帐篷,给马儿盖了一个简易的木棚,开始了自己的运输生意。

自此,马儿的铃铛飘响在园山的山路上,清脆悦耳,赶马的张世明更是心花怒放,三匹马一天就能运输8吨多货物,那可是将近500元的收入啊。当然,并不是天天都有运输的生意光顾,但一个月下来,每匹马各为他挣了4000元的收入,第一个月,不计自己那匹马的成本,他就把投资挣了回来。一匹马的喂养费每天在10元左右,吃的是玉米、麦皮和山上的野草,挺便宜的。

第二个月,张世明兴致勃勃地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那天,包工头要他一天之内把15吨建材运输上山,突然间增大了工作量,张世明担心马儿吃不消,可他又不能拒绝,毕竟人家的工程要赶进度,那天他赶着三匹马从早忙到晚,马不停蹄地运输,总算把任务完成了。张世明自己也累得浑身要散架了,可他看着自己马儿的疲累,那更是心痛,当晚他熬了一大锅玉米粥加上鸡蛋,好好地慰劳着自己的“朋友”。

然而不幸来了,三天后一匹马懒洋洋地卧在马棚里,任是张世明怎么吆喝也不起来,马儿的眼中流出了泪,摸摸马的额头,烫的很热,马儿一定是病了,这让张世明大吃一惊,他恐慌起来,自己一点也不懂兽医的知识,怎样救助自己的马?他慌忙地来到市区,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卖售药的店铺,可是店主也只是知道给猫儿狗儿配点药,无奈之下张世明只好拿了些动物退烧的药赶回去,喂了给马儿吃。提心吊胆地过了一个晚上,张世明心急火燎地到马棚一看,傻眼了,他欲哭无泪,那匹生病的马再也站不起来了,眼睛永远地闭上了了。

失去一匹马并不简单地是失去了5000元,而是影响了自己的生意。有时工程一赶进度,包工头就要他限时运输,这让张世明左右为难,不接生意那是傻瓜,可是太累了他又担心自己的马。

就在张世明患得患失的时候,更大的不幸接踵而来。那天下午,他把马圈在马棚里,自己搭车去附近的镇上购买马料,谁知等他回来,发现马棚里的两匹马没了踪影,难道是马儿自己跳出马棚觅食去了?张世明发疯般在四周的山上寻找,根本不见踪迹,最后他不得不接受马儿要么是走失了要么是被盗了的事实。黯然神伤的张世明一连在帐篷里躺了几天,忙了两个多月,到头来一无所有,他有些心灰意冷。

包工头找上门来,得知他的不幸,也得知张世明有想再去打工的念头,他激将道:“你不是就这么经不起风浪的人吧,这么一点挫折就让你投降,你以后还能成大事业?”包工头的话让张世明幡然醒悟,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张世明下狠心要东山再起。他回到家乡,东借西凑了一笔资金,购买了6匹马。而且这一次他学聪明了,一个人只能管理三匹马,他必须再请一个帮工,他请了一个懂售医知识的老乡,开了2500元的工资,那位老乡就乐颠颠地跟了他来深圳。

有了6匹马,应该有不错的生意。刚开始确实是这样的,那个园山度假村的工程让张世明忙活了好几个月,也让他挣了一笔。到2000年底的时候,他偿还了购买6匹马的借款,等于是说他挣下了6匹马,这也就是说除了成本他还挣了3万多元,未来又向他展开了笑颜。

随着工程的进度,那个度假村基建工程完毕开始大规模的修建,于是工程方修建了一条公路方便汽车、大型机械上山,这样一来,张世明的马儿运输从此失去了业务。静下心来想了几天,张世明终于明白,自己原来一直是在等候别人送上门来的生意,如今自己要主动走出去,寻找业务,寻找生存的路,这就是市场经济啊。

针对马帮就是在不通公路的山区为别人运输货物的特点,张世明在龙岗附近的山区转悠。2008年3月,他接下了一家通信公司要在山顶设立发射台的建材运输业务,对方也一直为如何运输建材上山苦恼呢,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这次之后,张世明明白了交际的重要,他也印刷了名片,从劳工的角色转换为生意人。

没多久,他又遭遇了麻烦。原来接下给人运输的业务,张世明和对方都是口头下单,工程款也是做完业务之后结算。2008年6月他给一家电力工程方运输电线杆架的建筑材料,足足忙了两个多月,运输工钱有6万多元。张世明断断续续地领取了1万多元后,那个包工头就开始一拖再拖,最后竟撒赖不给,包工头欺负他是一个外地人,也没有签订合同,就是不给张世明工钱。

诚信在市场经济下遭遇了打击,吃一堑长一智,此后的张世明学会了签订白纸黑字的合同。

张世明带着自己的马儿转战在深圳城郊的山区,慢慢地,他一挣了钱,就回老家购买马儿,不断地扩充自己的队伍。到2010年,他已经拥有了20多匹马,请了7个工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马帮,事业终于走上了正轨。

 

成就梦想  只要有山区就有马帮的存在

2010年9月,张世明的生意有了竞争,一个叫周富光的小伙子也赶着三匹马来到深圳从事山区运输。这个周富光也是广西人,原先是张世明手下的一个员工,在他这里赶了一年多的马,如今有了经验,也走单帮做起了老板。到了2011年6月,在深圳从事马帮运输的广西老乡已经有了十几人,马匹也达到4、50匹。这些人都是老乡带老乡、亲戚带亲戚,全是广西人的势力。

