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秋
  • 点击:56474评论:82021/07/12 13:20


每年的深秋,梅如海都要去一趟深圳,每次都是随“行走深圳”一起去的。

深秋是深圳一年之中最舒适的季节,褥热的夏天悄然隐去,临近的冬天不甚寒冷,也没了春天带着咸风的潮湿。城市的天空高远而明亮,气温在24至26摄氏度之间徘徊,像刻意调节了一样。一件衬衫,一条裙子,便可在大街小巷随意徜徉起来。

午后的天空不甚明朗,枯黄的树叶随风舞动。梅如海一愣,猛然记起,秋天接近尾声了。每当季节步入秋天,梅如海就会想到深圳,每次想到深圳,他就会想起一个人。

秋天是梅如海近年来最喜欢的一个季节。

梅如海从躺椅上起来,慵懒的身子莫名地有了活力,他看着镜子里的那个中年男子,笑了笑,提醒说:梅如海,你去深圳的日子又到了。

梅如海去深圳也不算什么秘密,他的家人都知道,但他去深圳的真正目的却没人知道。也就是说,梅如海借“旅游”的幌子,去深圳是为了会一个女人,一个叫潘雪莲的年轻女人。

没认识潘雪莲之前,梅如海的生活如同风平浪静的湖面,泛不起一丝涟漪,今天重复昨天,明天重复今天,一切索然无无味。梅如海居住的小镇叫梅镇,石拱桥,石板路,乌篷船,听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但在梅如海看来,这些都是表面的,内里却是浮躁的,焦灼的,压抑的。对于这种感觉,梅如海私下认为:熟悉的地方换不起任何激情。

梅如海的家境在梅镇这个地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是人们一度向往的小康生活。梅林路是梅镇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在这条街道中心,有梅如海的一家粮油批发部,早些年生意红火,近些年受互联网的冲击,生意持续走下坡路。梅镇人的眼光向来都是朝上的,就拿房子这件事来说,开始大家想方设法在镇上置地建房,然后眼光又转向了县城,绞尽脑汁,憋着尿劲充硬,一窝蜂在县城买房。梅如海不甘落后,加上妇人的怂恿,早年也在县城买了一套房,供两个孩子上学住。如今孩子去别处上学了,房子成了摆设,一年也难得去住上几回。

生活日趋平稳,人也不觉间步入了中年,中年是个“缓口气”的年龄,也是个偶尔接触死神的年龄。父母相继离世后的某个夜晚,梅如海第一次假设了自己的死亡时间,这个时间是不确定的,十年后,抑或二十年后,自己也将成为一个“古人”了,想到这些,梅如海的心不禁悲凉起来。躺在身旁的妇人鼾声阵阵,梅如海摇晃了一下对方的肩膀,鼾声停止,翻个身,一分钟后鼾声又起。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妇人的腰身变粗了,浑身肉嘟嘟的像个煤气罐。镇南有个文化广场,晚上有人在那跳舞,妇人也曾在那跳了一段时间,后来不知为什么又不去了。梅如海说,锻炼贵在坚持,你这一身赘肉,再不锻炼以后连走路都成问题了。妇人不悦,反击道,嫌我胖不是,也不看看你自己,谢顶不说,肚子比怀孕五个月的女人还大。梅如海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肚皮,说了句,哪有,夸张。

梅如海没恋爱过,不知道恋爱是什么滋味,和妇人的结合是通过媒人介绍的,从见面到洞房花烛,刚好是十个手指头加上十个脚趾头的数字。速度之快,令当时的梅如海感到无比的高兴。现在,两个人都接近五十了,曾经热衷的夫妻生活,不知从哪天开始成了一杯无味的白开水,由一个月一次到三几个月一次,甚至淡忘在一成不变的日子里,把“任务”搁在了脑后。有时候,梅如海会莫名地生出一些寂寞来,这寂寞像喝多了劣质白酒一样,把脑门敲打得噗噗痛。怎么说呢,人的感情是个很奇怪的东西,虽然摸不着看不到,但它却像血液、毛发、细胞一样实实在在地附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梅如海自认为自己的感情是丰富的,他似乎找到了寂寞的根源以及治疗它的良方,就是当丰富的感情和单调的生活不和谐时,就要有一个外在的因素来平衡它,这样才不至于倾斜。

梅如海就在这样的状态下遇到潘雪莲的。有了潘雪莲,梅如海的内心平静了许多,生活里瞬间又有了温度和阳光,心里的一些沟沟壑壑,他可以用潘雪莲来弥补和填平。梅如海和潘雪莲的交往是快乐的,也是是默契的,快乐体现在身体和精神上,默契体现在想法和看法上。在一起感觉好就行,至于别的无需弄得太清楚,因为有些事也无法弄清楚,他们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的交往变得单纯,也就没有这样那样的负担了。

