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路桂峰
  • 点击:8869评论:02023/12/04 11:15

题记:癸卯季秋,应培训部李总邀约,徒步攀越广州从化的桂峰山。桂峰山位于从化市吕田镇东南方,顶峰高1085米,是广州地区五座最高山峰之一。桂峰村位于桂峰山脚,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盛产柿子、三华李、沙糖桔等水果;桂峰村人借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东风,因“柿”利导,逐步打造出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田园民俗文化村落,一跃成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专业村。桂峰村人像穿梭于青山绿野中一树树李花的蜜蜂一样,以其勤劳、质朴、善良,笑迎八方来客;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正确引领下,桂峰村人的日子一如满山遍野挂满枝头的红灯笼样的香甜柿子,红红火火。

“老孙,周末有啥安排?要不要一起走走?”周五快下班时,随手点开不停闪动的微信图标,跳出来的这条信息一下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久居闹市,总有一种退隐田园的冲动,职场上成年人的“卷”是一种超负荷,是一种潜压抑,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疲惫,能够在周末休息时,逃离钢筋水泥的禁锢,吹一吹自由人吹过的风,呼吸呼吸山野田园流畅的空气,在自然氧吧里随意舒展“卷”了一周的身心,怎能不逃?于是便欣然答应,急火火收拾装备,心下向往。

第二天一大早,来到约定地点,同行的李总指了指地铁站出口的一个小广场,那就是我们集合的地点。附近已聚集了不少的人,还有十几个打着各色小旗,或东张西望或手机呼叫的精神头十足的年轻人。原来,这处小广场近几年已俨然发展成为一个各种野外徒步的集散地了。放眼望去,乌泱泱一片,从所带装备上看,有登山团队,有徒步团队,还有纯休闲的观光团队……看来,有逃离闹市回归自然想法的人,不止我一个啊,也算同道中人吧!

我们此次组起的团队,共有二十余人,领队的是一位精干的小伙子,看网名叫“浅墨”,颇有画面感还带有些许诗意的名字!在临时搭建的微信群里,大家都叫他姚队。在广场上等了一会儿,我们的车到了,一帮人呼朋唤友,认识的不认识的,嘻嘻哈哈上了车。

一路上或疾或徐,车上的驴友们大多闭目养神,偶有一两声交谈,也是轻声细语样,生怕吵醒了已经酣睡的其他驴友。

车行约三小时,我们来到了一处群山环抱的小村落里,姚队一声炸喊“下车咯”,惊醒了一车昏睡的驴友,有的驴友惊得从座位上跳起来,惊魂未定地嗔骂着姚队,又咋咋呼呼吆喝着下了车。

好一幅山村美景图啊!远处青山含笑,峰顶处云遮雾罩,几座山峰连绵起伏,随云雾飘荡,忽隐忽现,尽情舒展着各种曼妙的姿态,令人遐想联翩;虽至秋尾,但山上树木层层叠叠,仍旧郁郁葱葱,丝毫不见暮秋萧杀的凄清,反倒给人以厚重沉稳的磅礴之感;山脚处,村落旁,随处可见桂峰村的支柱水果之一,柿子树。此时节,柿子树的树叶已光荣退休,不见踪影,赤祼裸的枝条上,却挂满了红灯笼似的柿子。那柿子,果皮淡黄,或深红或大红的果肉脆软欲滴,像要撑破外面这层薄薄的果皮。呆呆地看上一会儿,你甚至能恍惚地看到果肉和果皮的相互撕扯,一会儿黄里带红你冲我挡,一会儿又红黄相间交错闪现;待走近细看,一个个柿子又乖巧地鼓着两腮,似乎随时等待着你的采摘,难怪桂峰村会因“柿”而名啊!

再近些,便见一片片收割后的稻田,平坦又散发着泥土的清香,粗壮的稻根又分明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瞧,打谷场上一粒粒饱满的稻谷,毫不吝啬它们的稻香,在秋阳下四散弥漫着。“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想来,稻田里的幸福,一定比都市里的名车豪宅要真实得多吧!乡人惜土如金,放眼望去,这儿一垄绿油油的青菜,那儿一畦畦上了架的豆角丝瓜,长势喜人,山风拂面,倒增添许多田园的清新。

原本以为藏在山坳里的小山村应是少有人问津的桃源之地,不曾想,在通往桂峰山的一段不到二公里的马路上,却熙熙攘攘挤满了像我们这样的“驴友”团,马路本就不宽,勉强算得上两车道,并排仅容两辆小车通过,道路两旁一个挨一个摆满了卖当地特产的小摊,乡人们以他们的热情纯朴,向来往的客人们介绍着这些产品。卖柿子的乡人甚至将带柿子的枝条一并放在自己的摊前,卖的就是一个新鲜一个真实,更有卖芥蓝的乡人,一指田头,游客们乐呵呵自己动手采摘些还带有露珠的鲜嫩芥蓝,大呼着“太新鲜了”,那神情更像是找到什么宝藏一样;随处走去,小摊上刚晒干的柿饼是标志性的特产,咬上一口,糯糯的,粘粘的,香甜的味道一点儿也不输挂在枝头的柿子;挂在架子上风干的各种野味、猪肉条,让你根本挪不动步子。好在我还不算吃货,尽管口水欲滴,还是坚定地走开了。