开初张世明对有了竞争对手并不放在心上,哪门生意没有竞争对手呢?何况大家还是老乡呢。可是周富光他们不这样想,他们要从张世明的口中抢一口饭吃,就用了一种极端的方法,降价!那些人把运费降为40元1吨1公里,凭着这样的竞争手段,他们也揽到了一些业务,乐滋滋地做起了老板梦。

面对这种类似于“杀鸡取卵”的生存方法,张世明只能静观其变,他用自己一惯的良好关系和服务做着自己的生意。而其他老乡则不是这样了,一有了业务,他们哄抢而上,拼命以低廉的价格吸引雇主,没多久负效应就来了,有些马倌要么生意完了一结算,根本没挣到什么钱,有些马倌则是为了完成任务,超负荷地让马儿劳动,马儿被累得垮下来,导致得不偿失的后果。张世明不无郁闷,运输市场被这些老乡搅得一团糟,谁也没得到好处,他几次联络大家团结在一块,可是那些老乡都冷冷地拒绝他的诚意。

正因为这样,那些雇主掌握了这些广西马倌“窝里斗”的特性,每次有业务都叫来好几个马倌:“我这业务,谁出的价钱低,就给谁做。”于是那些老乡憋着一口气,互相竞价,每次都压得几乎没有任何利润。更有一次,几个老乡竞争的白热化时,一个老乡赌气说,10元1公里1吨的运输收费,把那包工头也吓了一跳,这不是在做生意纯粹是“斗气”了。张世明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样下去他们都得收拾行李回家,他在思谋如何团结大家拧成一股绳,避免无序的竞争,创造健康的市场。

2012年2月的一天,老乡朱新贵接下了一单为人运输20吨水泥上山的业务,按理说他那三匹马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可这小子一咬牙硬是承诺下来,他死命地驱赶着那三匹马来回地运输。天快黑时,马儿累得呼哧喘气,口吐白沫,即使这样他还差5吨多货物没能运输上山,如果没能按协议完成任务,那他不单是得不到一分工钱,相反还要赔偿损失给对方,朱新贵急得快要哭起来了。张世明得知情况后,立即支援了6匹马过去,四个来回就帮朱新贵把那批水泥送上山,这让他心存感激,也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好处。

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张世明的威望在马倌老乡中得到提高。2012年4月的一天,周富光因为做的早,自己也有了6匹马,可是那天他的6匹马不知误吃了什么东西,先是腹泻不停,他捣鼓着给马儿吃了写止泻的药,当晚稳住了病情。可是第二天起来,一匹马儿已经悄无声息地死去了,另外5匹马也奄奄一息,鼻中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这可把周富光急的哭天喊地。危急时刻,张世明和那位懂售医的老乡带着对症的药物赶来了,经过一番抢救,总算让那几匹马脱离了危险。对于张世明的不计前嫌,周富光流下了感激的泪。

张世明抓住机会,把所有的老乡聚在一块开个会,在会上他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家成立一个类似股份制的团体,接下业务的人提成10%的劳务费,其他按每个人出的马匹数量分享应得的劳动报酬,统一对外报价。这个大家都好的提议得到了老乡们的赞成,2012年5月,一个团结的广西马帮成立了。有大业务,所有老乡的马匹都能上阵,众人挣得也就更多;如果业务量小,那就每人出1匹马,这样大家也都有事做。广西马倌终于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不会再像以前要么有生意时累得要垮下来,要么一段时间闲得发慌。

2012年8月,张世明得知盐田梧桐山风景区要在山顶建度假村,有三十多万吨的物资材料需要在半个月内运送上山,时间紧,任务重,很多老乡都觉得完不成任务。可是张世明签下了合同,他一边组织大家立即开工,一边发动大家集资,立刻回老家购买新的马匹。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工作的干劲如火般燃烧,几天后,50多匹马从广西运到深圳,100多匹马浩浩荡荡地行走在梧桐山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任务如期完成,老乡们赚得眉开眼笑,而张世明的提成加上自己40多匹马的劳动报酬,一举突破了百万大关,一不小心就成了百万富翁。

如今,张世明已成了名副其实的“马帮帮主”,他不再当马倌赶着马干活了,他的马都是雇着帮工赶,他的任务是四处联系工程,为手下的100多匹马和30多个老乡找活干,成了一个专业的马帮经纪人。

让张世明开心的是,马帮的运输行业不单是自己获得了成功,而是带动了大家的共同富裕,一个马倌只要有3匹马,月收入就可达到万元左右;下一步,张世明和老乡们决定向深圳周边的城市东莞、惠州发展。对于未来,年青的小伙子更是充满了信心:“不管是深圳还是其他城市,只要还有公路无法抵达的地方,就有我们马帮生存的空间。城市现在需要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城市都需要我们。”

读者朋友,你认为张世明说得对吗?


  • 1
  • 2
这是VIP作品,后续内容需打赏才可继续阅读!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 关键词:马帮新式运输百万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6664举人2013/05/07 15:37:55
    • 分享到:
  • “马帮帮主”说的很对,但是文章让我感觉看的有点眼晕啊,开头怎么都不空格啊?有一键排版啊!先顶10票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0星
  • 0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2
  • 100
  • 8
  • 58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