两个人认识的第二年深秋,得知梅如海要来深圳,潘雪莲在电话里说,你坐火车到深圳东站吧,我不在原来的地方住了,深圳东站离我现在住的地方不远,下火车后坐地铁3号线,大芬站下。深圳东站在布吉。布吉对梅如海并不陌生,十五年前他曾在下水径开过一个生活小超市。至于大芬,也跟着“行走深圳”团队去过一回,是骑共享单车去的。所以当潘雪莲提到布吉和大芬时,梅如海心里有了底,不由地生出一丝亲切来。潘雪莲说,别忘了带一坛你们那里的黄酒和一些土特产来。末了笑着又补充一句,我是个吃货,你是知道的。

梅如海是晚上八点一刻到达深圳东站的。原来布吉地铁站和深圳东站是挨在一起的,这点梅如海没有想到,当年他在布吉的时候,地铁站还没有建起来。记得老韩在“行走深圳”群里说过,下水径现在也有了地铁站。根据老韩对方位的描述,梅如海猜测,地铁应该刚好从他当年经营的生活小超市穿过。想到这些,梅如海动了回去看看的念头,毕竟在那里生活了好些年,更重要的是在那里“发家致富”的,应该抽空回去看看。

一辆深绿色地铁咣当咣当徐徐开来,然后停下。梅如海看了看线路图,见上面标着:……布吉-木棉湾-大芬-丹竹头……呵,还真是挺近的。想到马上就要见到潘雪莲了,他内心一阵小激动。这个钟点坐地铁的人不多,梅如海随意选一个座位坐下。外面的霓虹灯快速抛向身后,伴随着嗡嗡的报站声和轻微的晃荡声,梅如海心里再次泛起期待的涟漪,仿佛看见潘雪莲笑吟吟地朝他走来。潘雪莲喜欢笑,是那种安静的恬淡的意味深长的笑,她的笑容比话多,让你有充足的时间在她面前倾诉和释放。梅如海一度认为自己的日子过得憋闷,长时间闷在肚里发酵了,沤成一箩筐一箩筐的话,见到潘雪莲后,一股脑儿倾倒在她面前。她也不轻易评论,只是微笑着倾听。梅如海喜欢她这一点,他反感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女人,有时他就想,在一个比自己小十八岁的女人面前,他倒像个更年期提前来临的农村妇女。

梅如海站在大芬地铁站出口处,潘雪莲还没有来。他走了几步,来到路边一棵木棉树下,点燃一根烟吸着。远远近近的夜色弥漫开来,他恍惚中不知身在何处,这地方他从未来过,以前来大芬走的是老路,根本想不起还有眼前这样一条崭新的路,他突然觉得大芬很陌生。一根烟没烧完,有个穿绿色连衣裙的人飘然而至,在树影里碰了他一下。他抬头一看,潘雪莲笑吟吟地看着他。他浑身一热,顺势揽住了她的腰,潘雪莲顺从地依偎过来,带着一身的香气。

几个路人匆匆从他们身旁经过,谁也没时间看他们一眼,仿佛树影下的这对男女穿了隐形衣。梅如海胆子更大了,迫不及待地吻了潘雪莲,这吻长久而热烈,使得她喘不过气来。梅如海惊讶自己的胆子会如此之大,大到可以用色胆包天来形容,之前他从未在众目睽睽之下搂抱亲吻过任何一个女人,原来恋爱是可以这样的,原来恋爱的滋味会这样美妙!要知道,和妇人结婚之前,两个人连手都没拉过一下,待肌肤接触时,已是洞房花烛夜了。梅如海继续自己的野蛮行为,他不担心这个地方会遇见熟人,要是在梅镇,他绝不敢越雷池半步,熟悉的地方总会有一些莫名的顾虑,而如今他在人流如水的深圳,在陌生的地铁站出口的树影下,就是放开来想也不可能会碰到一个熟人。

梅如海一直认为他和潘雪莲是在恋爱,他们的关系是恋人关系,只是一场不敢公开的恋爱,而不是人们说的两碗剩菜一起倒进锅里加热,更不是世俗眼里的一对偷情狗男女。

潘雪莲说,饿了吧,我带你去吃点东西。两个人手牵手走在一条望不见尽头的人行道上,灯光朦胧,凉风习习,树影摇曳,半轮月亮在苍穹若隐若现。梅如海莫名地哼起了《童年》这首歌,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时候怎么会想起这首歌。潘雪莲也跟着哼了起来。开始是哼,接着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唱了起来。

在火车上梅如海吃了一碗泡面,算是晚餐,那时候还不到六点,车窗外开始模糊了。他打开手机,想告诉潘雪莲他现在到了什么地方,发现“行走深圳”群里有人聊了起来,有的说准备明天出发,有的说后天出发。统一到深圳的时间是后天,晚上八点在西乡一家酒店集合。梅如海提前两天到深圳,目的是先见潘雪莲。一路颠簸,一碗泡面早已消耗殆尽,肚子提出抗议,咕咕地嘟囔了几声。看见前面有一家隆江猪脚饭,梅如海说,去那家吃吧。潘雪莲说,那家是冒牌的,不是潮汕人开的,不好吃。潘雪莲是潮州人,这方面她最有发言权。她指了指马路对面一家食馆说,那家才是正宗的潮汕风味,汕头人开的,手锤牛肉丸。怎么,你也喜欢潮汕食物?梅如海说,喜欢,因为你是潮汕人,爱屋及乌嘛。梅如海刚出社会的时候,曾在潮州待了三年,对那里的食物情有独钟,猪脚饭吃过不少,肠粉也是一绝。

