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那些事
  • 点击:113828评论:482016/09/26 02:21


生似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1:死亡杂谈

死亡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和恐惧感的词汇,也是一个人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尽管对于死亡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尽管人们生活是那样的艰难,但大多数人也最喜欢讨论生存的话题,不愿正面提起死亡。

生死轮回,世间常事。面对死亡,我们如何选择呢?其实,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死亡的时间,无法预测自己未来死的方式。有人说:我喜欢打麻将时做一个杠上花大笑而死。有的人说:如果我得了癌症,我什么也不管了,到各地去旅游,走到哪黑就在哪里歇。也有人说:如果我得了不治之症,痛得那么恼火,就喝点农药自杀而死。我觉得还是脑溢血来得快,死得没那么多痛苦。

但人的一生并不是按照你想的那样去生活,也不会按你想的那样去死。我认识的一个人,他因为中风瘫痪在床,又患有老年痴呆。他儿两个女儿,一个在台湾,一个在深圳。家里只有儿子媳妇和老婆在家。女儿们给父亲请了一个保姆,弟媳,母亲一起来照顾父亲。父亲在病床上睡了七年,父亲在床上时间睡长了长了褥疮,他们又根据医生的单方把褥疮治好。父亲清醒一点时,舌头打不直,说话不清楚,家属们只能猜。有时他还要让老婆早上五点推他去上学。

家里有个瘫痪在床的病人,其它的家属就出不了门。在外地工作的两个女儿就多出些钱。病人烦躁的时候医生就会给些镇静剂,病人又安静的在床上睡两天。这病人全是老太婆和女儿照顾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1
  • 2
这是VIP作品,后续内容需打赏才可继续阅读!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 关键词:死亡  临终关怀  生前预嘱 义工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24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仪桐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30
  • 仪桐打赏100,共计100
  • 2016-09-30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9
  • 严仕英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9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9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9
  • 柴火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9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8
  • 张夏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8
  • 柏亚利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8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7
  • 李玉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7
  • 道长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7
  • 江飞泉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6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6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6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6
  • 心灵拾贝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6
  • 红雨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6
  • 莲花汉子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6
  • 莲花汉子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6
  • 吴春丽的评论奖励100,本文相应获得100
  • 2016-09-26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仪桐3秀才2016/09/30 10:44:23
    • 分享到:
  • 我们不可避免的经历这一切:衰老、疾病、受伤、或者是死亡。或者像风,或者像空气,终结于亲友间渺小的纪念仪式,也许留不下只言片语。唯有像你这样爱得广博和透彻,我们会才给这世间更多的关怀和暖意。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謝謝你的關注與支持。謝謝你的打賞
  • 回复小严,关于父亲,我写过《陪护父亲的日子》就在这网里我个人文章中看得到,回去照顾了十几天,心情之沉重。愿你也早点从悲痛中走出来。临终关怀,虽然有这样的机构,但还没得到众多人的认同。生病的都是自己的亲人,也没有哪个愿意入弃而不抢救。理论与实际很难结合在一起。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严仕英1布衣2016/09/29 23:08:20
    • 分享到:
  • 我们都在医院呆过,都在书写死亡,但是方式大不相同。我父亲离开后,很长时间我不愿意看这方面的话题,也非常反感医院,但这确是每人一生中都要面对的事,临终关怀也是社会需要关注的事。我只能从精神层面去解读。你的文章会更冷静客观。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你的打赏