来到一处店铺,“益农信息社”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几位乡人正在忙碌地将一些土特产打包装箱,我饶有兴趣地走了过去,与一位老者聊了起来。老人身体健硕,也很健谈,可惜一口白话加杂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于我这个非两广生人,确实也难为了,不过好在还算勉强听得过来。通过老人的介绍,大体也了解到,自从这个信息社开办以来,受到各级部门关注,甚至中央电视台也点赞过,乡人们由开始的不信任不习惯,到现如今的依赖,主动让更多的农产品进入电商渠道,奔向全国各地,乡人的收获更多了。老人眉宇间充满了自豪,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告别了老人,我们一行人我们一行人便做着登山的准备,朝着桂峰山顶峰进发。

桂峰山不知因何而名,这里的山道原本是纵横交错的野路,后因登山的人逐渐增多,硬生生将山道踩出一条固定的山路。沿途不时可见树枝上,山道边拴有颜色各异的小布条,上面标注着某某登山队某某旅行团字样,像一个个指南针一样,在指示着登山的人们。一路向上,山道几乎没有平坦的地方,可以想见,当初开辟这条山道的前行者们,是如何劈荆斩棘又是如何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才为后来的登山者踩出的这条山道。山道完全没有人工刻意斧凿的痕迹,反而因了一个又一个征服的脚印,尽展其原始的野性和粗犷之美;这种美,又一次次激起后来登山者的挑战欲望。就这样,山和脚,山和人,竟各自找到留下来的默契。

沿路登山的人群里,有已过花甲的老人,也有懵懂的黄口稚子,而主力军却是一些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不时吆喝着,嘻闹着,一边又不时给老人小孩们打气加油,给原本空旷的山野和略显狰狞的山路,增添了不少的烟火气。

随着登山的人群,不知不觉已过了两个小时,而此时,我的双腿如灌了铅一样沉重,每向上攀登一步,都显得那么吃力。我还勉强算一个资深的登山爱好者了,也曾有过徒步攀越海拔2600多米山峰的战绩,难道真的是岁月不饶人,高光不复来吗?我有些沮丧起来,回头看了看来时的路,又抬头望了望正在努力攀登的人群,那条蜿蜒向上的山道越发狰狞起来。此时,峰顶的无限风光又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于是,心里默念着“路虽远,行则将至。”咬咬牙,望着前方登山的人群,奋力前行着。

人总是那么奇怪,自己找的虐自己总得想办法化掉它。当我呼哧大喘赶上人群时,沉重的双腿似乎一下子减轻了许多,慢慢跟上了人群,那种似铅一样的重感也变得轻松起来。登山最忌落单,跟着人群反而不会觉得劳累。看来,这是真的!

登山最幸福的,莫过于遇到途中一段平坦的山路。这条山道就有这么一段,可惜不长,还不到十米的距离。而就是这段平坦的山路,却能让你真切感受到如履平地的快意和信马由缰的散漫。这种经历,不正像人生旅途的某个幸福时刻吗?

胡思乱想着登山与人生的经历,不觉然已逼近峰顶。问了问正从峰顶下来的人们,说是人比较多,比较拥挤。姚队此时正站在离峰顶不远的一处山坳里,我和他打了声招呼,便一鼓作气向峰顶冲去。

通往峰顶的山路只有一条,而且很窄,几乎只容一脚通过,真难以想象最初的开拓者们是如何开辟出这条山道来的。这一段山路虽只有不到两百米,但非常陡峭,有的地方几乎是垂直的,突兀出来的石头成了落脚的支撑,若不是旁逸斜出的枝条帮忙,恐怕要登上去,非得要借助专业工具不可。峰高无坦途林深多歧路啊!

这样的一段山路,上山和下山的人群相互交错,竟艰难地攀爬了半个小时,终于登上了峰顶。和众多我登过的峰顶一样,桂峰山的峰顶一样平平无奇,山脚下望见的峰顶,似乎是一个高耸的山尖,而真正站在峰顶处,峰顶却以平坦宽阔接纳了一众登山者。俯瞰山脚处,来时的路已不见了踪影,满目充盈的是桂峰村错落有致的房屋,还能模糊地看到田野里阡陌交通,几个乡人辛勤劳作的身影;再环顾四周,远处几座更高的山峰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犹如仙境。

站在峰顶感慨着,怅然着,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带着几份满足,几份向往,又带着一点小小的失落,然后朝着来时的山路走去。

下山就更惨了,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也有人说上山靠走下山靠抖。确实如此!两股战战一步三抖,竟抖了两个多小时才下了山。一踏上平坦的水泥马路,那种真实存在的感受一下拥上心头,四个小时登山两个小时下山,边唏嘘着自己一天来的疯狂举动,感叹着岁月的无情,边兀自庆幸没有辜负这一天的美景!

落日的余晖洒落在挂满枝头的柿子上,红彤彤的柿子,金黄金黄的霞光,交相辉映,煞是好看!山风徐徐,带有丝丝凉意,村头偶然几声犬吠,引得几只白鹅大叫着。山村的黄昏独具风致,令人流连忘返!

  • 1
  • 2
  • 关键词:游记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最近来访
  • 2童生
  • 1星
  • 1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0
  • 4600
  • 6
  • 104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