还没进店门,首先闻到一股浓浓的牛肉香。食欲激起,梅如海听到自己的肚子叫得更欢畅了。店铺不大,里面的东西井然有序,也干净。潘雪莲用潮汕话要了两碗手锤牛肉丸,一个大碗,一个小碗,外加一碗米饭。两个人挨在一起坐下,潘雪莲把大碗牛肉丸和米饭移到梅如海面前,这些你包了。梅如海说,把我当猪养了。潘雪莲低声说,你本来就是猪,一只贪吃的猪。梅如海实在是饿了,拿起筷子,转眼就把两碗东西连汤带水妥妥帖帖全装进了肚里。

看看时间不算太晚,潘雪莲用眼神征求梅如海意见,说要不要去步行街逛逛,算是饭后散步。一路在火车上没怎么睡,原本有些累,现在吃饱喝足了,倦意起来,愈发感到困了。困是一个原因,但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想两个人沐浴好,躺在舒适的床上美美地做上一回。可潘雪莲不想这么早归巢,梅如海只得听凭她调遣,做出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说,好啊,那就逛逛。

梅如海陪潘雪莲逛了几家时装店,东瞅瞅西看看,潘雪莲只打听价钱,就是不买。一款秋装很适合她,梅如海叫她买下,还叫导购员包上,连掏钱的准备都做好了。这种情况下,傻子都清楚,买单的一定是男方。之所以梅如海要做出急于付钱的样子,是在暗示她你尽管买,一切我包了。但潘雪莲没有买下来的意思,说款式是不错,只是价钱贵了一点,以后再说吧。其实潘雪莲是想买下的,但她不想现在买,因为她不想给梅如海留下逛街就是为了让他破费的嫌疑。潘雪莲不是物质女人,在经济上她不想给他压力和负担。她是个聪明的人,制定的方针是对的,这样别人才会疼爱她,怜惜她,双方才能相安无事。她和梅如海好,不是为了贪图他的钱财,而是他这个人,他身上有一种难于言说的东西吸引着她,第一次遇见他时,她就觉得他和她是磁和铁的关系,没见到他的时候,她会想他,见到他的时候,她会不由自主地向他靠拢。这种感觉真好,潘雪莲很享受这种感觉。

  • 1
  • 2
1/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 关键词:现代情感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7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黄元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26
  • 紫荆花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13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13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黄元罗5进士2021/07/26 08:46:29
    • 分享到:
  • 从中年迈向老年的阶段,绝大多数人心存不甘,他们在内心深处不仅迫切希望逃离日渐平淡,甚至趋向平庸的生活,还萌生“再为自己真正活一把”的念想。文章中的“梅如海”即如此,幸运的是,他在深圳邂逅了善解人意,且美艳动人的“潘雪莲”,不幸的是,还是在深圳,潘雪莲从他的视野中悄然溜走。如此经历,犹如超速驾驶,虽然惊心动魄,但还是不要去做为好。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您的点评和打赏!
    • 紫荆花1布衣2021/07/13 11:27:43
    • 分享到:
  • 小说写了一个婚外情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已婚男人和一个离异女人约定每年秋天在深圳会面一次。原本生活平稳的梅如海,被小镇庸常无聊的日子耗尽了所有的激情,常感孤独与寂寥,一次出游深圳,意外邂逅了潘雪莲,从此他的生活有了新鲜的阳光雨露。然而当潘雪莲做出新的选择时,梅如海又将重返往常的日子,在小镇虚度余生。小说将这个空虚中年男人的无奈和尴尬,焦虑与彷徨做了深层次剖析,同时也对这个时代画了个问号。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点评,感谢打赏。谢谢!
  • 每年深秋,“行走深圳”团会组织各地朋友行走深圳。中年男人梅如海借“旅游”的幌子,去深圳是为了会一个叫潘雪莲的年轻女人。他们认识几年,梅如海人到中年,在家生活平静如水,见到藩雪莲则激情四射。都有说“人到中年缓口气”。梅如海为有妇之夫,藩雪莲己有心仪对象,准备谈婚论嫁,与梅如海见面属"最后的晚餐”。藩雪莲还算是有情之人,最后一次见面一是感谢多年来梅对她的爱慕,二是让梅为自己把关,也好让梅死了再约之心。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深秋本是丰收结果之季,梅与藩选择离别。天下总有不散的宴席,合久必分。
  • 谢谢点评,辛苦了。敬茶!
    • 暁霞囡4举人2021/08/12 11:18:34
    • 分享到:
  • 可以尝试尝试突破风格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2童生
  • 3星
  • 3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2
  • 0
  • 10
  • 239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