  • 回柴火:先恭喜你《最后的蛙鸣》入决。谢谢你的关注支持。死亡的话题很沉重,大家都不愿正面提出。有些可能看到这个字眼都没兴趣。每个人都要面对死,然而,很多人生不如死。在病床上睡十多年的都有。中国不提倡安乐死,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来支持。也有人大代表呼吁此事,但还没得到响应。近年来,深圳民间有临终关怀机构,有些私立医院有临终关怀病床,听说光明新区医院也有,但要得到大家的认同,还要过很多年。相信这天会来到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柴火2童生2016/09/28 23:21:09
    • 分享到:
  • 人不仅要有尊严地活,也要有尊严地死,只是很多时候亲人舍不得放弃治疗,有些病痛维持越久越折磨人。作者敢于直面死亡并进行临终关怀,这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后记这段话值得深思。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回复夏夏:首先恭喜你今年又发表了好质量的小说。我今年原本不打算写作品。看你们写得热闹,25号我将之前打的草稿又改后发出来。这个题材写的人比较少,只是我没那么多的时间深入来写,就当交一个作业吧,谢谢你的关注与支持,你的写作经验一直是我值得学习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回亚利姐:昨晚坐在电脑边,本想根据你的建议再改下文章,但总感到没有灵感,后来读了几篇别人的小说,并下了评语。关于死亡,我在ICU也看到了病人和病人的家属,他们的无奈与无助确实让人心痛,包括自己的父亲,眼睁睁地看着他走,还庆幸他撑了一个月,让我办完女儿的婚事回去照顾了他十几天,算尽了我的心意,但疾病来了,作为医生的我们,一样只能在医院里看着同行们操作,还不能多说话,医生也最怕教师与同行的家属来住院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老师的罗嗦,同行的知情会让他们有些担忧。让得他们也问过我们,生命最后一刻还需要抢救吗?也让我们签了自动出院的字,这样,才能把遗体拉回家停放两天。
    • 张夏4举人2016/09/28 13:19:19
    • 分享到:
  • 如何有尊严地死,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很多人避讳的一个问题。但死亡必将到来,谁也回避不了。作为医生,作为一个善良的文学爱好者,郑荣在这篇文章里充分显示出她的专业素养、冷静态度与悲悯情怀。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柏亚利3秀才2016/09/28 10:36:20
    • 分享到:
  • 在题材上,这是一篇振聋发聩之作:独特的视角,新颖的主题。作者经思索和提炼,将一个肃穆的话题升华为一个文学艺术上的文本主题。人类自古以来对生老病死不能掌握,在科学进步、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大都对于因疾病或老去的死亡心存恐惧担忧,作者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地给出了建议性的答案:生命的尊贵就是活得有意义,好似享受夏花之绚烂;死得庄严,如同欣赏秋叶之静美。作者将临终关怀上升到了一个有意义的高度。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回小宇:谢谢你的精彩评论与关注。对于城里的人来说,得了不治之症,家里经济比较好,还可以多挨些日子,还能有较多的钱来治疗,因为大家有医疗保险,费用总还能报一些,可生活在农村的的人,特别是打工的人,得了不治之症,相对而言,是可以把家底用完也不够花,他们更不能在医院几进几出的治疗。对于我来说,因为学医,我想如果我得了不治之症,又生不如死,我会做好“生前预嘱”,让自己有“尊严”死去,让后人少些顾虑和负担。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道长5进士2016/09/27 11:42:18
    • 分享到:
  • 看了荣荣的文章,感觉太巧合了。前两天才与合唱团一位老师聊起此话题,她不到70岁就住进罗湖养老院,尽管养老院条件还行,但心里的孤独寂寞不言而喻。她说:如果我快不行了,绝对不想痛苦,对医生说睡不着,每天要两片安眠药,攒起来一次性呑下结束自己性命。任何一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谁都希望痛快的死,不一定能如愿。有**信仰的人比较轻松,死,只不过是去了另一个世界。荣荣把死亡那些事说得很透彻,不仅仅是你个人感悟。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因时间关系,没机会去参加生命关怀活动,之所以想写这个话题,只是想说说死亡那些事。目前身体尚可,还没经历过从死亡线上走回来,对死亡的感觉还不透彻。
  • 谢谢宪儿的关注与点评。我再有机会,一定去养老院,去了解那些老
  • 去了解那些老人的想法。
    • 李玉5进士2016/09/27 11:38:32
    • 分享到:
  • 作者是个医生,应该是见多了与死亡相关的人和事。她对死亡的态度令我对她刮目相看,想不到平时没心没肺的郑荣,还有这么令人吃惊的大境界。 听说过“濒死体验”—指由某些从死亡边缘意外逃生(如疾病、车祸等)的人所叙述的死亡威胁时刻的主观体验。比如说清晰地看到自己人生的一幕幕回放等。经历过这种体验的人大多对生命都有了新的认识,从此“重新做人”。 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濒死体验”,也无法获得对生命的大彻大悟。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回复红红:我的老父亲去年在医院里住院一个月,虽然不是癌症,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我家有4个医生,明知这病成活率不高。老父亲身体上到处插管子,真的像炸药包。父亲临走前我还偷拍了几张照片,头发都立啦,眼角还有泪。缝合12针,一条长长的刀口。在那些机器的支持下撑了一个月。这事放到以前,没有这么多的机器,估计早就说再见了。没有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拨悼那些管子。呼吸机的气都是热的,从喉咙进去好难受。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长这么大,我只经历了外婆和父亲的死亡,而外婆是凌晨五点去世的,大家都不知道。五个兄妹加上一个保姆轮流照顾父亲一个月。你我都是独生子女, 我们以后病重哪个来照顾呢?
  • 荣姐这么一说,我更意识到了关于死亡这个话题的沉重。嗯,荣姐之所以要写这一篇,是责任的担当。
    • 红雨2016/09/28 14:38:11
    • 分享到:
  • 那样插满管子的活着是很痛苦的事情,学佛的**的人不会那么做。
    • 红雨2016/09/28 14:39:48
    • 分享到:
  • 有当医生的知道自己是得癌晚期也不打算住院治疗的,住院治疗真的毫无意义。我喜欢说直话。荣姐不要介意。
  • 回复阿桃:在这个月25号前,我放弃交作业,因为我的写作时间一点也不集中,白天带孙子,晚上很早就睡了,但心中想到要止稿了,看文友们写得热闹,自己心里又想写。大家写爱情亲情商战风云,写自己的深圳故事。我的故事也很多,但一直没时间写。昨晚把稿子发出来,都凌晨两点多,早上起来头还有点痛。我真心期待中国有相应的法律,让那些得了绝症的患者能有尊严死。让那些生不如死的人能安死。本想向你学习,多写几节。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又怕写长了没人看,毕竟是写死。所以又把有些内容删除了。谢谢你的点评与关注。
  • @荣姐,只要写得精彩,多长都有人看的。你的铁粉在这里呢。
  • 让那些生不如死的人能安乐死。
  • 我也曾有过“把稿子发出都凌晨两点多”的经历。一发出,眼皮困得不行了,一到床上,就能马上入睡了。
  • 回复春丽:因为自己的写作时间有限,对于〈〈说说死亡那些事〉〉只描写了自己所见到的,还有身边的人如何做的。关于如何对待死亡,罗点点〈〈我的死亡谁做主〉〉写得很清楚,值得一看。当我们身边有亲人去世时,我们究竟如何来应对亲人的死亡?不是不给病重的亲人治疗,是让我们能认识死亡。其实,当我们遇到生不如死的情况时,又如何应对呢?中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人们以为让亲人在ICU反复的折腾,那是对亲人们好。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特别是那些癌症病人,痛得生不如死,又如何做?对于我来说,我可以做好“生前预嘱”,让我的女儿不为难。如果能捐献点什么?也能为他人造福。
  • 预祝入决,问好荣姐。
  • 借你吉言,我心已入决。每天都向你们看齐。
    • 江飞泉6探花2016/09/26 17:22:02
    • 分享到:
  • 死亡是生物界不可避免的事情,对于人更是如此。也许是职业关系,大姐更有机会比普通人近距离观察这个名词带来的震撼,痛苦,无奈,分别,不舍……五谷杂陈,都在其中。很喜欢临终关怀这节,在日本这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台湾也很成熟。因为忌讳问题,很多人不愿意担当这个角色,所以对这样的临终关怀者,我们应该致以最深的敬意。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飞泉老弟,深圳已经有生命关怀啦,只是还不是太普及。特别是公立医院,临终关怀的床位还没那么多。谢谢你的关注与点评。我对临终关怀的人也表示敬意。
    • 红雨5进士2016/09/26 15:59:16
    • 分享到:
  • 我们平时没事时老是唠着死字,但真正得了绝症的人是很害怕这个字的,或许是他们在这个尘世还有很多的心愿未了却吧。去年我的母亲天患有绝症,虽然我们都隐瞒了她的病情并没有告诉她,但她自己知道自己不舒服的,病得并不轻,说自己病得九死一生,并不是舍不得死,只是想能活看到两个外孙上大学。真正得了绝症的病人,家人应该果断放弃带他去医院治疗,开药回家,留下在家陪他,才是正确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红雨2016/09/26 16:00:40
    • 分享到:
  • 有人陪伴,给他快乐!即便要死了,他也会心满意足地归去。
  • 荣姐为我们大家所熟悉,所爱戴,她就是一位热心大姐姐,做为一个医生,的确最有资格谈死亡,而这个词是人们最忌讳的词。看完这一篇文章,就如同在聊天,对生命充满敬意,对死亡充满敬意。生似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也是我最喜欢的佳句,文章由此作序,娓娓道来,爱因斯坦一句:该走的时候,请让我平静而体面地离去。是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和高度;还喜欢临终关怀的真情实意....文章有一个凤头,还有一个豹尾,真心喜欢。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哈哈,你看得真仔细,凤头豹尾。谢谢你的关注。
    • 吴春丽6探花2016/09/26 13:59:37
    • 分享到:
  • 荣姐真是太用心了,一边带着孙子一边写作,真是不容易哦。记得荣姐曾给文友芜薇的小说《南漂医生》写评论时,还向作者芜薇发出提问:知道哪个医院有临终关怀吗?原来,荣姐为了写好这篇《说说死亡那些事》是有做准备功夫的。敬佩荣姐的气度,面对身边的“那些死亡事件”,能有勇气去面对,而让我最感动的莫过于当中提及的“临终关怀”,这里面不止透露出人性的关爱,这种贴心的护爱带着大义的情怀,于患者而言,是难得的幸运!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在“临终关怀”的最后一段,荣姐是这样写的,——我记得老师这样说过:“不让一位老人带着遗憾走”;“患者临走前如果没有亲友在身边,医护人员一定要紧紧握住患者的手。”(写得真好,让人动容。)
  • 看过荣姐在朋友圈晒的照片,将孙子照顾得很棒!荣姐一边照顾孙子,一边还惦记着写作,积极参与“睦邻”,这种热情,值得点赞。更何况荣姐使出了洪荒之力,拿出了用质量来说话的作品。期待荣姐早日入决!
  • 动作好快啊,前几日才把打探到的点点消息告诉作者,这样一篇纪实性报道就出来了。敬畏生命有很多方式,如何面对死亡也是其中之一。
  • 回复荷花:作为理论,我还没说透。因为只是说说死亡那些事,其实,你在心血管科,更有发言权。
    • 芜薇2016/09/26 23:15:59
    • 分享到:
  •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见过无数次死亡,那种无奈只有自己知道,在《南漂》中面对狂犬病患者死亡的内心独白,相比你也看到了,我也很想写一篇小说,关于有尊严的死,或者说更好地活,您已经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 芜薇2016/09/26 23:18:18
    • 分享到:
  • 订正:想必 说明,清水是邻家的登陆名,清水荷花是QQ登陆名,有点乱,不好意思。
  • 阅读完整篇作品,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死亡并不可怕!但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长生不老,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珍惜,学会充分利用生命的价值。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父母的给予,是上苍的恩赐。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无论面对怎样的挫折、苦难,都应该珍惜生命,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接受生活赐予我们的一切。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
  • 最近来访
  • 6探花
  • 3星
  • 3钻
  • 退休医生,爱好文学,音乐
  • 退休医生,爱好文学,音乐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62
  • 0
  • 150
  • 5408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